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伟
江苏绿之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00
近几年我国矿山开发工作的开展规模越来越大,矿山地质生态问题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同时矿山资源类型比较复杂,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对周围的地质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形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工作,属于一项长期性同时规模非常庞大的工程类型,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中,由于开发工作的需要经常会对开采区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大气环境以及水资源等形成不良的污染问题,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矿产开发工作会对生态系统形成比较严重的破坏。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所产生的生态破坏问题,主要表现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以及采矿过程当中排出的大量污染物,这两种生态破坏问题都属于人为性破坏,人为性破坏问题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一种属于环境污染问题。因为采矿工程的矿山地质环境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因此针对该地区范围内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生态综合治理,有效提高周围的生态环境质量。
当前我国在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工作中,已经提出了较多的生态恢复技术,主要是以土地恢复固体废料的回收、矿山煤矿的循环应用等多方面展开了分析和探索。
首先是土地恢复技术主要是在矿山开发区范围内,开展一系列生态农业发展产业,该项技术当中主要运用的是生态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理论,有效配合土地耕种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对矿产开发工作中出现的土地破坏以及挖掘损坏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该项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对已经被破坏的土地资源来进行恢复,并且发展相应的生态农业建立起一个生态结构更加丰富,同时更加全面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这种农业生态体系属于一种集约化的运营管理方式,这种发展方式主要的优势在于投入的人力资源相对较小,并且可以获得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其次是通过开展生物恢复技术,有效运用生物治理措施,帮助被破坏的土地恢复肥力,以及提高周围生物的存活率。通过该项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大量的废弃土壤作为农业耕地土壤,有效提高土壤的恢复程度以及生产效率,该项技术的优势在于前期经济成本的投入量较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治理工作效率较高。
最后,对矿山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当中的固体废料以及矿山尾矿等进行合理的应用,主要指的是在矿山开采工作中对大量的废弃物料进行收集和研究,并且通过一系列处理措施来进行循环使用和处理。现阶段,我国在该项技术研发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针对一些危险性较高的矿产资源处理和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在处理过程当中技术应用不当,很容易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工作中出现的尾矿固体废料等勘测工作需要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之间进行结合,这也是原生矿床的勘测和矿产开发技术之间的重要区分。
当前我国针对矿产开发工作当中存在的尾矿和废石提取应用技术,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并且该项技术的前期成本投入量较高,不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提取,因此该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的水平上,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方案设计比较单一,无法应对生态环境当中复杂多变的距离问题,同时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相关研究工作人员提出了生态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治理方法,将两种治理技术的优势进行结合,才可以达到有效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的效果。
首先,可以应用绿化和无害处理技术,有效解决矿山土地退化和使用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矿山开采区域范围内存在的坑凹地区以及挖地等进行平整,然后将其使用在农业或者是渔业生产工作中。对于地质滑坡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处理方法,将山体的形状进行有效的修整,并且运用地形条件的优势大量种植草木,保证水土资源不会流失。在解决水体资源和大气污染问题上需要保存好现有的绿色植被,并且通过人工植物栽种的方法,有效提高破坏区域的绿化面积,同时使用更加先进的节水技术,将矿产开发区域的废水进行过滤处理,以此来保证周围的水体资源不会受到污染。
其次,开展土地恢复和造田工作,有效运用填充土和相应的改造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填充的材料可以使用粉煤灰,对矿产开采区域范围内的凹陷部分来进行填充,然后再表面覆盖一层黄土进行表面的夯实处理。由于粉煤灰是采矿工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运用粉煤灰来进行覆盖,不但可以直接消除大量的固体污染物,同时也保护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工作至关重要,相关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单位针对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技术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