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栾彩霞
纵横交织的马路、高耸个性的建筑、商铺林立的街道、灯火通明的夜晚……繁华和喧嚣的城市承载着很多现代人的梦想,是人类历经发展后最终选择的聚居模式,反映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
但是,伴随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病开始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目前,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中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包围之中,1/4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截至2018年5月,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约33亿吨,历史累计堆存量超过600亿吨,占地超过200万公顷。2017年,北京和上海两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超过900万吨。
2018年12月29日,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共中央深改委工作要点,中国成为首个提出“无废城市”建设概念的国家。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事件零发生,同时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
对于中国,“无废城市”不是一个新鲜词。2018年2月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首次表示,将加快建设“无废城市”。2018年6月16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则提出要开展“无废城市”试点。
啥是“无废城市”?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的解释是,“无废城市”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受困于焚烧或填埋模式之时,致力于“无废”,无疑是从源头和根本上清除垃圾的最根本解决之道。
日本、欧盟、新加坡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都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日本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已处于第三阶段(2013-2020年)、欧盟委员会先后发布“欧洲零废物计划”“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和新加坡提出迈向“零废物”的国家愿景,都是希望通过减量、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食物和原料无浪费,将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降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将其再利用和回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组织开展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试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等工作为开展综合性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奠定了基础。中国固废市场将成为仅次于水务的第二大环保产业,“无废城市”孕育着数万亿市场空间,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生态方面,而且存在巨大的社会利润空间。
中国“无废城市”建设蓄势待发,但不可能一蹴而就。“无废城市”对于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废城市”是个系统工程,贯穿产业链上下游,关乎绿色供应链,强调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这需要城市各部门协同推进,全面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为避免“无废城市”“名片化”,需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努力,这是关乎发展观的革命。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无废”会让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