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小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在临床上,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较为常见,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若未得到及时的处理,可导致患儿出现重度贫血、核黄疸等症状,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1]。为了进一步研究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以ABO溶血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ABO溶血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纳入标准为:①满足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无合并感染性疾病;③无消化道畸形;④无合并肝炎综合征、RH血型不合导致溶血这;⑤无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⑥患儿家属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此共有66例患儿满足此次研究的纳入标准。
按照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男婴16例,女婴17例,年龄为1-9d,平均年龄为(5.0±4.0)d;观察组:33例,男婴18例,女婴15例,年龄为1.5-10d,平均年龄为(5.75±4.25)d;两组患儿年龄、病情、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均给以基础治疗,包括蓝光照射、营养补充。对照组患儿给以人免疫球蛋白(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113)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1g/kg·d。观察组患儿给以茵栀黄颗粒+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选择茵栀黄颗粒(鲁南厚普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105),口服,剂量1g/次,3次/d.
两组患儿均治疗3d。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TBIL水平下降至136.8μmol/L;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136.8μmol/L<TBIL≤220.62μmol/L;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TBIL≥220.62μmol/L。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TBIL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进行分析,以均数数土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如下表1所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儿的TBIL水平(如下表2所示),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且观察组患儿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ABO溶血是引起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新生儿的12.0%。并且ABO溶血性黄疸患儿血清中的TBIL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若不及时加以治疗,会导致患儿的皮肤出现黄染,并且对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损伤,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发育[2]。因此,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加强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表2:两组患儿TBIL水平对比
在研究中发现,对患儿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患儿的TBIL水平,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在治疗中,人免疫球蛋白可以红细胞优先结合,使得已致敏的红细胞发生破坏延迟。而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联合采用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茵栀黄颗粒属于中药制剂,具有较强的安全性[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ABO溶血性黄疸患儿实施茵栀黄颗粒+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方式,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纯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儿,并且患儿的TBIL水平低于单纯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儿。综上所述,对ABO溶血性黄疸患儿给以茵栀黄颗粒+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大大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患儿血清的TBIL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患儿的健康发育,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