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达 李建琴
(1.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8)
2019年1月20日,“中国丝高地·嵊州—巴贝集团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成果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巴贝集团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历时7年的探索和努力,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告:正式攻克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模式。各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转载,称这是一项颠覆5 000多年传统养蚕模式的新技术。一时间,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引起业内外的极大关注和热烈探讨。蚕桑丝绸行业内,褒贬之声都有,但大家在肯定或质疑的同时,对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勇于创新的精神都给予了一致的赞赏。
巴贝集团自2012年开始投资研发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并于2015年取得全龄人工饲料小试成功,同年成立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工厂化养蚕技术研发、生产。2017年建成年产100 t鲜茧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中试车间,2018年年产1万t鲜茧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车间已正式投产。这意味着沿袭了5 000多年的传统栽桑养蚕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种桑、养蚕可以分离,养蚕不再需要新鲜桑叶,从而彻底摆脱了养蚕对季节、气候、土地的依赖,能够实现全年365 d连续滚动式生产。这相当于把传统栽桑养蚕的农产品变成了可从工厂化车间里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可以按需生产,将不再受制于季节、气候、土地、环境等因素,既有利于平缓蚕茧产量与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又利于稳定蚕茧质量,甚至可以开拓出新的蚕茧新用途产业。
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是蚕丝业界的梦想,也被认为是蚕丝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为此,一批又一批国内外蚕业科研工作者不断投入人工饲料养蚕的研发。家蚕人工饲料研究源于家蚕营养生理,即家蚕偏好于食用桑叶的研究,日本从1959年起研究蚕的人工饲料,1960年日本农林省蚕丝试验场研发成功人工饲料养蚕技术,1977年开始应用于稚蚕共育。1980年开始进行了家蚕低成本人工饲料研发和适用于人工饲料养蚕的家蚕新品种培育,已经培育了若干个可食用苹果、卷心菜、香蕉等素材的广食性“泽J”系列家蚕品种。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的松原藤好教授团队进行了无菌全龄工厂化连续养蚕,并取得成功,但因为成本控制问题,未能大面积推广。最近,听说日本熊本县山鹿丝绸公司也建成年产100 t鲜茧的工厂化车间,已经获得初步成功。
中国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1991年浙江农业大学徐俊良教授课题组承担浙江省的“稚蚕人工饲料育及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研究”课题,获得5个家蚕人工饲料基础配方,5年后选育出适合人工饲料的“广菁”“杂新”两个原种。此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蚕桑研究所、湖州蚕桑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开展人工饲料养蚕的研究。2008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后,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正教授作为岗位科学家,组织团队持续开展家蚕人工饲料相关基础性研究与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此外,江苏省如东县自2010年开始至今,一直在农村进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的试养工作。通过几年多期次1~3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和全龄人工饲养,总结了消毒、温湿度控制、饲料质量等方面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为工厂化、规模化人工饲料养蚕的探索做出了不懈贡献。但由于如东县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分散在农村的各家各户,本质上与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种桑养蚕模式没有大的变化。
栽桑养蚕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至今已有5 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蚕丝业是长寿常青的产业,不是夕阳产业。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生产领域却没大的技术进步,就只能通过产地转移的模式来实现其持续发展,蚕丝业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尤其是蚕丝业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茧丝生产从东部向西部转移,其特点更加显著。
蚕丝业主产地伴随蚕丝科技进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移,世界蚕丝业的中心至少经历了五次重大转移,分别是中国唐宋时期,蚕丝业重心从北方黄河中下流域向南方长江中下流域转移;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的17世纪,欧洲的法国和意大利蚕丝业得到较快发展,而家蚕微粒子病使之衰败;日本明治维新后,鼓励放开耕地栽桑的限制,日本的蚕丝业得到较快发展,家蚕杂交种、蚕种盐酸人工孵化等创新技术的研发,1909年后日本取代中国成为世界蚕丝主产国,1930年和1934年日本蚕茧和生丝产量分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0.0万t和4.5万t。改革开放后,时隔70年中国于1979年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蚕丝生产国;中国加入WTO后东部沿海蚕丝业主产地快速工业化进程,引致蚕丝业规模不断缩小,西南的广西、四川等蚕丝业快速发展,中国蚕丝业主产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南部地区转移。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于1871年9月废除了德川幕府时代颁布的“禁止在耕地上栽培桑、茶”的命令,允许蚕茧自由生产,蚕丝业获得快速发展,日本蚕茧生产量由1878~1882年平均为4.3万t,增加到1928~1932年平均的36.7万t,50年间增长了近7.5倍。1909年日本生丝产量首次超过中国,此后蚕茧、生丝产量持续稳定地增长,长期雄居世界第一位。二战期间,与其他国家一样,日本的蚕丝业也遭受了严重打击,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日本茧丝生产规模大大萎缩,蚕茧产量下降至10万t左右。正是为了维持日本蚕丝业的发展,日本于1960年开始人工饲料养蚕,虽然其人工饲料小蚕共育取得很大突破,但是由于人工饲料饲养大蚕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并没有实现规模化、工厂化的大批量生产,最终也没有挽救蚕丝业衰退的局势,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蚕丝业逐渐衰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茧丝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微不足道。2018年日本有蚕农293户,生产蚕茧110 t,生产生丝20 t。
巴贝集团以领带起家,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档领带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真丝色织提花面料生产基地。董事长金耀认为,要控制真丝原料市场的话语权,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技术变革,同时,传统产业需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于是,从2012年开始探索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2018年12月21日,巴贝集团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一期正式投产。不同于以往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巴贝集团的养蚕工厂是将蚕卵放在无菌恒温环境里,创建一种集蚕品种改良、饲料配方、生产工艺、防病体系、环境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养蚕方式,因而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目前巴贝集团已建成4万m2全封闭的无菌恒温养蚕房,具备了年产1万t蚕茧的产能。试运行期间,已生产蚕茧50 t,茧丝质量优。随着饲养技术、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渐趋熟练,产茧的频率将从每4 d一次缩短至每天一次,真正实现全年滚动式生产。因此,无论相比于日本,还是相比于近10年来的如东县,巴贝集团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工厂将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经济融入蚕业,是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养蚕工厂,也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蚕茧生产方式。
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仍然是新生事物,即使在巴贝集团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养蚕工厂里,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加以完善的地方,如适合人工饲料喂育的蚕品种选育、人工饲料配方改进、蚕沙的利用、人工饲料工厂化生产的蚕茧新用途开拓、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成本收益核算问题等等。
“相信,所以看见。”创新本身就是一项不确定性事业,在成功来临之前,大多数人未必看得见、看得懂,但是承袭了5 000多年的蚕丝业亟待创新,呼唤创新先锋。唯有创新,古老的蚕丝业才能焕发蓬勃生机,中国的蚕丝业才能迎来新的辉煌。期待巴贝集团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创新企业的大量涌现,期待创新资本对茧丝绸业科技创新事业关注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