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桑生产成本效益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9-04-15 03:22何松涛毛洪斌
蚕学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桑枝蚕茧桑园

蒋 璇 何松涛 周 洁 毛洪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7)

广西是蚕桑产业大省,2019年广西桑园面积约占全国的1/4,蚕茧产量占全国的50%,连续15年全国第一,是中国最大的原料茧丝生产加工基地。蚕桑还被广西自治区政府列为“10+3”之一的优势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并在广西贫困地区大力推广。广西区内现有46个贫困县从事蚕桑生产,其中有35个为石漠化地区,并有17个县把蚕桑产业作为“5+2”的重点产业来抓,蚕桑产业助农脱贫成效显著[1]。截至2019年底广西区桑园面积19.7万hm2,蚕茧产量37.4万t,蚕农售茧收入16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8%、0.60%和1.65%。广西蚕桑产业是一项持续增长的传统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本文对广西蚕桑生产成本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西蚕桑生产效益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广西蚕桑生产效益问题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现在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3-7]。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产值成本率=总成本/产值×100%,成本利润率=利润/总成本×100%。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而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的核算办法,仅仅将蚕茧收入作为产值的计算数值,蚕茧之外的桑果等并未计算在内。而蚕茧生产总成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物质与服务费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其中人工成本=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土地成本=自营地折租+流转地租金。

2 广西蚕桑产业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2.1 成本效益总体差异分析

从桑园单位面积产值成本率的情况来看(表1),2014~2018年的数值分别为122.63%、146.55%、123.69%、104.25%和110.74%,总成本基本维持在7 150.00~7 700.00元之间的水平,整体上总成本都是在上升的趋势,产值有所浮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净利润都是负值;说明这5年的蚕茧市场平均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却因为投入成本过高和利润过低,导致投入产出比太高。从桑园单位面积成本利润率的情况来看,2014~2018年的数值分别为-18.45%、-31.17%、-19.15%、-4.08%和-9.69%,将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折算成费用,造成净利润率存在负值情况,也是符合传统观点认为蚕桑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费工费时的情况。此外,物质与服务费从在1 237.00~1 536.25元内小范围浮动,2015~2018年的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基本保持不变。

表1 广西蚕桑茧成本收益情况

注:单位面积667m2,单位:元。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2.2 基于实践角度综合成本效益分析

根据表1的分析过程,可以发现在广西净利润出现负值的情况。在多年出现负利润的情况下,基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其实广西大多数农户是属于小家庭式的传统种养方式,即利用自营地和家庭劳动力完成生产。基于以上实际情况,基于实践角度将表1中的人工和土地成本去除,变成生产成本就等于物质与服务费,净利润=产值合计-生产成本,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数据计算的桑园单位面积成本利润率结果来看,2014~2018年的数值分别为315.63%、341.00%、387.09%、404.68%和352.91%,将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费用扣除,数据显示净利润都变成正值,且利润率在315%~400%之间,这就不难解释在近年蚕茧生产净利润持续出现负值的情况下,广西蚕桑产业仍然持续发展壮大的原因。

表2 广西蚕桑茧成本收益情况

注:单位面积667m2,单位:元。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从表3中的数据来看,2014~2018年家庭用工折价分别占人工成本的98.87%、97.31%、97.66%、98.96%和98.09%,而自营地折租分别占土地成本的94.46%、95.04%、94.61%、93.61%和92.76%。家庭用工折价和自营地折租也是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最主要部分,雇佣工人和在流转土地上栽桑仅占极少部分,说明广西蚕桑生产大多数属于小农生产经营模式。

表3 广西蚕桑茧生产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组成情况

注:单位面积667m2,单位:元。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3 广西蚕桑生产效益结果与讨论

3.1 人工成本比重依旧过高

近年来,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自有劳动力和雇佣劳动力的费用日益上涨。同时,蚕桑生产中桑叶采收、桑枝修剪,喂蚕、采蚕茧等工作需要较多工费时,导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3.2 小农生产经营模式仍为主流

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构成来看,蚕桑资源仍然以自家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小规模生产为主,土地流转和聘用劳动力的规模化生产仅仅占少数,依托家庭户的劳动力和土地要素进行生产的传统小规模蚕桑生产农户模式仍为主流。

3.3 单位面积产值过低,投入产出比过高

桑果、桑叶及桑枝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产值主要依赖蚕茧销售的收入,蚕蛹蚕沙蚕丝蛋白等各方面综合利用率偏低,导致单位面积总产值过低。而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也是投入产出比过高的重要原因。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集成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效率

集成推广实用型标准化种养模式,提高研发农机制造水平,对桑园进行宜机化改造,进一步推动蚕桑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培育综合切桑机、自动上蔟、小蚕共育、自动采茧机等技术改进创新,推广养蚕省力化、蚕桑生产集约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做到节本增效,推动蚕桑生产向省力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人工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4.2 促进土地流转助力生产规模化产业化

在土地确权后,农户将自己所有的土地经营权转给其他农户或组织,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把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既为桑蚕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能,让生产模式更加灵活、多元化,同时也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4.3 创新生产模式探索多元发展

探索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帮扶模式,着重打造种桑养蚕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带动蚕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既能提高农民收入也能更好地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性。

4.4 提高优质蚕茧产出率增强议价能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生产高质量生产技术的创新应用。结合高产抗性品种推广,提高蚕农生产效率,增加高等级蚕茧产出。引导蚕农精工细作、推行优茧优价的市场政策,尽快改变大而不强、低端同质竞争的现状,逐步改变蚕农低价低质量的传统观念。

4.5 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桑果、桑叶、桑枝和蚕沙进行综合利用,使之再资源化,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护环境的目的。加强以桑叶蛋白质、桑枝生物碱的原料和桑饲料等技术的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研发并推广桑果汁、桑果酒和制作果脯等饮料和健康食品等深加工技术,此外还可以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原料,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猜你喜欢
桑枝蚕茧桑园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蚕茧与飞蝶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