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和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实践解析
——评《记者心语新修:职业伦理与心理取向》

2019-02-18 01:28文/李
传媒 2019年2期
关键词:伦理学心语伦理

文/李 静

书名:记者心语新修:职业伦理与心理取向

作者:江作苏 黄雪莹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定价:59.80元

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新闻事业也开始成为全新的矛盾体。记者的职业精神、心理诉求与新闻单位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经常会发生冲突,记者职业伦理的“滑坡”和道德失范问题的严重,都动摇了记者安身立命的根本,并为记者这一特殊群体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全新的挑战,记者该如何进行职业伦理的自我建构,如何强化伦理自觉,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记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由江作苏、黄雪莹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记者心语新修:职业伦理与心理取向》一书,以心理学和哲学伦理为指导,巧妙地通过“心理小典”“心智掌故”“心灵启悟”三个板块对记者职业伦理建构提出了详细对策,具有非常强的现实贴合性。

在内容上,作者将自己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融入书中,其中包括从记者思维到实践的方方面面内容,而且以短小精悍的心理学典故和小故事进行逻辑分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在结构上,作者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首先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接着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在正确导向下进行实践,最后上升到审美、修养与追求的层面。可以说,该书既有宏观层面的理性指导,又有微观层面的心理启示,这对于身处复杂信息环境中的记者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该书站在伦理与心理学视角下对新闻事件进行系统解析,书中10个章节所涵盖内容几乎涉及职业伦理的全部内容,不仅适合职业记者学习借鉴,而且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欣赏。

记者作为新闻传播的一大核心主体,其所遭遇的职业伦理困境理应受到心理学者、伦理学者的关注,对于记者职业伦理与心理取向的研究,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该书的研究是对应用伦理学的进一步展示。全媒体时代,职业伦理困境已经成为记者工作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该书结合新闻伦理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以真实情景为应用伦理学提供了全新思路,不仅能够完善新闻伦理的理论研究体系,而且能够为记者职业伦理重构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新闻伦理学作为全新的学科,其理论研究正在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记者失范问题的日益严峻,职业伦理困境已经成为许多记者的心理困扰,影响了记者工作的正常发挥,而该书作者从实际工作情景入手,探讨记者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与解决之道,这正是构成新闻伦理学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说,该书是对新闻伦理学理论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此外,该书对提高新闻记者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目前,许多新闻记者都面临着道德两难的困扰,其中,既有因经验匮乏而带来的不知所措,也有因没有既定标准可参考而带来的方向缺失。但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形,都会不同程度地为记者带来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很容易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虽然当前对新闻伦理困境的价值选择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和答案,但通过心理学层面的自我调整和外在干预,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训练和思维训练,并对记者的人格完善、伦理完善和职业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该书以丰富的心理学理论作为依托,对记者的新闻实践进行了全面解析,对提高记者应对职业伦理困境和心理困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就内容建构,都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尤其是其中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心理典故,对于拓展职业记者的视野,丰富普通读者的认知,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猜你喜欢
伦理学心语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轻灵自在画心语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邦尼心语
绿豆发芽了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