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双向文化导入”探究

2019-02-16 14:44刘艳青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跨文化交际

刘艳青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问题。教育部颁发的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为例,探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如何通过“双向文化导入”优化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材    “双向文化导入”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

一、背景和指导思想

2019年4月22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发布,展示了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绩。自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在各方的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越来越大,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76份合作协议,倡议及核心理念多次被载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重要文件,在国际上形成了广泛共识,合作理念深入人心[1]。“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为各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创造了更多机遇,也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问题。

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等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2],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理论依据

任何语言教学都是一项跨文化互动、交流的双向动态教育活动,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交际现象,还要积极阐释在多元社会文化语境中“本我文化”和“他者文化”如何促进或阻碍跨文化交际[3]。

对此,《跨文化教育指南》(UNESCO 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指出,跨文化教育应以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尊重学习者的文化身份;教育内容不仅应包括学习者本国及目的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美学、科技等学科知识,还应包括本国及目的语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4]。

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英美文化的导入,更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导入;通过“双向文化导入”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和特性,激发学生双向文化的敏感性,达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目的语文化并传播母语文化的目的。

三、现阶段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应用状况

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教材质量的高低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我国高校现阶段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和应用方面存在双向文化导入不足问题。

(一)教材内容方面:英美文化语篇为主导,文化对比语篇收录不足。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在编写和出版方面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立体化教材。2012年11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等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

以这一批大学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2015年,刘艳红、Lawrence Jun Zhang和Stephen May共同完成了《基于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教材文化研究》。该研究在对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语篇进行检索、分析和归类后指出,被收录入语料库内的教材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共同现象,“美英文化的主导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忽视”“中国本土文化的边缘化”;文化对比类语篇较少,“在教材库中约占10%,全新版教材甚至没有收录文化对比语篇”[6]。

由此可见,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国家级规划教材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导,汉语文化几近失语,多元文化差異比较缺失,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二)教材应用方面:语言技能训练为主,双向文化导入不足。

2017年7月,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出版。该项研究综合了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应用语言文化学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分模式为统领理论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状况。

研究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侧重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习得和技能培养,忽视了英语文化教学和对学生思辨、批判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7]。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如何通过双向文化导入优化使用大学英语教材成为我们急需探讨的课题。

四、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双向文化导入

全新版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是2001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立体化教材,先后被列为教育部推荐使用大学外语类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干教程《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于2014年6月发行了第2版次,并于2018年9月进行了第5次印刷,作为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目前为国内各大高校广泛使用[8](1,前言)。

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构成每个单元的四个部分——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外阅读和课堂实践进行双向文化导入,从跨文化交际视角优化教学内容。

(一)课前自学:融入英语热点新闻,营造鲜活语言环境。

英语热点新闻是用英语对热门事件、热点话题、人物、事物等的及时报道。在课前自学部分选取与主题相关的英语热点新闻,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全球时事,拓宽学习英语的视野与培养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第三单元“Understanding Science”为例。教材的课前自学部分是一篇关于霍金的听力练习。除了少部分介绍他以往的生平经历时,材料用了表过去的时态,其他部分都用了表现在的时态。如,For many years Hawking has suffered from an illness that has left him unable to move and to speak normally. He now uses a computer that enables him to select words which are then turned into speech[8](55).事实上,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已于2018年3月14日逝世。在这种情况下,像BBC等国外各大媒体关于霍金逝世的新闻报道更适合作为本单元的课前导入。

此外,2019年1月8日,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S)”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选出对人类当前生活影响最大的杰出人物。在14日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Maria Curie)、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及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共同进入候选人名单。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9]。为此,BBC特地分别为这四位优秀的科学家制作了短片。教师可以把这些短片作为生动的教学材料融入教材主题,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英语热点新闻的本质是新闻,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热点新闻能够营造立体、生动、鲜活的英语语言环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全球性视野。国内外如China Daily,CGTV,CNN Student News,VOA,BBC,The Economist等媒体平台都有丰富的新闻资讯,教师在日常备课中要保持新闻敏感性,及时关注并选取热点材料融入教学。

(二)课堂学习:与时俱进,开展纵向和横向的文化对比。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课堂学习部分由正课文(Lesson A)、生词表和课后练习三部分组成,细分为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注解(Cultural Notes)、课文解析(Comprehension)、语感强化(Language Sense Enhancement)和语言学习(Language Focus)。

1.对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注解,教师应横向比较、纵深拓展。

以第四单元“The American Dream”为例。课文“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选自Cleveland Enterprise Magazine (Fall 1991),讲述了一个来自意大利偏远小农庄的年轻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来到美国,最终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勤劳在美国梦想成真的故事。

文章后面共附有4条社会文化背景注释,依次介绍了文章出处、经济大萧条时期(these Depression Days)、人品贷款(loan money on character)及“The only difference was where you put the decimal point.”在原文语境中的意思。

其中,关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课文注释部分只用了一句话,介绍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始于1929年,影响了近乎整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事实上,这场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很快蔓延到其他主要西方国家,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这一背景下,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于1939年发表了反映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扛鼎之作——《愤怒的葡萄》。这部描寫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作品,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10]。该作获得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如果教师能将《愤怒的葡萄》导读融入对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讲解中,学生就会对课文主人公Tony Trivisonno 刚到美国时的艰辛,以及他追逐美国梦的艰难有更深切的体会。

对这一注释横向的思考是,同一时期的“中华民国”是什么景象?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在二十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然度过了那场全球性经济萧条的灾难。”[11]

纵向来看,近一个世纪后的2019年,美国的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更多人实现美国梦?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两年来,非但没有挽救美国经济,反而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当地时间2018年1月19日晚,国会参议院未能通过临时拨款法案,联邦政府部门从1月20日零时起正式关门。这一消息迅速攻占了西方媒体头条:CNN的报道标题为SHUTDOWN(关门);每日邮报的标题是SHUTDOWN STARTS(开始停摆);BBC 的新闻标题是US shutdown looms after Senate vote(参议院投票后,美国政府关门)。联邦政府部门关门致使80万公职人员不上班,关门20天造成195亿美元的损失[12]。

教师授课时融入类似相关外媒报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掌握丰富资讯。

2.对于课文解析,教师应围绕主题,启发思考。

教材把课文解析部分细分为内容问答(Content Questions )和篇章结构(Text Organization)两个方面。

以第四单元课文“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为例。内容部分,教材采取Pair Work 的形式就课文的细节设置了12个问答题;篇章部分,教材将文章分成了两大段落,第一大段落用了29个自然段,讲述了Tony如何一步一步在美国成功实现拥有农庄的梦想;第二大段落仅用了2个自然段,讲述了课文作者对Tony 成功实现美国梦的思考——在美国这片国土上,一个人只要依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结合这两部分的练习,学生会对Tony 成功实现美国梦的故事有清晰的认知,对“美国梦”的价值观有基本的了解,但对“美国梦”这个主题却缺乏批判性的思考。

在完成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围绕“美国梦”这一主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什么是“美国梦”“美国梦”和“中国梦”有什么不同?如何看待反映“美国梦”幻灭的文学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等。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分小组布置下去,第二次课上再让学生将问题和解答带回课堂展示并讨论,有效实现“翻转课堂”。

这种围绕主题的探究式任务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认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3.对于语感强化练习,教师应引导赏析,强化诵读。

在语感强化部分,教材分别采用与主题相关的填空、诗歌、名言警句和幽默故事四种素材,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以第5单元“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为例,教师在布置诵读作业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及诗歌特点。如W.H. Davies(1871—1940)是威尔士诗人和作家,他的诗作主题一般都是旅行见闻,风格清新、自然、质朴。Leisure 是最能体现其风格的一首诗。全诗通过眼睛捕捉到的自然风光之美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种唯真、唯美、唯自然的诗意,令人联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象。通过强化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英语诗歌的韵律及意境的优美,培养学习英语的语感和兴趣。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积极作用。但由于語言、历史、宗教等客观因素,中西方的幽默观有显著区别。结合教材上的幽默故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搜集中西方的幽默案例,思考并讨论两者的差异和共性,更好地掌握幽默的东西方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敏感度,正确理解幽默语言,培养幽默感,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4.对于语言学习,教师应关注词源文化,弥补中国文化缺失。

教材语言学习部分包括词汇和阅读理解的练习,设置为用所学单词或短语补充完整句子、根据构词法造词、选词填空和翻译等题型。

第一,结合词源,创造语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借助有道、海词等电子词典,很便捷地查阅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掌握相应的意思、短语搭配、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派生词及例句等,但对单词的词源却了解不多。教师讲解词汇时,可以从词源角度进行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培养对记忆单词的兴趣,建立文化联想。

以教材第3单元Text B 生词表第一个单词deadline 为例。课本上的解释是“n. point in time by which sth. must be done,最后期限”[8](72)。从词源学角度来看,deadline 源自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战俘营铁丝围栏附近的界线,谁逾此线格杀勿论。此后监狱附近的死线也叫deadline,再转义成为如今的“截止日期”[13]。

教师对deadline词源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管中窥豹,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文化。

第二,增加中国社会文化相关的阅读和翻译练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全册书由8个单元和2套测试卷组成;每个单元的课后语言学习部分都有跟课文主题相关的翻译题。尽管第6、7、8单元的段落翻译出现了“李大伯”“虎山”“李伟”这种中式名称,主题却很少涉及中国社会文化。整册书唯一一处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的翻译练习出现在书末Unit5-8的单元测试卷中,要求学生翻译一段关于“中国情人节”——农历七月七日的材料。

教材的这种设计显然造成了跨文化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大学英语教材如果没有足够的中国社会文化知识,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那么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便会出现“中国文化难以出口”的尴尬。

为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发生了变革。这一变革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开始受到重视,表明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离不开足够的中国文化输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四、六级翻译的反拨作用,在传授西方文化的同时,有意识地导入中国文化对比。通过在课后练习中适当增加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阅读和翻译,帮助学生感知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身份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外阅读:搜集中外报刊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

教材8个单元的Text B文章,围绕单元主题,结合习题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但这些拓展阅读材料仍然以英美社会内容为主,造成文化导入失衡。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授课之余要及时关注国内外的报刊资料,结合教学情况和学生需求选择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用于拓展学生阅读,拓宽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和思维。

国内如China Daily的时讯报道;国外如《经济学人》的China(中国)专栏。2012年,《经济学人》创建的中国专栏是美国专栏之后首次为单一国家增设的版块。2018年9月15日,《经济学人》推出全新中国专栏“茶馆”,旨在探索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讲述有关中国的故事[14]。

通过阅读中外报刊资料,学生不但能掌握地道表达,而且能换一种视角审视中国的社会文化,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四)課堂实践:利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开展探究式跨文化实践活动。

教材的课堂实践是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性语言操练,主要由会话和写作两部分构成。

1.会话部分,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开多种互动交际。

教材8个单元的会话练习中,7个单元采取了小组讨论形式,1个单元为模拟辩论的形式。

问答式的小组讨论形式较为单调,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互动交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英美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对比讨论、话题分组汇报、视频赏析、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跨文化对话等,从情感、认知和行为各个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教材第8单元“Educational Problems”为例。该单元的会话形式是模拟辩论,话题是“Effects of the Use of Computers in Schools”,辩论流程是先分正反两方,再小组内准备,最后开展双方辩论。模拟辩论形式有趣,提高学生语言专项能力的同时,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组织、协作、批判及思辨能力;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普及的情况下,讨论在校使用电脑的利与弊,话题稍显老套。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围绕本单元“教育的问题”这一主题,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布置学生首先课余观看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15年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15];其次,整理资料,回归课堂做模拟辩论。辩论内容可以围绕中式教育、英式教育的利与弊展开,进而比较中、英两种教育文化的差异,讨论两种教育模式融合的途径。通过这种混合式、探究式跨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会在主动探索、积极寻找的过程中对中西双方的教育文化有更全面、深刻的认知;在关注文化差异的同时,思考如何缓解文化冲突。

2.写作部分,应重视思辨性、实用性和跨文化交际性。

教材的写作部分有四篇应用文,两篇议论文,一篇说明文和一篇论述文。四篇应用文分别要求写三封信和一封邀请函。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从网络、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寻找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应用文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信件、邀请函外,还可以练习广告、新闻报道、申请书等的写作。以教材第4单元“The American Dream”的课堂实践为例。教材要求学生基于三个问题的讨论后,以第三人称角度叙述课文主人公Tony Trivisonno的故事。本项练习基于课本内容,以论述文为体裁,难度适宜,能巩固课文内容,但缺乏思辨性、实用性和跨文化交际性。

根据教育部2019年3月27日发布的《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16]。在众多留学目标国家中,美国作为教育大国成为很多中国留学生的首选。那么,较之于叙述Tony Trivisonno 的故事,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美国留学申请书是学生更感兴趣和实用的课堂实践,也更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的教学要求。

除了课堂实践外,教师还可以基于任务型教学法(TBLT)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拓展,帮助学生营造通过完成交际任务而习得语言的平台和环境。如,新闻联播热词翻译、影视作品如《哪吒》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在“一带一路”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纲领,及时把握机遇,勇于迎接挑战。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素养,基于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跨文化教学目标融入英语语言教学,积极开展“双向文化导入”优化教学设计。

第一,教材内容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资源,坚持“语言与文化相结合,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较”;

第二,拓展阅读方面,教师应围绕教材主题,及时查阅中外媒体报刊资料,结合生动案例融合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

第三,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应基于教材,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实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模态教学模式进行双向文化导入。

第四,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应以教材为大纲,组织学生开展课内、课外的跨文化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基于教材,主动开展语言课堂上的文化学习、文化对比、文化探索和跨文化交际实践,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敏感度,进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央视.为什么“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EB/OL].https://news.sina.com.cn/c/2019-06-03/doc-ihvhiews645 8939.shtml,2019.06.03.

[2]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

[3]Scarino, A..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apability in Learning Languages: Some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J].Language Teaching,2009(1):67-80.

[4]UNESCO.  UNESCO 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M].Paris: UNESCO.2006:33-38.

[5]教育部關于印发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6]刘艳红, Lawrence Jun Zhang, Stephen May. 基于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教材文化研究[J].外语界,2015(6).

[7]郭坤.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1-3.

[8]李荫华,王德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1.前言.

[9]中国日报.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EB/OL].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7T7RRCL 0530SFP3.html,2019.02.13.

[10]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M].胡仲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1][美]费正清(John K. Fairbank),[美]费维恺(Albert Feuerwerker),编.剑桥中华民国史[M].刘敬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2]观察者网.特朗普上任一周年   美国政府停摆[EB/OL].https://www.guancha.cn/america/2018_01_20_443921.shtml,2018.01.20.

[13]刘洪波.英文字根词源精讲[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52.

[14]中国新闻网.英国《经济学人》推出全新中国专栏“Chaguan茶馆”[EB/OL]. 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120 29235327865714&wfr=spider&for=pc,2018.09.19.

[15]BBC.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EB/OL].http://v.qq.com/x/page/n0653a4ctkr.html,2015-03.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Z].2019.03.27.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分析及教学策略建议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材编写研究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