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范志霞 王朋敏 张 晶 苗国英
Laugier-Hunziker综合征(Laugier-Hunziker syndrome, LHS)是由Laugier和Hunziker两人首先报道的一种唇、口腔黏膜和指(趾)甲色素沉着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LHS患者。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主因发现唇部及舌体散在黑斑2月余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下唇部及舌体前端出现点状或片状黑褐色斑点,后迅速增多,无任何自觉症状,无恶心、呕吐,无腹痛、便血等症状。无服用化疗药物、米诺环素、抗疟药和中药等药物史。否认吸烟及重金属接触史,家族中未出现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下唇部、舌缘、舌背、舌腹、双侧下牙龈等部位可见散在分布点状或片状的类圆形黑褐色色斑(图1、2),直径大约在2~5 mm,与皮面平齐,表面光滑无破溃,境界较为清楚。无条形黑甲,指(趾)、胸部、腹部、结膜、大小阴唇和肛周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胃镜、肠镜未见息肉或占位病变。皮肤镜检查:可见褐色及蓝黑色背景下,弥漫的色素沿着黏膜及黏膜下层连接成网状结构,颜色分布不均,边界清楚(图3)。下唇部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及真皮浅层噬黑素颗粒增生,周围有少许炎症细胞浸润(图4)。
图1、2 下唇部及舌部可见散在分布的黑褐色斑点、斑块图3 皮肤镜下可见褐色及蓝黑色背景下,弥漫的色素沿着黏膜及黏膜下层连接成网状结构,颜色分布不均,边界清楚图4 下唇部病理组织可见基底细胞及真皮浅层噬黑素颗粒增生,周围有少许炎症细胞浸润(HE,×100)
讨论Laugier-Hunziker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良性、获得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唇、口腔黏膜和指(趾)获得性色素沉着。多发于欧洲,亚洲、美洲少见但也有相关报道[1],发病原因不明,可能由于某种未知的刺激,使得基底层黑素细胞的功能发生变化,合成的黑素小体数量增多所致[2]。据文献显示好发于30~50岁,男女发病比率约为1∶5[3],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下唇部,色素沉着的好发部位排序为:下唇>颊黏膜>舌背>上唇>舌腹部>硬腭>牙龈>口底[4]。皮损为单发、群集或融合成片的圆形、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色素沉着斑,呈灰色、褐色或者蓝黑色,边界清楚或模糊。60%的患者指甲受累,表现为四种形式:①单一的色素性纵条,1~2 mm宽;②甲板两侧各有一条2~3 mm宽的色素带;③半侧甲有均一的色素沉着;④全甲色素沉着。同一患者不同的指(趾)可同时存在4种色素沉着斑。
本病不伴有结肠息肉及占位病变,皮损可自行消退,但几率较小,目前仅有1例相关报道。皮肤镜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通过借助油浸、光照及光学放大设备,能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表皮下部、表真皮连接及乳头层真皮等皮肤结构[5],色素沉着分布于皮脊及皮沟,在褐色背景下的色素沿着黏膜及黏膜下层连接成网状结构[6]。
该病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表皮基底层中黑素细胞的数量及形态正常,细胞内黑素增多。真皮浅层可见数量不等的噬黑素细胞。
临床上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如Peutz-Jeghers综合征、长期用药、吸烟引起的色素沉着、Bandler综合征、Carney综合征等。其中最容易混淆的为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
1 PJS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能与LKB1/STK11基因突变相关[7]。典型特征为口唇部、四肢末端皮肤黏膜黑素斑,且PJS患者常伴有胃肠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结肠及十二指肠息肉有发生恶性肿瘤的高风险,同时可侵犯乳腺、胰腺及生殖系统等,呈现反复发作的腹痛、呕血、便血等的临床症状[8],而LHS患者不伴有这些表现。
2药物性色素沉着:多发生于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数年引起皮肤及黏膜处色素沉着,停药后数周或数年色素可消失或减退[9]。
3吸烟所致的色素沉着:长时间的吸烟患者可造成口腔黏膜的黑素沉着,多发生于唇侧牙龈,且不伴有指(趾)的色素沉着斑,一般无需治疗。
4 Bandler综合征是婴儿期罕见的一种遗传性皮肤病,表现为手、指甲及口腔黏膜的色素斑,同时伴有肠道血管畸形所致的肠道出血[4],外科手术是治疗肠道畸形及出血最有效的方式。
5 Carney综合征:由黏液瘤、皮肤色素沉着、内分泌功能亢进所组成的综合征[10]。多数人可见直径为2~10 mm的棕色或黑色斑点,常发生于唇、眼睑、耳和生殖器,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
LHS患者所表现的唇、口腔黏膜和指(趾)部位的色素沉着斑不会恶变为黑素瘤,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冷冻、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紫翠玉激光等。大部分皮损经激光治疗一次就可以恢复正常皮肤,但大多在短时间内仍可复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