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双,陈 静*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鼻咽癌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针对此种疾病,放射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患者行放射治疗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急作者性放射性皮炎,此并发症对人体危害较大,很多患者不得不停止治疗,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择取我院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72例参研样本全部确诊为鼻咽癌,于本院进行颈部放射治疗,纳入时间为2015年11月,截止时间为2017年11月,随机分为两组(36例/组)。实验组有16例女病患,有20例男病患,年龄22-74岁,年龄均值(52.7±6.21)岁,对照组女性患者占19例,男性患者占17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4.7±5.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在放疗治疗结束后2-3小时后,在皮肤局部涂抹适量的比亚芬(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0425;生产企业:JANSSEN CILAG S.A.),患者渗出液体过多时可采取理疗的方式,湿性脱皮者采用暴露手法,保持皮肤的局部干燥,给予感染者庆大霉素类纱布湿敷创伤面,加入表皮生长因子,促进患者皮肤愈合[2]。
实验组:准备一个小型喷水类的瓶子,保持瓶子干净整洁,在瓶子内加入凉开水,患者在每次放疗治疗结束后,将瓶子内的凉开水轻轻喷洒在放疗治疗区域,洗净双手轻轻拍打,直到水分完全干透,每天最少5次。在颈部放疗区域拍水后使用库拉索芦荟外敷,首先在患者耳后进行外敷,使用库拉索芦荟进行外敷对放疗患者皮肤的刺激性最小,每次使用前用小刀在芦荟较窄处切下4cm,在宽厚处切下2cm的用量,每根库拉索芦荟都需要在冰箱中冷冻保存,使用期限为2W,患者在放疗治疗结束后继续使用库拉索芦荟,期限为三个月,患者在放疗治疗期间每天早晚都要使用库拉索芦荟进行外敷[3]。
①皮肤情况:参照RTOG分级标准判定皮肤损伤程度,其中自放射治疗开始起治疗三个月后发生了放射性反应(晚期放射反应),自放射治疗当日其三个月内发生了放射反应(急性放射反应)。其中皮肤症状分级:皮肤出血,溃烂,坏死(4级);皮肤皱折以外的皮肤发生湿性脱皮(3级);皮肤表面有鲜红色斑块,触碰到有灼痛感(2级);患者有脱皮、脱汗症状,平时出汗量减少,皮肤表面呈现暗红色斑块(1级),皮肤无变化(0级),将1级、2级、3级、4级纳入皮肤损伤的标准中。②生活质量:应用SF-3量表评价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评分)评分情况,患者评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以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以%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一)。
表1 2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表2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且鼻咽癌患主要注重放疗治疗,而有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治疗中电离辐射对患者机体中的酶、生物膜和核酸等又具有一定损伤,因此在患者放疗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皮肤红肿、瘙痒、脱皮以及高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全程治疗[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库拉索芦荟保护皮肤的实验组急性放射性皮肤发生率为52.78%,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3.33%),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库拉索芦荟实施于鼻咽癌患者放疗治疗后的皮肤护理过程中,能够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质量效果,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