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 谷庆巍 边 哲
燕山大学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传统建筑是城乡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承载着城市历史兴替与文化荣衰。在地域文化历史地位越发受到重视的今日,传统建筑逐渐成为城乡的历史文化代表,诚如北京市之故宫建筑群、苏杭之古典园林建筑群,因此,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被赋予了巨大且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群落是河北省白洋淀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有较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案例有雄县昝岗镇李林庄村陈子正故居、安新县同口镇陈调元庄园、山西村的明塔和容城县明月禅寺等,众多历史遗存建筑承载着白洋淀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记忆,针对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可以帮助雄安新区继承地域历史文化遗产,在现实角度中更加凸显白洋淀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对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在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推动力的当下,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为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持续发掘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为白洋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收益。传统建筑这一历史文化遗存矗立在当今世界各地,对于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也一直随时代不断发展。对白洋淀地区以及未来的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可以对京津冀地区及其他北方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是地域文化历史记忆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珍贵历史遗产的组成部分。也正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建筑材料,使雄安新区传统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遭到风化和损毁,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急需系统化成体系的保护措施。雄安新区仍有许多传统建筑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利于其适应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再利用,从而促进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的研究目标,是为了使其融入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进程中。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就是为了找到其现实价值。雄安新区传统建筑不应仅作为景点进行商业化炒作,而更应注重发掘其内在文化价值;不应仅着眼于建筑单体,而更应注意其区域文化辐射。以发掘传统建筑文化价值带动经济发展。在不破坏地区原有历史风貌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地区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赋予千年之城更多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文化价值的保护与利用要尊重其不可再生性。首先要制定系统性量化分析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之后在理性框架内制定政策,对传统建筑进行科学的改造与再利用,在实施过程中更要严谨认真,避免对传统建筑造成人为损坏。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传统建筑评价体系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而我国自1990年代引入相关理论研究后,亦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对传统建筑的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朱光亚先生在1998年提出建立评价体系应首先明确评价目的,根据评价目的的区别,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与评价角度不同。研究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评估体系的评估目的,是为提出传统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对策,提供客观理性的分析体系,系统分析整理雄安新区传统建筑历史遗存。在城市规划进程中,既能改造提升传统建筑的使用价值,对现代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能一定程度的保留传统建筑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征。
从中国开始发展传统建筑价值评估体系以来,内容上大多以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为主要评价因素。朱光亚先生提出,由于评价目的不同,对传统建筑的价值评估体系标准不同,所涉及的评价因子在综合评估体系中所占比重不同,这也是不同评价体系之间的区别所在。建立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评估体系的评估目的为传统建筑的再利用,因此首先要对传统建筑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因素应更加丰富完善,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制建筑类型、区域设施环境、建筑结构大小木作的完整程度等都应包括在内。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有巨大差异,与西方多为单体建筑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组合院落式为主。雄安新区传统建筑因地制宜,发展出了适应地区自然气候地理条件的建筑形制。由此得出对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的评估不应局限于传统建筑本身,更应着眼于周边建筑环境,重视传统建筑对所处地区的文化辐射。由于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与地区文化历史发展紧密联系,故此在评估因素中也要考虑到传统建筑的社会影响力。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评估与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策略紧密相关,涉及到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诸多方面。确立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评估体系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的关键,在于筛选合适的评估因子,采用理性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定性定量评估分析。
传统建筑个体的现实状况不同,因此对评估结果应进行细化分类,尊重传统建筑差异性。使评估结果可以直观高效的为政府部门、相关学者和使用人群提供科学指导。在保护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同时进行合理利用,使传统建筑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能够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价值,找到与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新定位。
为避免在评估结果分类的过程中,出现传统建筑现实状况差别过大的情况,在评估因子中应考虑传统建筑的完整性。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仅维持最低限度的使用,避免对传统建筑造成人为破坏;传统建筑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区域环境良好的传统建筑,应尽量保持建筑的功能性;传统建筑完整性良好,但区域历史风貌保存较差的,建议在不破坏传统建筑原有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整体搬迁,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影响力;传统建筑历史风貌保存较好,但建筑完整性较差的,建议重点保护其中重要的建筑构件,大小木作等,最大程度的保留其文化价值。
对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保护与利用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在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现有传统建筑,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根据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评估结果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传统建筑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并为之后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在尽可能保护传统建筑原有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尽量为其找到与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契合点,在不断变化的区域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该评估体系的最终研究目的是找到传统建筑改造过程中,保护其文化价值的最佳方案。为当前城市规划中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而非破坏性的维护或盲目的冷冻式保护。
建立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评估体系,可以为雄安新区城市规划中传统建筑的改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尽可能为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最佳方案。以该评估体系为基础发展系统的保护与利用体制,努力建设覆盖雄安新区及河北全省的传统建筑评估体系,并与其他省份地区进行传统建筑信息交流,提供可供参考的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实际案例,使河北地区的传统建筑评估体系融入到全国各地传统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去。不仅如此,积极推动建设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评估体系,是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体制发展的需求;是继承和发扬白洋淀传统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特征的需求;也是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中发展区域特色建筑文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