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去年,一则关于江苏苏州西园寺主动申请退出国家4A级景区的消息走红网络。不少网友认为景区主动“退A”的做法实属罕见。西园寺于2018年6月向上级部门提出退出4A级景区的申请,当月已完成“摘牌”。西园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来到寺庙的多为当地香客。未来,西园寺将考虑免费向游客开放。
景区的级别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很多景区在实现升级后,门票价格也随之上涨。正因如此,通过软硬件环境的打造和改善,在短期内实现景区的升级成为行业“潜规则”。甚至在急功近利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少“奇葩景区”——民间公墓、商贸城等被评为A级景区。此种形势下,国内的A级景区数量自然呈现出井喷式的上涨势头,仅4A級景区数量便从2001年的187家增长至2016年的2800多家。
拥有700年历史的苏州西园寺没有更进一步保A升A,而是主动申请退出国家4A级景区,可谓“逆向而行”。如果考虑到既有的环境因素和整体态势,此举则更显难得。据了解,自2018年5月1日起,西园寺门票价格已从20元降为5元。该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5元票价其实是香花券。现在寺庙向每位香客免费提供3支香,针对60岁以上老人采取免门票政策。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过多烧香会破坏生态环境,寺庙现在提倡文明进香,不建议香客外带香烛。
在“赚钱为王”的导向之下,大量景区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连寺庙这样的宗教场所都不能免俗,并深受公众诟病。据称,国内某知名佛寺中最便宜的香要600元,最贵的要高达6000元。几年前,有长篇报道揭露,在一些地方“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被上演到了极致,多地寺庙“被承包”,假和尚、假道士竟成职业,寺庙禅院俨然变成了算命牟利的场所,寺庙、道观成为少数人的摇钱树、造币机和“唐僧肉”。寺庙作为宗教场所,是受众寄托信仰的外化形式,人们烧香是为了祈福消灾、表达祝愿或者了却心愿,结果很多时候却沦为显摆身份和地位的烧钱游戏,这种落差难免使人在情感上无法接受。
从某种意义上讲,寺庙的过度景区化和商业化,是整体状况的极致化呈现,亟待进行综合整治和系统性纠偏。提升景区去商业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把长远与当前,公益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西湖景区的免费开放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样本。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免费尝试”却成为孤本。以景区门票价格为例,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的游客占72.3%,以降价为核心的景区去商业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与部分景区的门票微调相比,苏州西园寺主动申请退出国家4A级景区的做法显然更为彻底,也更具有样本意义和示范价值。景区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还应心怀“诗与远方”。
小编有话说
在时代文化的大背景下,除了保持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外,更应立足于精神层面的构建。尤其在商业化成为主流价值的当下,需要对“诗与远方”的精神本原有更深刻的思考。景区当然可以“申A”并收取一定的门票,以实现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平衡,但不应该演变成为赚钱的工具,形成负面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