西南联大冬青文艺社的后期

2019-02-19 01:50李光荣西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冬青布谷西南联大

文 李光荣 西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944年初,冬青文艺社恢复在校内的组织与活动。据何扬回忆:“1942、43年,西南联大的政治气氛浓厚了,新的西南联大地下党想组织一支左派文艺队伍,考虑到冬青社在学校影响较大,决定以冬青社名义组织文艺团体,党派袁成源与我商量恢复冬青社。”他们经过筹备,主要是取得一些文学爱好者的支持,便以冬青文艺社的名义张贴通知,内容是举行冬青文艺社社员大会,并征招新社员。过了几天,他们在一间教室里召开大会,出席者约30人,冬青社老社员没人出席。会议召开了两次。在第二次会上,大家推选于产为社长,何扬为副社长,决定恢复《冬青》壁报的出版。会后,于产还没有来得及做任何工作,就被迫离开了昆明。冬青社社长由何扬继任。所以,去训导处登记并在《冬青》壁报上标出的社长是何扬,副社长是袁成源。导师仍然是闻一多、冯至、卞之琳和李广田。

新的冬青社主要由四方面人员组成:布谷社社员、星原社社员、新入社的社员和少数老社员。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布谷社和星原社。布谷社是1941年春成立于叙永分校的文学社团,由何扬、秦泥、赵景伦、彭国涛、贺祥麟、韩明谟和穆旦等人组成,导师李广田,出版《布谷》壁报。壁报每半月一期,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同年8月布谷社随分校回到昆明,继续在新校舍刊出《布谷》壁报,但遭受冷遇,出版二三期后遂停止,而后像冬青社那样,在《柳州日报》上创办了《布谷》副刊。此时,大多数成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冬青社。星原社大约成立于1942年,是一个以文艺为掩护的政治团体,由陈盛年、黄平、刘波、卢华泽和于产组成,他们在茶馆公开举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浪漫主义”的讨论、写文学作品,实际是在学习政治理论,搞政治活动。他们全体以个人名义加入冬青社,动机也是为了在冬青社的旗帜掩护下进行星原社的政治活动。可惜入社不久,星原社全体成员被列入特务的“黑名单”,他们不得不迅速撤到乡下。

关于冬青社恢复的时间,一般说是“‘倒孔运动’之后”(“倒孔运动”:“孔”为孔祥熙,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包括西南联大教授陈寅恪在内的许多著名人士都因没有交通工具无法撤离,孔家却用飞机运输财物甚至洋狗,引起国人愤慨。消息传来,西南联大学生于1942年1月6日自发集队上街游行抗议。),《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说是“1944年夏”。“‘倒孔运动’之后”只是一个概说,“1944年夏”不知依据什么,前一说不确切,后一说不正确。实际上,冬青社召开恢复大会的时间是1944年1月上旬。于产曾有《星原文社》一文,讲到冬青社的恢复情况和自己被选为社长而后匆匆离开,由何扬继任的经过。我们认为于产的回忆是可靠的。一个人对于被选为社长的记忆是深刻的,况且作者是理直气壮地弥补“竟被遗忘”的史书缺漏。此文是于产的遗墨,笔者见到它时尚未整理成正式文章,后来其家属又征求了西南联大其他知情校友的意见,而后刊登在《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上了。文中仍然用了“‘倒孔运动’之后”的说法,而于产等从昆明出发以至到达滇南磨黑的时间是1944年1月,可见“‘倒孔运动’之后”实在是西南联大师生的概说之言。于产被选为冬青社社长而又匆匆离开,那么他离开西南联大的日期对于确定冬青社恢复的时间至关重要。关于于产等离开学校并到达磨黑的这段时间在1944年1月的说法,除于产的这篇文章外,还可举陈盛年的《怀念刘波同志》,秦泥的《你好吗?于士奇》(于士奇即于产)《从“老黄校”到“滇西王”》以及萧荻的《吴显钺同志逝世十周年祭》等文为证。陈盛年和于产一起去的磨黑,秦泥稍后到磨黑,与于产同在一所学校任教,萧荻早于于产去磨黑,吴显钺是磨黑中学的校长,于产等此去磨黑,任务就是接替磨黑中学的工作,让萧荻、吴显钺等回西南联大复学的。这么多“当事人”的文章都说于产等离校并到达磨黑的这段时间在1944年1月,这个时间应不会有错。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从昆明到磨黑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所以,推断冬青社的恢复时间是1944年1月上旬。

冬青社重组后,主要工作是复刊了《冬青》杂文壁报,并使之保持原先的风格,仍然产生了较大影响,稿件越来越多,甚至出现积压。于是创办了南院《冬青》版、师院《冬青》版和工学院《冬青》版。一报四版,这在西南联大壁报史上独一无二。南院是女生宿舍区,位于文林街南面,由女生冯只苍负责编辑;师院在龙翔街,由赵家康负责编辑;工学院在拓东路,负责人不祥,新校舍《冬青》壁报的实际负责人则是袁成源和高彤生。壁报是新组冬青社最主要的文学活动,老社员几乎无人参与。

这时期老冬青社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已经毕业,有的即将毕业,有少数仍在读。离校工作的仍关心冬青社,如林元、刘北汜、萧珊帮助刊发了许多冬青社的作品;即将毕业的也关心冬青社,但无心为《冬青》壁报写稿和参加冬青社的活动;在读的或者为弥补离校期间(从军或疏散)耽误的学习,或者参加了别的社团,而更多的是出于对新社员的信任,很少参加冬青社的活动。老社员凭着厚实的创作积累,不停地写稿,他们仍然坚持前一时期向外发展的路线,在昆明内外的报刊上发表了许多作品,继续保持着冬青社的良好创作势头。

这种情况表明,后期冬青社是双轨运行:一条是新社员在校内开展活动,出版《冬青》壁报;一条是老社员在校外办报刊和搞创作,发表作品。两条道路并行发展,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冬青社后期。

不过,新老社员并不是在各自的轨道上比赛速度而互不过问,他们也曾在一起交流、联欢、集会。例如,1945年夏,在英国花园举办游园活动,有新社员20多人到场,刘北汜接到通知,从20里外赶来参加,还一起照了像。同样是1945年夏,在《民主周刊》编辑部院子里集会,大多数新社员和杜运燮参加,导师闻一多和李广田也参加了。

后期冬青社还和其他团体联合开展过一些大型活动。如1944年10月19日,与“文协”昆明分会、云大学生会、文艺社、新诗社等,在云大至公堂举行鲁迅逝世八周年纪念晚会,昆明文化界人士徐嘉瑞、楚图南、尚钺、李何林、姜亮夫、朱自清、闻一多等出席并演讲,他们从各个的角度肯定了鲁迅。1945年4月22日,与西南联大文艺社联合举办罗曼·罗兰和阿·托尔斯泰追悼会,楚图南、闻家驷等到会演讲。同年5月5日,与“文协”昆明分会、云大文史学会、中法大学文史学会、西南联大国文学会、外国语文学会和文艺社联合,在西南联大“民主草坪”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文艺晚会,徐嘉瑞、楚图南、尚钺、罗庸、李何林、闻家驷、朱自清、闻一多、冯至、李广田、卞之琳等出席并演讲。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艾青与田间》的著名演讲。

冬青社在校内恢复组织与活动,本是西南联大党组织建立左派文艺队伍,利用文艺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所以,后期冬青社除文艺活动外,还举行过一些政治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最突出的是被选为西南联大壁报联合会常委,代表学校壁报团体对外联系,接着,“报联”与一些级会、系会倡议并推动校本部学生自治会改选,取得了成功。

1946年5月,西南联大结束,冬青社随之结束在昆明的活动。回到北平后,北大、清华的冬青社员还有过一些活动,但未形成大的气候。

数十年来,冬青社的社员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却有30来位成了包括著名作家、教授、研究员、编辑和记者等在内的文学和文化名人。

猜你喜欢
冬青布谷西南联大
布谷,布谷(外一首)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插秧有感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朱冬青:大房建、大基建、旧改维修是行业未来5年的3大机遇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英国冬青
蒙古冬青
——致坚守奋斗的你
新疆沙冬青植物群落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