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住宅类型研究

2019-02-17 04:27
四川水泥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牧区平面

刘 冰 孔 敬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包头 014010)

0 引言

为响应国家对加强农村建设的号召,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程,目的是通过对农村牧区居住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但是由于缺乏对该地区现状及当地居民需求的根本性了解,在改造的过程中缺乏地域性设计及科学的技术指导,从而出现千户一面的现象,使得该地区房屋失去了原有的特征。因此需要深入挖掘该地区的建筑特征,营造更符合当地居民生活行为习惯的本土居住建筑。

1 材料与研究背景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为内蒙古地区的牧区和农村。内蒙古地区疆域辽阔,特定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民俗,决定了这一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独特且多样化的内蒙古文化类型。以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三大山脉为界,在大兴安岭东麓的嫩江平原、西辽河平原和黄河岸边的黄河南岸平原以及阴山脚下的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为农耕文化区,其余地区为草原游牧文化区[2]。

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17年统计数据得内蒙古地区共有村委会(嘎查)11061个,其中农村有8485个,牧区有2576个。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资料搜集总结归纳出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的空间布局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在环境因素及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内蒙古地区的农村和牧区住宅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将内蒙古地区的居住建筑主要分为农村居住建筑和牧区居住建筑。同时,由于内蒙古地区东西跨度较长,受到自然资源因素的制约以及“走西口”、“闯关东”移民文化的影响,东、西部的居住建筑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1 内蒙古农村居住建筑

内蒙古农村的生产方式以种植业或畜牧-种植业为主,相同的生活生产方式促使居住建筑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内蒙古东西部农村的居住建筑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除传统的农业文化外,东部农村地理位置靠近东北,在居住生活上体现出一定的东北文化特征,西部农村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山西、陕西,在居住生活上受到其影响。

2.1.1 农村聚落形态

农村聚落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聚落,第二种为近些年牧民定居并伴随着产业转型形成的聚落。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居住建筑分布较为集中;由原本从事游牧产业的家庭集中定居形成的新型聚居型村落,生产方式为畜牧兼种植业,居住建筑分布较为松散[4]。

2.1.2 农村居住建筑特征

内蒙古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早期为土木结构的土坯房屋,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房屋较为简陋。随着经济的发展,砖木房屋和砖混房屋逐渐替代了早期低矮的土木房屋。近些年牧民定居形成的村落,在聚落形态与院落布局上与传统的农业型村落较有差异,但在居住建筑的布局上受汉族文化影响基本相似。由于地理、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蒙东农村和蒙西农村的居住建筑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蒙东农村居住建筑形体规整,坐北朝南,一般在建筑南侧设置一个主入口,在北侧设置一个次入口。主入口处多设置门斗,起到冬季保温防风的作用。建筑屋顶多为双坡,外墙为涂料装饰或瓷砖贴面。房屋的建筑面积在60-120㎡之间,平面南北分为两部分,呈“日”字形空间布局,南侧为卧室、起居室作主要生活空间,北侧为厨房、洗浴、库房等空间,外墙采用490mm砖墙。采暖形式多以火炕、火墙为主,土暖气也较多[7]。

蒙西农村居住建筑形体规整封闭,坐北朝南,只在南侧设置一个主入口。房屋的建筑面积在50-100㎡之间,平面空间呈“一”字形布局,开间大,进深小,东西两侧布置卧室,中间为厨房空间。现存房屋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外墙多为水泥抹灰,建筑屋顶多为单坡,采暖形式多以火炉、火炕为主。

2.2 内蒙古牧区居住建筑

内蒙古牧区东起于大兴安岭,西至阿拉善盟居延海。牧区人口密度较低,蒙古族人口居多,分布较为分散,呈现蒙古族草原文化为主体的地域文化特征。牧区分布的地形主要以高平原为主,整体地势高而平缓。

基于早期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建筑以蒙古包为主,随着游牧+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生,出现了牧民在冬营地定居的房屋,最初为土坯房,随着居住条件的逐渐改善,转变为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目前存在较多的为砖木结构房屋。

在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下,房屋一般选址于地势较为平坦或坡坳处,背阴向阳布置,建筑平面一般呈“吕”字或近似“凸”字型空间布局,面积在50-100㎡之间。起居室的面积一般为 9㎡;卧室一般围绕起居室布置,阳面一般布置主卧室,房间开窗较大,面积约为10-14㎡,阴面次卧面积较小,约为4-8㎡,卧室内布置有固定式火炕,不仅有就寝、就餐等功能还作为房屋供暖的设施;有的厨房空间布置相对独立,厨房内大多设一个灶,也有设两个的,厨房面积一般为3-8㎡;有的建筑会布置储藏空间,面积约为2-3㎡,用来放置各类生活用品杂物[5],室内没有设置洗浴空间,厕所一般布置在院落的一角。建筑平面多布置过厅空间,类似于“门斗”,面积一般为20-30㎡,门斗不仅作为室外与室内的过度空间,还兼作羊的生产空间。建筑屋顶为双坡屋顶,红瓦铺就,坡屋顶上有多个突出屋面的烟囱。房屋供暖除炕还有火炉、土暖气、火墙,牧区燃料以牛羊粪为主,少量为煤。砖瓦房旁边有时也会搭建蒙古包,但是多作为储藏空间使用。

3 结语

以多元文化为背景的内蒙古地区的农村与牧区聚落形态及居住建筑特征可以归纳为:文化及资源环境影响下的蒙西农村与蒙东农村居住建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蒙西农村居住建筑平面多呈“一”字型布局,开间大,进深小,仅在南侧设置一个主入口,建筑多为单坡顶;蒙东农村居住建筑平面多呈“日”字型布局,平面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为主要生活空间,北侧为厨房、储藏等空间,入口一般有两个,主入口设置在南侧,建筑多为双坡顶;牧区居住建筑平面近似“吕”字或“凸”字型布局,多以过厅空间联系各个空间;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人们长期形成移动的生活习惯所影响,房屋内部空间布置较为简单。在自然、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内蒙古地区的农村与牧区的居住建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地域性居住建筑的创作中,应遵从居住者的行为习惯及建筑的地域特征。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牧区平面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