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慧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医学分娩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在产妇分娩胎儿时,由于胎儿较大,常采用会阴侧切术,在侧切的过程中,子宫重量、体积持续增加,盆底肌在牵拉力、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肌肉松弛等损伤性问题,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在这一医疗背景下,无创接生技术应运而生,将其应用在临床分娩上,不仅可以缓解产妇的疼痛感,同时还可以将产妇盆底肌力受损程度降到最低[1]。为了研究无创接生技术在初产妇盆底肌力的具体影响价值,本文以会阴侧切技术作为参考,现将最终数据整理成以下报道。
研究对象为96例在我院收治的初产妇,收录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8月,依据抽签法将初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年龄区间:研究组为22~31岁,平均年龄(28.42±2.86)岁,参照组为21~32岁,平均年龄(28.91±3.15)岁。孕周区间:研究组为39~41周,平均孕周(40.12±1.03)周,参照组为38~40周,平均孕周(39.14±1.47)周,两组初产妇资料数据无显著差异,P值在0.05以上,可以开展本文的论述工作。
参照组落实会阴侧切方案,在初产妇开始宫缩之前,在初产妇的阴道中,医疗人员需要伸入中指、食指,使会阴部位处于撑开状态。之后,需要用到会阴剪辅助器材,将其植入患者的阴道中,当处于宫缩最为剧烈的时期,倾斜会阴剪,倾斜方向以阴唇中间部位为基准点,方向为从左-右,倾斜角度在45~60度之间。以会阴部位隆起程度为依据,掌控剪开角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会阴保护以及胎儿接生操作,在孕妇分娩出胎儿、胎盘时,需要进行切口检查以及缝合操作[2]。
研究组落实无创接生方案,当孕妇将抬头分娩出来之后,进行距离判定,当处于4厘米左右时,将双手置于抬头位置,用于调节孕妇分娩胎儿的速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呼吸的调节,使其处于放松状态,当宫缩处于间歇状态,用力分娩胎儿,看见抬头时,为了加快胎儿分娩速度,可以将其调整为俯屈状态。
统计两组初产妇盆底肌力损伤程度,测量仪器为瑞翼盆底肌生物反馈仪,将其划分为无损伤、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等指标。数值分别在90分以上,80~90分,60~79分,60分以下。
本文所有数据均需输入到SPSS 20.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盆底肌损伤程度为计数资料,检验形式为卡方,结果表现形式为百分比,将P值作为组间判断依据,P值在0.05以下,组间差异性显著。
检验结果数据中,研究组盆底肌损伤率为37.50%,参照组盆底肌损伤率为68.75%,研究组数值更低,且组间存在差异(P<0.05)。
表1 两组盆底肌损伤率对比
盆底肌是指在盆腔底起封闭作用的肌肉群,因此也被成为盆底肌肉,初产妇在怀孕阶段,盆地组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损伤,一旦盆底肌出现功能障碍,就无法支撑相应脏器,使患者出现尿失禁、性生活障碍、阴道流液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呈现出,落实无创接生技术的研究组,盆底肌力损伤率明显在参照组之下,表明在初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与会阴侧切技术相比,落实无创接生技术,可以降低初产妇盆底肌的损伤度,有利于初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