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目前南京公交集团共有近8000辆公交车,其中3600多辆车的驾驶室内没有安装防护隔离栏。南京公交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卜照雪表示:“2019年公交集团下属的所有公交车将全部更新成为纯电动公交车,在更换新车的时候,所有的车辆都同步配备安全防护隔离栏。运营过程中驾驶员对乘客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驾驶员如果在运营过程中受了委屈,我们会相应地给他颁一个委屈奖。”
都说“冲动是魔鬼”,有时候一次冲动,会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造成十余人死亡,缘于某女乘客因坐过了站而心存不满,与公交车司机发生激烈争执、互殴直至车辆失控坠江。设想一下,假若当时公交车司机在乘客做出过激举动之时,能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考虑到纠纷需要双方互动和参与这个最基本的特质,一方选择隐忍也符合“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中庸之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同时,公交运营作为服务行业,让司机在内的服务人员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也符合服务行业的基本规范。也正是如此,众多公交公司才会有让驾驶员隐忍的服务规定,并设立了“委屈奖”给予补偿。不过一分为二地看,诚如有论者所言,鼓励个体在争执中知退让,并不等于制度性偏向无理取闹。表面简单的司乘纠纷,其实质则是公共安全的防范和应急机制出现了问题。
隐忍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面对激烈的“夺盘行为”,采取强力反抗才能阻止事态的扩大化。前不久,长航集团青山船厂人资财务部33岁定额员吴烨在一名中年女乘客突然上前疯狂抢夺女司机手中的方向盘之际,猛冲上前进行了制止,获得了某位企业家颁发的10万元奖励。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在电影《车四十四》中得到了最深刻的演绎与诠释,一时的隐忍只能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事实上,基于谋生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家庭生活的压力等外力因素,呈现出群体性情绪失控的巨大社会隐忧,毫无征兆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
小到家庭发生纠纷之后的拳脚相向,大到为了报复社会的暴力杀人,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累积。公交车作为人员流动极为频繁的运输工具,也是安全风险高发的公共场所。前几年,广州、杭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因易燃易爆物品被“轻而易举”地带上车,发生公交车纵火案件,酿成了“车毁人亡”的惨剧;2018年6月,西安市市民辛海平因投资失败产生厌世情绪,在西安市302路公交车持刀对车上人员进行袭击,致4人死亡、7人受伤。相比较于“夺盘风险”而言,纵火式的暴力行为更具危害性和破坏力。对此,构建一套防范性的安保措施和应急机制,则显得异常重要而迫切。
比如针对少数地方接连发生公交车纵火案件,公安部曾采取“建议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配备安全员”等防控办法。除了“配备安全员”的人防之外,借助于国外的经验来看,给公交车司机的座位直接加装隔离设备,以此规避司机被袭击的风险,不失为最直接的物防措施。
无论是配备安保人员,还是为保护司机安装护盾,只要采取了其中任意一项措施,都足以预防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也才不会有“肉身上前”的替代选项。很明显的是,这些通过血淋淋的教训而获得的措施,在“营运成本”考量之下,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實。
小编有话说
加强道德教化和公共责任塑造,提高公众的公共风险意识,当然具有基础价值和兜底功能。不过,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才能处理好“远水与近渴”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人防和物防之间的关系,积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综合性的应对以提高效率。面对司乘纠纷的悲剧更应检视安保措施落地,使各种理论性良策成为实践,否则公交风险始终难以得到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