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季 琴,芦景蓨
(昆山市康复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后可遗留偏瘫后遗症,丧失运动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和生活质量降低,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纳入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3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分析了揿针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3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3岁-79岁,平均63.71±2.13岁。肌力1级有15例,2级有10例。病程1-3个月,平均2.01±0.13个月。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63.56±2.11岁。肌力1级有14例,2级有11例。病程1-3个月,平均2.01±0.1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经CT和MRI证实脑卒中诊断标准,均为首次脑出血或脑梗死,均有清楚意识状态,可配合。除外既往脑器质性疾病、精神障碍、严重认知障碍、明显失语和视觉功能障碍等患者。
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包括低、中频脉冲电治疗,干扰电,超声治疗,气压治疗,上下肢智能,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其中,运动疗法同对照组。揿针灸穴位,以合谷,内关,外关为主,每次取穴,一般取单侧,或取两侧对称同名穴。操作流程:找准穴位,对穴位周围皮肤、镊子进行常规消毒(使用的揿针为一次性无菌物品),持镊子夹住针柄处粘连的胶布,将其连针贴刺在选定的穴位上,按压针柄处3到5分钟,以加强刺激量,提高效果,揿针在皮下保留24小时,每天间断按压针柄3到5次。
两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
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肢体功能越好)[1]、肌力水平(越高越好)[2]。
显效: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可独立;有效:肢体功能改善,生活部分自理;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SPSS15.0统计,±s为计量资料并作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作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相比较[例数(%)]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相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FMA评分 肌力水平观察组 25治疗前 25.13±1.96 1.35±0.53治疗后 56.56±3.21 3.10±0.24对照组 25治疗前 25.14±1.58 1.35±0.52治疗后 31.72±2.53 2.14±0.24
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中应用可帮助患者更好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肌力和耐力。但综合康复训练法效果有限,这和患者运动治疗的依从性低下等因素相关。而揿针疗法是一种中医技术,其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疗效确切,患者痛苦轻[4]。通过揿针疗法刺激相关穴位,可持续促进经络气血有序运行,有效激发人体正气而去除疾病。从现代医学讲,揿针疗法可改善代谢,促进碱性物质增加,并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在揿针疗法治疗期间配合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训练,可加速功能恢复[5-7]。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运动疗法联合揿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