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武术:壮拳与泰拳的历史渊源及文化比较研究

2019-02-18 21:30唐明欢李乃琼尹继林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泰拳壮族武术

唐明欢,李乃琼,尹继林

中国—东盟武术:壮拳与泰拳的历史渊源及文化比较研究

唐明欢,李乃琼,尹继林

北部湾大学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535011。

壮拳与泰拳同属东方武技,随着历史的轨迹演变,壮拳在申遗中游离,泰拳在申奥中扬名。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实证法、逻辑评价法等方法,通过考证壮拳与泰拳的历史渊源,梳理:拳种“杀戮技法”“南蛮风格”“拳舞仪式”的文化共性,剖析:拳种“场域背景”“运行制度”“社会角色”的文化差异,提出:剥离武技竞技格斗平台,转轨全民健身健康活动,坚定学校教育发展的路径。

中国—东盟武术;壮拳;泰拳;历史渊源;文化比较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壮拳是我国武术拳种的重要分支。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提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支持中华医药、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1]。广西地缘毗邻东盟,与东盟国家泰国地缘相近、习俗相随、壮拳作为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同时兼具鲜明的地域拳种文化特色,泰拳发展成为泰国的“国技”壮拳语境的迷失与泰拳享誉全球再次引发深思。近年,中国-东盟武术文化交流日臻常态,壮拳与泰拳是否同源同流引起众多学者申论,考证壮拳与泰拳的历史渊源,探究其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助力中国—东盟武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1 壮拳、泰拳历史渊源的考论

1.1 泰国泰族与中国壮族“同源异流”学说

壮泰民族“同源异流”的一致结论来自研究员覃圣敏主编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研究涉及了考古学、社会学、语言学、经济学、文化艺术、建筑学、科学技术和教育等15个学科。这种多领域、综合学科的研究,为壮泰同源异流理论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在书中,壮泰学者认为,泰族与壮族在语言、建筑、宗教风俗等多方面都存在相似性,包括泰族和壮族在内的台语民族共同起源于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所覆盖的地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北部红河口三角洲[2]。

1.2 以侬智高为首领,“南蛮拳”随侬氏迁徙与泰北学说

主要研究学者集中在侬鼎升、农贤生等,公元前219至公元前210年的“秦瓯战争”中,壮族先民西瓯人曾利用古壮拳拳术以及类似游击战的战术袭扰秦军,《淮南子》有载:“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杰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3];宋仁宗庆历年间(1042-1048),南下汉人将士贬称此拳种为“南蛮拳”。著名的壮族义军首领侬智高精熟此拳械,侬智高系广源州壮族首领,壮拳拳系开创人之一,民间传其武功盖世,精骑射、剑道[4]。王安石曾称誉:“粤右良兵,天下称最”。1053年正月与狄青战,败于归仁辅,又退据特磨道抗击宋军至11月,然后率部4千遁入大理国。次年,由于朝廷诛灭侬族和屠杀广西人民,又有14万人跟随侬智高逃入大理国,少数逃到贵州地区。1055年后,由于邕州与大理国勾结浓智高,查处侬氏,又迫使壮族3万人(多数是侬氏)逃到老挝、泰国,致使大批壮族异化为异族和异国之民[5]。泰国玛哈撒拉大学教授本翁凯塔特介绍:12世纪初,侬智高后裔的部队到泰国北部参与建立了兰那王朝,有一部再到泰国中部参与建立了素可泰王朝,为泰国的早期统一做出过贡献。泰国总理府秘书处华文资料泰史考核委员会委员,李沛然先生(原广西壮学会会长)介绍”侬智高在泰国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泰北,泰人认为他是泰民族的英雄[6]。”

1.3 “南蛮拳”起源学说

马文国教授提出泰拳是泰民族长期的在抗御外来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泰族原居于中国西南一带地区,史称“南蛮”,于唐朝建立南诏国,后改称为大理,至宋代沦为中国藩属。元代,大理被蒙古军所灭,成为中国行政省之一。泰人为了躲避压迫和战乱,陆续南移至今泰国北部边陲,沿湄公河顺流而下,至公元1275年,逐渐汇合成一个强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是为暹罗开国之始。泰族立国之后,连年的战争和周边国家的侵略让这里的人民苦不堪言,因此,历朝皇帝都崇尚武力,以巩固其王朝统治和对付频生的内争外患。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术—泰拳[7]。

追溯前学者与专家研究,从“壮泰民族同源同流学说”、“侬智高英雄及部落迁徙学说”、南蛮拳起源学说,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壮民族与泰民族具有同源同流,(1)壮泰民族同源同流,推测壮拳随着壮族族群的迁徙流入泰国,但并没有宗族家谱等史料进行详实的记载;(2)壮族义军首领侬智高典型代表的人物,其学者对侬智高人物的分析、记载尚难以溯源,壮拳流派的创始人仍然存在质疑;(3)“南蛮拳”流入大理的历史记载明晰,发展轨迹溯源有序,“南蛮拳”是否为泰拳与壮拳的雏形,提供了新的线索。壮拳与泰拳是否同源同流尚未得到明晰,在壮拳与泰拳的挖掘整理工作中,其历史史藉、器物遗迹、人物记载等方面仍需学界进一步佐证。

2 壮拳与泰拳文化的比较

2.1 壮拳与泰拳的文化共性

2.1.1 拳种体系相同——杀戮致胜术 技法相通:壮拳实战型强,以杀敌为目的,一招一式需达到杀伤效果,拳法凶狠,双拳,双腿,双膝的综合运用,甚至有口咬,插眼,锁紧等至命杀伤性动作,攻击时对于“拳踢肘膝咬”的技法就有严格的要求。其动作蛮横粗犷,步稳、拳刚,除开拳打、脚踢、肘击、膝击、肩挑、头撞等技法外,还有口咬、挖眼、锁颈、插阴、碎骨等以杀戮灭敌为主的拳技[6]。

泰拳的实战性享誉世界格斗武坛,注重身体各个部位的综合运用,以强硬凶狠的杀戮致残为目的的武技。横肘法是一种难防范又最凌厉凶狠的技术,而上肘击、砸肘击被认为是最艺术化的致命反肘击。膝法中最经典又难运用的是飞膝,由于集中了全身的力量,人一旦被击中就丧失了全部战斗能力。泰拳是将身体全方位、立体式地运用到对抗中,因此使得拳、腿、肘、膝相辅相成,横肘、飞膝、凌厉凶狠的技术,是泰拳的主要技法特色,古泰拳中最特有的技法还有戳眼、撩阴等毒招,运用反关节技术和攻击人体的头部、肋部、腹部等薄弱位置,达到重创对手从而取胜的目的。

功法相似:壮拳种采用“站椿”“打沙袋”“打树椿”“走梅花椿”“七步铁线基本椿功”等功法练功,壮泰拳习练者通过踢树干,砍飞木,击树叶,击牛皮纸,挡木(打木)等功法训练,提高准确性和灵敏性,有效的增加拳、肘、膝的力度与硬度。[6]功法训练的过程尤为注重肘与膝的训练,壮拳肘与膝的运用尤为多,与强调拳种的蛮横之技法有一定关系,肘与膝隐蔽性强,壮拳对抗比赛中肘、膝的重创特为突出。

泰拳注重对人的生理机能的改造和心理训练。通过跑、跳绳、蹬踢树干、沙包、击靶、影子拳、角力、试招、搏击等进行训练。古泰拳训练中还有练眼力的望日功,能增强臂力和对抗踢打裨益极大的担水攻,在水中疾跑的水浴功[8]。

2.2 拳种“南蛮”风格相似

壮拳主要传习于壮族聚居区域,沿袭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传承体系,演练风格、语言深受地域局限,是壮族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与文化标识。作为民间拳种的壮拳,习练群体凸显壮族的文化品质,以壮语为亲缘结构,传习者突出“南蛮”的尚武情愫,给人以彪悍、蛮横、勇猛的侠士风格,充分体现壮民族勇敢无畏、意志坚强的品质。

泰拳乃泰民族的哲学艺术,是泰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泰拳的真谛,就是通过严格的纪律,“蛮横”的训练,包括体魄和精神方面磨炼,将普通人变为骁勇的战士。泰拳的拳师范善用“钢肘”或“铁膝”,讲究以刚制刚,显现“南蛮”拳术风格。拳、肘、膝、腿四种进攻手段循环克制,表示拳术无所谓必胜技法,唯有擅变者胜,智者强。

2.3 仪式性拳舞信仰相同

壮拳历来有“宁教拳不教(礼)”之说法。壮族地区以原始的图腾崇拜与麽教为主要信仰,故拜师礼主要拜祀先人,祈求祖先神灵庇佑,上场杀敌。壮拳的“把式舞”在比赛前,单膝跪拜,双手合一,随着口念咒文,面向不同方位,先拜祭先人,先师或者师公,后拜万神,对神进行祈福,是合乎麽教的驱妖除怪,达到禳灾祈福的要求。[6]古壮拳的拜师礼(舞)其核心就是:拜祀先祖先祈求祖先神灵庇佑(指路),战胜敌人,激发起勇气,克服心理恐惧是最主要修炼方法。将自己变得勇猛无敌,通过自我催眠的方式完全使自己进入自我的状态,忘却一切对强敌的恐惧。

泰国,佛教虽为国教,但在其实际成分中却混杂了婆罗门教和原始的图腾崇拜。泰拳拳舞信奉小乘佛数,古泰拳中的拳舞的动作大部分含宗教仪式的祷告祈福内容等。泰拳的拳舞,在中泰对抗比赛中,仪式性的拳舞充满神秘的宗教信仰。泰拳的拳舞核心内容:一为拜师,二为漫舞。其与壮拳的含义相同,拜师体现对先师、教练的感恩;漫舞跪地祈祷,表达对比赛勇气的激发,祈福先祖的保佑。祈祷结束后,开始做拳舞仪式,这种拳舞形式因地区和拳馆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特点,有经验的拳迷一看就知其出自何方。

3 壮拳与泰拳的文化差异

3.1 场域文化背景的差异

“仁和”的壮拳在中国儒家文化的背景下生根发展,其赓续的轨迹在壮族围墙内发展,注重传承的规诫,附载于中国传统武术宗亲家族的传承思想。随之火器战争的到来,壮拳脱了了原有的发展空间,转型融入中国传统武术流入民间。其历史演进传承发展中,强调“尊师重道”,习练壮拳的过程是自身修养内化的修行,注重培养武德礼仪,表现出了“仁爱”“和谐”等民族文化意蕴,要求传习者讲究内敛,不追求斗争,习练拳术做到克己涵化的升华。受“宗亲思想”的束缚,壮族的传播力深受局限,仅限于壮族内部交流,逐渐形成了壮族的个性文化与独特性文化。

“暴力”的泰拳能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推广,这与泰拳自身的暴力式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暴力美学(Aestheticization of violence),是西方文化里的一种重要审美形式,同时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泰拳文化中表现出的攻击性与暴力性正好与西方的暴力美学文化吻合,这也是泰拳能被西方文化所认同,并得到推广的重要原因[9]。泰拳萌生族群迁徙,历经战争洗礼,观其性质,乃独特之温雅与暴力相结合,其温雅一面,可见诸其礼师习惯,公平竞技精神,乃拳师平时之温和品德,与其相反一面,在交斗时拳师各用绝招,竭尽体力进行拼杀,表现极度忍痛能力以为无畏死亡的精神。数百年来连续不断的战乱,泰民族认识到利刃与微笑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其并存成为泰人赖以为生的策略,久而成为泰民族意识。泰拳是泰民族特有的武艺,同样具有泰民族自由真诚性格,亦存有“刀莞俱备”的特性。

3.2 运行组织制度的差异

“民间作坊”的壮拳主要流落于村寨、乡间,其传承主要散步在民间小作坊,传承组织无序,缺乏科学管理。壮民族聚居区随社会变迁,农耕文明劳动群体大量流失,村落聚居时间呈现短暂性,流动性,非老即幼性。壮拳在壮民族传承的主要特征是脆弱性,迎合性,随意性。自然自觉的传承中缺乏保护机制与科学的传播体系,传承人纽带极具脆弱性,新的载体培育缺乏植根土壤,口传身授的传承模式将导致传承的断层与隔代。

“职业运营”泰拳顺应时代背景的需求,不仅将其作为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重要实现文化产业化的“职业”转轨。泰拳不论国内外的赛事打造、泰拳培训,文化影视、旅游开发等产业都融入泰拳文化元素做到专业的推广与开发。拳手作为泰拳推广的核心纽带,串联着职业泰拳的各类从业人员,在泰国政府的支持与倡导下,有着给予尊重的社会角色。泰拳文化的专业性遵循“职业”发展与传播的原则,充实泰拳文化发展的内涵,符合传统文化顺应多元化文化的需求。

3.3 社会角色的差异

地域性拳种是壮拳现实的标榜,纳入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体系中,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地方特色文化。在现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内忧外患的格局下,政府大力支持武术的挖掘、传承与传播发展,给予各种地方性拳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壮拳游离于民间自生自灭仍生生不息,其生命的持续性见证文化的竞争力。历经转折的今天壮拳逐渐回归原点,壮拳的协会组织机构刚刚步入起步阶段,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业正在逐步推广。

泰拳师历经实战的磨练,历代皇帝的大力推行、泰拳冷兵器时代得到鼎盛发展,由于现代文明社会的变迁,西方文化的传入,泰拳成为泰国的“国粹”。现今,泰拳极为盛行,泰拳规则、制度、安全等因素进行更为完善的优化,大幅提高了泰拳职业化的发展。泰拳不仅传播流行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各国,而且逾百年前就已由非洲乃至美洲、欧洲。上世纪80年代末期,泰国政府以加快泰拳走向国际的步伐,争取泰拳成为亚运会乃至奥运会项目为目标,主导了国际单项组织的创立以及统一规则的制定。2006年4月,国际业余泰拳联合会被国际体育总会正式接纳。2016年12月14日,国际奥委会正式接纳泰拳为奥运临时成员。2019年IFMA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泰拳入奥的申请。

4 壮拳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4.1 壮拳应剥离竞技武术格斗

泰拳能被世界搏击格斗界所广泛认可,并有着大量的练习人群,这与泰拳凶狠的武风文化着重要的关系,泰拳的这种文化也正好符合了西方人的文化认同,这也给予壮拳的发展更多的思考[9]。壮拳具有实战的武技价值,但从壮拳的发展历程,传播体系、运行制度等内生性规律分析,壮拳的发展应远离现代格斗平台,迎合的已西方体育思想,把壮拳强加推向竞技武术套路、散打只会导致壮拳的消迹,商业的炒作如“武术打假”的闹剧只会误导社会对于壮拳的基本认识。格斗武技如MMA、泰拳王、散打王等赛事是职业竞技体育的发展平台,近年壮拳也趋之以“实战”为本参与格斗舞台的迎合,民间的拳种与职业的格斗进行比赛,只是商业的炒作,迎合的大众视觉需求,只会让民族的特色文化走向衰亡。

4.2 壮拳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壮拳拥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广西大力支持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同样设立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阶段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为壮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2017年广西古壮拳协会的成立,开启壮拳重新起航的新篇章,2019年广西古壮拳协会与玉林师范学院建立产教融合基地,为壮拳进入学校奠定的良好的基础。壮拳因清晰的把握其自身的教育价值、健身价值、民族文化价值,以学校教育平台为契机,普及片区学生对壮拳文化的认识,打造壮拳的传承梯队,改变“宗亲思想”的传承模式,科学合理的规划传承体系,讲好壮拳故事、习练地方拳种、融入民族学校才是壮拳发展之基。

4.3 壮拳回归生活化的发展

壮拳的回归不是强调壮拳回归于原始的生存空间,而是旨意壮拳回归人民的大众生活。壮拳区域有着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壮拳文化深度融合当代群众的价值需求、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源于生活、随于风俗。壮拳的发展历程重要主体是大众的参与,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民俗体育不变的追求。原生态的村落社会结构的变革,常住人口的锐减,忙时为农,闲时为体的场景已经成为村民的记忆符号。该片区人口回流主要集中在节庆活动、红白喜事等仪式,壮拳再现于民俗的日常活动,重塑壮拳的现实空间,通过展演、祭祀等活动重拾民族文化记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1] 吕韶钧.“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转型——以武术国际推广3.0时代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6):1~6.

[2] 央视国际.中泰专家认为,泰国泰族与中国壮族“同源异流”[EB/OL].[2005-5-12].http://www.cctv.com/geography/20050512/100922.shtml

[3] 蓝长龙,黄 勤.多维解析越南黑泰人原始信仰及原生型民间宗教[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27(03):38~43.

[3] 张延庆.从土司的军事制度看壮族武术的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5):92~95.

[4] 农贤生.侬智高失败后壮族和侬氏逃难与东南亚民族异化的关系[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12~16.

[5] 侬鼎升.侬智高是壮民族英雄——与万揆一先生商榷[J].广西民族研究,2002(03):115~120.

[6] 唐明欢.壮拳传承治理特征、路径[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3):99~101.

[7] 马文国.八极拳与泰拳之对比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12):1~2+16.

[8] 靳卫平,冯幼军,钱 茹.中泰武术格斗理念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1):107~110.

[9] 白 蓝.中泰武术文化比较及泰拳国际化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5,22(04):132~134.

China- ASEAN Martial art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Culture of Zhuang Quan and Muay Thai

TANG Minghuan, LI Naiqiong ,YIN Jil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bu Gulf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11, China.

Zhuang Quan and Muay Thai belong to the same Oriental martial arts. With the evolution of historical track, Zhuang Quan is free in the application for heritage, and Muay Thai is famous in the bid for the Olympic Gam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historical demonstration and logical evalu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Zhuang Quan and Muay Thai. Combing: The cultural commonalities of “killing techniques”, “Nanman style” and “boxing and dancing ceremony” of boxing are analyze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field background”, “operation system” and “social role” of boxing are analyz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latform of competitive fighting in martial arts should be stripped,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health activities should be transformed,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hina-ASEAN Wushu; Zhuang Quan; Muay Thai; Historical Origin; Cultural Comparison

G852.19

A

1007―6891(2019)06―0093―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6.24

2019-06-19

2019-06-2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18BTY131)。

猜你喜欢
泰拳壮族武术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ACE MUAY 传承泰拳 开发泰拳健身教育国际标准
泰拳少年被打死令泰国反思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泰拳:最刚猛的功夫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