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2-18 14:34左稳稳刘媛张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对策研究发展现状

左稳稳 刘媛 张云

摘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安徽省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推动乡村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乡村旅游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受季节性制约,乡村文化的缺乏等等。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研究相关对策,以确保安徽省乡村旅游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10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旅游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游玩地点的选择也逐渐从风景名胜转向原生态的自然乡村。这一转型促进了乡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能量。安徽省地貌多样,生态条件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且68%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极大优势。近年来,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内容逐渐拓展,模式不断创新,而同时又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于此本文以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为例,概览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

1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

从供给和需求方面入手,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而经济条件也是满足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这一愿望的基础。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内涵在不断延展,并推动有关“三农”政策的实施。

1.1内在供给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开坑荒地等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资源配置进行统一规划,产生乡村旅游所必须的自然景观。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坐落于在县的东部,与铜陵市接壤,全村有山场6300亩,其中森林面积占比达73.6%。在此丰富的生态基础之上,大山村于1995年创立约1600亩的“师范经果林”,用于种植板栗、茶叶、桃树等果树。同时因地处低山丘陵地带,为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2000年大山村又建立了一座库容量16万立方米的水库,直径约二十公分的钢制水管穿梭于山林之间,为成片的果林灌溉。水庫位于山峰之间,倾泻而下的水形成一座微型瀑布,清明前后与上百亩的桃花一同吸引着周边游客前来游玩。

1.2外在需求发展

从游客角度来看,收入水平与旅游消费呈一定的正向关系。数据显示,2016年枞阳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90元,与2010年相比增加一倍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高层次消费,更多人渴望重返自然,感受乡野风情文化。另一方面,2016年初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原属安庆市的枞阳县被划归铜陵市管辖。由此大山村的乡村旅游曝光度提高,游客市场扩大,且对比铜陵市经济实力可知,其将成为大山村乡村旅游的中坚力量。

1.3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的人数逐年增长,旅游形式与内容也逐渐丰富,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项目中,乡村旅游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3.1规模逐渐扩大

伴随网络时代信息化的普及,乡村旅游的宣传途径得到极大拓展。对于为游客带来良好旅游体验的乡村,更是会通过游客的网上好评反馈获得更多潜在消费者。同时道路改善使得交通便利化,私家汽车拥有量的提高,也为乡村旅游创造了先决条件。以大山村为例,据统计,2018年旅游旺季时期,客流量最高达万人一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两千人左右。

1.3.2内容不断丰富

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在主营农业的基础上拓展副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村民们利用闲置田地,在景区附近建立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场所,给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此外,还包括手工特色农产品零售,如淌(米)面、糍粑等。这些基于乡村旅游的业务提升了村民们的收入,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增长。

1.3.3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安徽作为全国农业大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积极出台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乡村旅游中,外来游客的到来让当地政府更加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推行整改项目改善人居环境也可服务于乡村旅游。通过开展房屋修缮,道路清洁,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提升乡村形象。

1.3.4助力精准扶贫

当前正是我国扶贫工作的攻坚时期,扶贫模式也由粗放式调整为精准式。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可作为精准扶贫的媒介。

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乡村旅游中难免会造成大量垃圾。对此大山村当地政府的做法是雇用村中贫困户进行垃圾清理工作,由此一方面解决了垃圾污染影响旅游景点美观程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有效资助了贫困人口。此外,政府还实施优惠补助政策,提供职业培训,鼓励扶贫对象基于乡村旅游进行自主创业,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2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常伴随不同的问题和障碍。在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形势良好的现状后,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

2.1政府职能缺失,乡村旅游发展无方向

目前,多数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处于放任状态,被动解决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而缺乏全局规划。其中部分原因是景区申请立项困难,缺乏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从而导致当地政府无法对自有的生态自然资源进行系统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仍停滞在“自发经营、自助游玩”的阶段。

2.2经营秩序混乱,市场机制不健全

随着游客的增长,不少商贩看准时机,在通向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上进行摆摊经营宣传,且以高价销售商品。这种行为不仅占道,影响游客正常通行观光,而且破坏乡容和周边风景的美感,严重拉低游客的好感度。

2.3基础设施匮乏,游客需求无保障

乡村旅游的特征之一,是其游客大多是周边城市的居民。他们选择的出行方式一般为自驾“一日游”,从而在短时间内会给村庄带来数量众多的私家车,由此产生了无处停车的问题,且出现外来车辆挤占道路影响村民正常出行的现象。对此大山村部分村民高价出售自家门前空地做停车位,这一行为对村庄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公共厕所缺乏也不容忽视。

2.4游客体验局限,乡村文化未展现

当前大多乡村旅游的内容紧紧围绕当地已有的自然景观展开,这使得游客的游玩方式局限于观赏范围,没有体验民俗感受民风的活动,只饱眼福而无实质收获。此外,新型城镇化发展使得乡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缩小,旧式建筑、风俗特色间或被替代,使得游客只能感受到仅存的农耕文化。

2.5季节性较强,经营时间有限

正是由于乡村旅游基于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因此花期、涨退潮期、旱期等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如此一来,乡村旅游有着较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这也使得依托该行业的相关业务每年的营业额大打折扣。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多数经营者选择将其作为副业,在旺季时应游客需求提供服务,而淡季时则重操旧业。

3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问题,为推动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政府作为主力军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完善本地旅游资源使用情况的同时,也应发挥自身的监管作用。

3.1全局规划,推动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需要深刻认识乡村旅游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其次,深入了解当地固有的自然资源,探索如何将其优势实现最大化;再者,根据如今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分析潜在游客市场,进行全局统一规划,指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依据国家旅游景区评定标准进行自我完善,健全管理体制,提高旅游质量,从而获得上级政府的资金补助。此外,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弥补政府资金来源不足。

3.2加强监管,建立市场机制

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让不少人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然而产品服务的同质化、商业信誉参差不齐,都势必导致市场混乱。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建立市场机制,规范经营行为,避免不正当竞争。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监管制度,让经营者在不可影响游客的正常旅行的前提下展开商业活动,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另一方面,对影响景区正常营业,污染自然环境,破坏基础设施的行为,应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

3.3因地制宜,展现乡村特色

根据地域特点与现有资源,打造品牌概念,为游客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独创性商品服务,提高乡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身处繁杂都市的游客从自发寻找心灵休憩之所,变成慕名前来游玩度假。此外,还应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保护旅游重点区的“乡村性”,使其免于在城市化进程中丢失自身的民俗文化。

3.4知己知彼,明确游客需求

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明确乡村旅游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其中首要任务是健全基础设施,保障游客基本的安全与卫生要求。通过采访、问卷的形式了解周边地区游客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市场美誉度。此外,还应挖掘乡村旅游的潜在市场,如联系周边城市中小学,共同开展农事体验、农业知识科普活动。

3.5择善而从,借鉴优秀实践经验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与其利用稀缺的政府资金进行实验性探索,不如借鉴参考他乡邻村的实践经验,有效规避风险。然而,归根结底还应结合自身特點,不可照搬照抄成功案例,沦为“东施效颦”。因此参考其他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时,要分析两个主体的相似程度,审视模式的适用性。

4结语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类型,其本质是对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消费,这就要求经营者站在游客的角度定制产品和服务,弱化商业性,提供一个真正适合假日休闲放松的原生态旅游场所。此外,乡村旅游发展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也不容轻视的,如何及时正确处理问题至关重要。将旅游开发行为融入乡村的建设发展当中,与各项目的推进工作共同开展,是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乔海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01):27-30.

[2]张春美,黄红娣,曾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06):625-631.

[3]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0):212-217.

[4]卜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5]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2012,31(11):2094-2103.

[6]尤海涛,马波,陈磊.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9):158-162.

[7]汪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以安徽省枞阳县为例[J].理论建设,2018,(01):53-58.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对策研究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