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剑 综述,潘征夏 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重庆 400014)
漏斗胸(PE)是最常见的儿童胸廓畸形[1],主要表现为前胸壁向内凹陷,似漏斗状,男女患病比例约4∶1[2],漏斗胸发病机制尚无定论[3],可能与膈肌发育、骨和肋软骨发育及代谢异常相关。
发现漏斗样胸壁畸形后,对其病因、严重度分级、生理功能影响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是主要的探索方向,而对漏斗胸患者的心理研究较少[3]。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研究,因此笔者对儿童及青少年漏斗胸患者近年来的心理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1.1心理评估常见量表 对漏斗胸患者心理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量表来评估[4],常见的有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卑感量表(FI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漏斗胸调查问卷(PEEQ)、自编调查问卷等。
1.2不同问卷的优缺点 不同问卷的侧重点不同,目前采用较多的是CBCL或SCL-90[4]。CBCL主要用于4~16岁儿童,分为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该表有不同版本,包括青少年自评版、家长版、老师版,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版本进行检测;SCL-90包含内容广泛,各种精神症状均涉及,但该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人群;FIS则比较单一,主要是评估对象的自卑感,也可以进一步评估对象自卑感来自于哪些地方;EPQ、MMPI、16PF主要是判定测试者的人格类型,也可以用于区分健康人和漏斗胸患者的不同人格。所以,现在有很多量表可供使用,但各个量表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应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量表,得出来的结果才可靠、有意义。
2.1漏斗胸患者术前的心理情况 JI等[5]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患者组是415例漏斗胸患儿(6~16岁),对照组是从健康人群中选取的400名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组匹配的同龄人,家长填写了CBCL及某些结构化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变量、患者的医疗和心理特征),JI发现漏斗胸儿童心理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较对照组高,主要表现为“退缩”、“焦虑抑郁”、“社会问题”等。该说明漏斗胸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社交恐惧、消极情绪等方面。
彭晓燕等[6]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0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及社会支持情况调查,发现患儿家属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其获得社会支持越少,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与TIKKA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TIKKA发现帮助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KRILLE等[8]选择20名成人评测者[(33.3±70)岁]和20名青少年评测者[(18.1±1.6)岁]对76例漏斗胸/鸡胸患者[(20.3±6.5)岁]进行外观评级量表检测,结果发现他人对患者的外形评分比患者自我评估更负面,特别是青少年评价者。该研究结果显示,漏斗胸患者心理障碍与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部环境,增加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伤害,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更需要注意改善周围不良因素。
赵京等[9]对129例漏斗胸患者(>16岁)术前的心理状况进行检测,发现患者在敏感的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忧虑、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比常模更明显,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较普通人差。赵京等[10]抽取234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19.81±6.21)岁,赵京以Haller指数分组变量,对不同组别患者运用SCL-90进行心理调查,发现Haller指数越大,SCL-90得分越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尤其在青春期表现得更明显。赵京等[11]对195例漏斗胸患者(≥16岁)应用16PF进行心理评估,发现患者情绪波动大,常出现幻想,独立处理事情能力较差,没有毅力。骆利等[12]随机抽取5年间单纯漏斗胸住院患者200例[(19.72±5.32)岁],平均发病(10.43±6.88)年,漏斗指数4.22±1.38,以艾森克人格问卷为评估方法,评估项目:E分、N分、P分,E分代表性格内-外向,分值越高表明性格越外向;N分代表情绪的稳定性,分值越高表明情绪越不稳定;P分则代表个体的社会化程度,分值越高表明个体与社会脱节越重,对周围人或事有更多猜疑和敌意;骆利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病情越重、患病越久,对患者的人格影响越大,患者情绪更不稳定。故漏斗胸患者存在心理损伤是肯定的,患者对外界存在恐惧、仇视,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其病情严重程度和Haller指数、发病时间有一定联系。
EWERT等[13]对102例漏斗胸患者(男88例,女14例,平均22岁)进行研究,以既往游泳频率和穿T恤或紧身衣情况为指标进行心理障碍定位,最终发现91.6%的患者由于胸壁畸形而有精神压力,29%的患者遭受严重的心理压力,43%的患者患有轻微的精神压力,但该文发现患者心理障碍程度与Haller指数并无明显相关性,这与赵京等[10]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因此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确定Haller指数与患者心理损伤严重度的关系。
2.2手术对漏斗胸患者心理的影响 手术是矫正漏斗胸的有效手段[14],过去认为漏斗胸的手术指征是患者的身体机能受到损害,而未考虑心理因素,但胡伟光等[15]提出了患者的心理或精神压力也是漏斗胸患者进行手术的适应证。更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矫治有利于漏斗胸患者心理健康恢复。
LAWSON等[16]对术前和术后6~12个月内的22例漏斗胸患儿家长和19例患儿(<8岁)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分别填写PEEQ家长版及患者版,发现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沮丧、悲伤、自我意识和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减轻,首次证实了手术矫治对漏斗胸患儿的心理有积极改善作用。KELLY等[17]采用PEEQ[16]对5年间326例漏斗胸患者(8~21岁)在术前及术后1年进行心理随访,最终完成术前调查的患者共264例,患者家长共291人,术前、术后均完成随访的患者共247例,患者家长共274人;264例患者的术后自我心理评估分数低于术前,患者家长对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评估分数明显低于术前。该研究结果显示,漏斗胸患者心理状况在术后得到明显改善,进行手术矫治有助于患者心理的健康发展。
JACOBSEN等[18]对172例青少年漏斗胸患者(8~20岁)进行了调查,发现患者术后的自尊心、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及社会心理功能较术前得到明显提升,说明手术可以促进漏斗胸患者心理健康发展。HADOLT等[19]对17例漏斗胸患儿(平均19.6岁)应用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R)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年进行心理评估,发现漏斗胸患儿在经过手术矫正后,其强迫心理、人际敏感度、抑郁、偏执、精神状况等各个方面有明显改善,手术矫治有利于消除负面情绪,这与SOARES等[20]和KNUDSEN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KURU等[22]应用Nuss问卷对88例患者[(18.44±3.93)岁]及其父母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发现患者术后问卷得分较术前明显提升,该结果不光表明Nuss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心理方面也有显著改善。所以对适龄患儿采用手术治疗是可行的,这有利于心理损伤的恢复,使患儿更好地融入社会,减轻对周围环境敌对、恐惧反应。
骆利等[23]用漏斗指数、FIS对277例青少年漏斗胸患者(11~25岁)的身心特征进行评估,分析比较其术前、术后1年的自卑感指标变化。发现患者病情越重,自卑感越明显;患者术后1年的FIS总分、社交自卑、自敬自卑、外表自卑得分均低于术前,说明通过手术治疗可以缓解患者自卑感。LUO等[24]对266例漏斗胸患者[(19.02±4.42)岁]在术前和术后1年用SCL-90和自评分抑郁症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负面情绪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或Haller指数等无明显关联;患者术后躯体化、人际敏感度、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术前,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手术矫形,可以明显缓解漏斗胸患者的负面情绪。
人的心理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漏斗胸患儿的心理问题主要通过量表的方式来评估,而量表种类繁多,可以根据调查者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量表,常用的有CBCL、SCL-90、CBCL主要用于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调查,以客观分数反映心理问题,其效度、可信度好,内容全面,实用性强;SCL-90内容也十分全面,但其适用于成人,其他量表由于内容涉及面窄,则不常规使用。
漏斗胸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交困难、自卑、情绪不稳定等消极情绪方面,通过手术矫治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16-24];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以预防为主,应早发现、早处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不一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25]。笔者对文章总结发现,目前对漏斗胸患者的心理研究多针对成年患者,而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研究较少。低龄漏斗胸患儿心理健康数据的缺失,造成不能准确、完整地评估患者整体心理健康情况。外界环境的刺激可以影响儿童的心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除外部不良因素,当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成严重心理问题后,预后情况可能不理想。因此需要漏斗胸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心理资料,以指导胸部畸形治疗时机的选择。
综上所述,虽然现在对漏斗胸患儿心理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关于低龄漏斗胸患者心理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漏斗胸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心理的研究,得到漏斗胸患儿完整的心理健康情况的资料,通过不同年龄段患儿心理状况的比较分析,进一步确定最佳手术年龄,指导临床工作者选择恰当的时机对患者进行诊治,使患者心理及生理方面受到的创伤最小化,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