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00)
让学生能胜任好第一份工作,既是职业学校的使命,也是企业的责任。现代学徒制就是这种由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人才培养模式。学员在学校学习文化、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技能,在企业培养岗位技术技能,跟企业定向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一种育人方式[1-3]。它符合职教规律,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输出高质量技能人才,使全民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与淄博及周边企业加深合作,校企共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在学院的牵头及激励下,我院各个专业依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及区域特点,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1-3]。
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也进行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结合区域经济情况、专业特点、课程特点,通过行业、职业、岗位分析,与山东金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深度合作协议,通过组建“订单班”,共同制定了“双结合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管理学生、共同开展教学过程等。
化学工业是山东省淄博市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培植壮大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实施了“双结合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院化工专业自身发展的特点,结合企业多年来对毕业生要求及未来定位,确定了“双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方结合,一是化学品分析与医药品分析相结合,二是石化生产过程与医药生产工艺相结合。
以企业对员工的就业岗位和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进行职业分析与剖解,依据工作岗位(群)在1~5年内的发展需求,参照化工类相关技术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对现行教学内容与技能培养点进行模块化重构。在行动领域中,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业及任务进行基本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分析、细化,归纳出行动能力;在学习领域中,设置对应行动能力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内容,按照知行合一的认知规律,重新构建新的、模块化的教学单元或项目。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
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中。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专业实践并形成制度,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钻研教法,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尤其是学生顶岗实习时,专业教师经常到企业探望和指导学生,既解决了学生顶岗就业问题,又可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工作态度,为企业节约一定的培训费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校企合作关系。
校企共同组建了由系领导、专业骨干教师、企业人事管理人员、生产管理部门、企业师傅等组成的双导师管理团队,通各有所长、能力互补,造就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兼骨干教师队伍。并共同制订了《金城医药班双导师管理办法》,详细阐释了双导师师资团队的工作职责、培养目标、工作方式、考核标准及惩奖办法。其中,企业必须配备一批素质好、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带教“师傅”队伍,学院定期组织对企业外聘导师队伍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导师要服从学院有关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和聘任,同时按照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给予企业外聘导师一定课时补贴或奖励。
导师团队以国家高级化学检验工、国家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为主线,依据产业中、高端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资源,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根据未来岗位技能需求,在企业与学员双向选择后,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培养小组,每个小组学徒3~5人,导师2~3人。然后各个小组导师团队必须根据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合作开发设计出其3年的具体教学及培训方案及考核标准,并在开课前交给由系部领导、生产管理部分组成的评价专家审阅通过后,分发给学员,开始实施。方案中详细列出了每个学员要完成的各个教学培训环节的时间、地点、内容、考核、评价、学分及责任人等信息。让学员对自己未来3年所要接受的学习及培训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如有疑问也可以提前与相关负责人沟通、联系。
专业素养是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是学生步入正式职业岗位前必须养成的一种意识或是习惯。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融入企业的岗位职责要求,建设“教、做、责”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营造企业岗位职业氛围,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引入模块化教学项目考核中,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员工培训一体化、教学过程工作化的目的。
本专业依据企业调研与职业标准,重视岗位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区域化工企业的合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生产工艺操作与管控、质量检测与管控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析归纳出13项职业能力(包括7项核心职业能力),根据培养所需职业能力需求,共开设19个专业学习模块项目(包括5个核心模块项目),构建了 “能力递进系统化”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以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配伍,组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依据岗位职责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教学模块标准、教学项目任务书、学习视频、课件、网络课程,以答辩形式,团队学生共同完成每个模块项目的考核任务。
本专业校内外教师团队积极参加国家精品共享资源课、精品资源库的建设和申报工作,目前,《分验分析技术》、《化工仿真与操作》和《化工单元操作》等课程已建设并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并建设了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为突显模块化教学项目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近年来本专业加大了对教材建设的力度,目前已完成《化学检验实训》、《化工仿真操作》、《仪器分析技术》与《化工专业英语》等院本教材的编写,并投入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未来三年,计划完成对核心课程的整合和编写,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对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校企合作的建设和开发,使院本教材使用率达到90%。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如金城医药班、润丰班,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企业与学校共同投资建设教学实训项目,完善了校内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技能培养质量,同时为教师科研技术服务、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这些实习基地基本能够实现实习岗位对口、实习过程可控、实习管理规范的目标。
在学院教务处、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商讨下,建立了校企共管的“334”学生顶岗实习机制[4],即组织实施“三个原则、三个落实、四个到位”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三个原则即实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就业与职工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三个落实即落实顶岗实习单位、落实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落实考核标准;四个到位即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到位、学生顶岗实习到位、教师指导到位、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到位。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校企联动、分工协作、共同考核的实习基地运行机制。
目前,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采用“双结合四融合” 校企共育的现代学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届毕业学员普遍表示通过三年的学徒培训,毕业时都能真正掌握并熟练了其定位岗位的几乎所有知识点及技能操作要求,一般半年后几乎都成为同期应聘到该岗位的非学徒制毕业生的师傅。一年后,部分学员被提拔为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企业也给予了极大地肯定,这种培养模式非常有效地为他们培养了急需的、合格的技能人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实际生产与学生实习项目对接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与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双师型”教师规模还有待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参与度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之,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定要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化自身优势、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