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宣传部
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时代化、通俗化、大众化过程中,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采取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述、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的“五用”措施基础上,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在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实施“德宏边疆好声音”工程,利用传统露天高音喇叭传播新时代党的好声音,使主流媒体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将传播的触角直接延伸到基层一线,牢牢占据主流媒体传播主阵地和制高点,把党的声音传到群众耳边。
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31万人,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德宏州三面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503.8公里,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国际陆港,是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是我国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打造区域性国际传播制高点的前沿阵地。2017年11月,德宏州以梁河县为试点实施“德宏边疆好声音”工程,2018年1月在全州全面铺开。目前,已有21个乡镇、48个行政村、300个村民小组成功开通,涉及24576户、98815人,逐渐成为传播党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党的政策的有效平台,成为农民传授致富技术、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有效载体,在主导农村宣传阵地、唱响主旋律、服务广大基层群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因地制宜建。结合媒体融合建设,整合边境地区实施的“村村通”“百县万村”“小广场大喇叭”等广播工程资源,采取光纤和无线传输方式,建设州县乡村组五级播控平台和终端,将基层群众熟悉管用的“小喇叭”接入各级融媒体大数据中心,发挥全媒体新闻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技术平台作用,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实现了常态广播和应急广播全方位覆盖,让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村寨广场、人员聚集区域。针对有线传输投资成本高、功率损耗大、信号衰减等问题,运用当前广播行业寻址管理、远程控制等技术,点面结合,将高质量的信号及时传递到边疆各村各寨,在村委会集中安装高音喇叭,在村民小组、奘房等分散安装多模音柱等构建全方位有声信息服务体系,州县乡村组五级播控中心上下对接联通,“一点集中”直播到村。
适销对路播。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播出什么”的原则,节目的内容始终保持贴近实际、讲究实在、追求实效的风格,没有死板固定的内容限制。做到时政要闻定时转、重大新闻及时转、惠农政策适时转,“原汁原味”地传播党的声音,群众在田间地头就可以了解政策,学习知识。针对少数民族群众汉语水平不高的实际,在民族聚居区使用民族语言宣传。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生活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让民族群众能准确理解党的帮扶政策;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惠农政策、致富项目、适用技术、供求信息等内容按不同节令制作节目,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在最大范围进行宣传,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科学技术和致富信息,为广大农民群众做好技术服务,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村民自主管。工程实施后直接交由村组进行管理使用,按照德宏州出台的《进一步加强乡镇宣传干部管理7条规定》,组建常态化基层广播员队伍,探索建立常态广播和应急广播联播联控,州县乡村组五级播控中心上下对接联通,“一点集中”直播到村的播出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充分考虑农村起居时间和农忙实际,除统一转播中央新闻以外,由各地根据实际,在确保不扰民的情况下自行确定具体播放时段,原则上州级、县级播控平台每天播出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乡镇和村级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播出。“德宏边疆好声音”节目小而精、播放灵活、语言亲切、可听性强的形式,群众“百听不厌”,把它当作学习政策、科学技术、基层组织活动、社会综合治理、传播文明新风的有效平台,党的政策、先进文化、现代农业意识等信息进入千家万户,潜移默化教育群众、鼓舞人心、促进和谐。
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通过适时播放播放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增强边疆群众的归属感、自豪感、中华民族认同感。
掌握舆论阵地主导权。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精心编排短小精悍、灵活多样、语言亲切、民族特色浓、可听性强的广播节目,坚持月月播出、天天“灌输”,使德宏边疆各族群众发生了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党的声音又回来了,一天听不到广播就感到不习惯”的转变,达到潜移默化鼓舞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强化边疆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的惠民政策与党课有效整合,让农村党员群众既上了党课,又能获取各类致富信息,感受到党建惠民实惠,推进党建工作由“务虚”向“务实”转变。同时,用少数民族语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唱响边疆繁荣发展主题歌,营造人人珍视民族团结、个个维护边疆和谐的浓厚氛围。
展现乡风文明新气象。对弃陋习、树新风经验做法天天播、轮流播、随时播,使“讲文明、树新风、弃陋习”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人们发现不文明的行为或脏乱差的情况,会及时通过手机等方式操作“德宏边疆好声音”播控平台向全村广而告之,曝光不文明行为。一些村寨还把“德宏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请进演播室,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感召影响身边的人,带动了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传授脱贫致富金点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三农”服务为重点,精心策划编辑各种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科技、扶贫政策等节目,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金点子。
政策宣传必须接地气。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日常交流多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加之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普通话理解能力不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难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一个边境山区村寨。德宏州各族群众之所以能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党的声音,主要得益于长期坚持民族“五用”措施。实施“德宏边疆好声音”工程,能及时将党的科学理论、路线方针和惠民政策翻译成民族语言、转化成群众语言,推动“普通话”变成“家乡话”,打通了党的声音传递“最后一公里”。
坚守舆论主阵地必须主动发声。要在意识形态领域赢得主动,就必须增强阵地意识。德宏州各族群众之所以能够始终做到身在边境心向党,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依托“德宏边疆好声音”工程的主动发声、善于发声,始终保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
弘扬文明新风必须潜移默化。一些不文明的陈规陋习在农村地区有着滋生的土壤和长久的历史,想要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德宏州之所以能让一些顽固陋习逐渐改变,让纯朴善良的人文环境不受破坏,得益于他们依托“德宏边疆好声音”工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知美丑、辨是非、懂感恩、求进步。
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让“德宏边疆好声音”重新响起来,既是对过去好的传统做法的继承,也是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创新。“德宏边疆好声音”工程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紧密衔接,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方法、丰富内容,让老平台承载新内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