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君
(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400)
对于CIN Ⅲ级患者而言,其本身就属于一种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疾病,在宫颈癌的进展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患者发病后一共存在着3个转归,其一属于自然消退,其二则属于持续不变稳定,其三疾病进一步进展或出现癌变。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其主要的治疗目的是为了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从而对癌变进行预防,根据临床统计得知,在该病患者中,如果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CIN IIⅡ级患者的自然逆转率为43%,而进展为CIN Ⅲ级或癌变的患者占比为1%到2%之间,而对于CIN Ⅲ级患者而言,其在不经过治疗进展成为浸润癌的概率为14%,自然逆转的概率为32%。本研究特对本院CIN Ⅲ级合并HR-HPV阳性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探究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研究对象为CIN Ⅲ级合并HR-HPV阳性患者,总例数为50。研究时间始于2016年1月,止于2019年3月,将50例样本依据治疗方案的异同分组。对照组25例中,年龄限制为23~66岁,平均年龄值(38.1±2.2)岁;实验组25例中,年龄限制在22~64岁,年龄平均值为(39.2±2.1)岁。研究已将参与研究患者病历资料送入伦理委员会,患者家属也支持研究,两组患者资料数据差异不影响研究科学性。
手术方法,给予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对患者外阴阴道消毒,将患者宫颈部进行暴露,在患者宫颈间质注射稀释过的肾上腺素,采用2%的复方碘溶液将在患者宫颈表面进行涂抹,并且将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充分的显示,在患者宫颈部外0.5 cm处进行圆锥形切除,锥底设置为1.5 cm~3.5 cm,锥高设置为1.5 cm~2.5 cm,在患者宫颈创面进行点状电凝止血,并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在24 h~48 h之后将其取出。
对照组给予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除,将患者子宫颈充分暴露,并且在表面涂抹涂卢戈碘液,明确患者病变范围,从宫颈12点位置进行切除,旋转360℃,进行锥形完整切除,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周边区域进行补切,并给予患者子宫颈创面电凝止血。
①阴道镜活检疾病有效率、②治疗后180 d病毒阴转率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阴道镜活检疾病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统计差异值不合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阴道镜活检疾病治愈率对比分析(n,%)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80 d病毒转阴23例,病毒转阴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80 d病毒转阴15例,病毒转阴率为60.0%;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80 d病毒转阴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
在CIN Ⅲ级合并HR-HPV阳性患者治疗中,其HPV的感染十分普遍,而持续性的HPV感染则是患者最终出现癌变的重要原因[1],在本世纪初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提出,HPV感染与CIN阳性是并发宫颈癌的必要因素,而如果患者没有出现HPV持续感染,其并发宫颈癌的可能性为零[2]。HPV一般存在与患者宫颈癌组织当中,其异常涂片与宫颈癌病变对锥切术具有显著的作用,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对于CIN Ⅲ级合并HR-HPV阳性患者而言[3],宫颈锥切术在治疗的同时还能降低其HR-HPV的阳性表达,但是目前的临床上对于该病尚没有明确的机制,其治疗效果表现主要是由于在切除病变部位的同时还能对遭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切除,但是根据时间证明,虽然部分患者在锥切手术时切除的边缘为阴性宫颈,而根据研究发现,在患者的宫颈移形带以外的区域也存在HPV感染的损伤[4]。
在临床治疗中认为,宫颈癌前病变具有可预防性与可治愈性的特点,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是给予及时的诊断与处理,近年来随着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5],而宫颈锥切术与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是临床上两种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从治疗效果上看,两种手术方案都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治疗后,对患者创伤较大,因此对于年轻且有着生育需求的患者而言,考虑应用宫颈锥切术,能够较好的保留其生育能力[6]。
本研究中,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阴道镜活检疾病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统计差异值不合理(P>0.05);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80d病毒阴转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
综上所述,此研究可得,在CIN Ⅲ级合并HR-HPV阳性患者治疗中应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其应用效果与子宫颈环形电切除相当,而应用安全性明显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