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才华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尿毒症患者肾功能衰竭,血液中毒素可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皮脂腺、皮肤汗脂萎缩,毒素堆积于皮肤对其产生刺激,进而引起皮肤瘙痒[1]。病情较轻者偶有发作,病情严重者可持续发作,且呈泛发性,对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危害,加重患者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同时对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本研究探讨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现作以下报告:
临床纳入本院2017.3--2017.10期间收治35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为19例、16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30岁--75岁,平均年龄(52.68±4.89)岁,血液透析时间8个月~7年,平均时间(4.25±0.13)年,男10例、女9例;对照组31岁--75岁,平均年龄(52.93±4.60)岁,血液透析时间7个月~8年,平均时间(4.57±0.26)年,男9例、女7例,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抗过敏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抗过敏药物扑尔敏4mg,3次/d。睡前温水洗澡后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口服醋酸钙0.667g积极进行降磷治疗,3次/d,以吸附体内的磷。另外,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治疗,有效清除毒素。对照组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首先运用护患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与支持,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向其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嘱患者切忌用手抓挠皮肤瘙痒处,积极预防感染,使用温水进行擦浴,防止褥疮的形成。护理人员应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操作,遵循无菌操作理念与技术操作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另外,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对其饮食中磷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指导高血压患者以低钠盐、低钾饮食为主。加强健康宣教,嘱患者多休息,严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户外运动,以免出汗引起不适与瘙痒感。
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根据疗效评价标准[2]: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仍有轻微瘙痒症状,但皮肤无明显抓痕,不影响患者睡眠为有效;患者日间、夜间瘙痒症状均无改善,且夜间瘙痒加重,皮肤有明显抓痕,对其睡眠造成影响为无效。另外,采用将焦虑量表(SAS)与抑郁症量表(SDS)评价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3]。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x2、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的81.25%明显更高,P<0.05,参考表1。
表1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护理前研究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参考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皮肤瘙痒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当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神经病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微血管病变、贫血、磷酸盐沉积于皮肤等因素有关。皮肤瘙痒给尿毒症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降低其生命质量。因此,如何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是当前临床医务工作者所共同关注问题[4]。
综合护理干预是现代护理学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将患者作为开展一切护理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点,旨在为其提供高效、科学、优质、人性化的综合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的81.25%明显更高,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瘙痒症状,与当前研究结果大致相符[5]。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除进行基本用药治疗外,还应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学习自我管理、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健康管理意识。本研究中护理前研究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消除负性情绪。首先通过实施心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与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鼓励、支持、沟通等方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通过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的认识与了解,指导患者学习个人皮肤护理相关知识,同时确保合理饮食。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瘙痒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