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融合研究

2019-02-16 07:47:43庞凌霄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思政政治

庞凌霄

(长春大学 行政学院, 长春130022)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环,不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适应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要有正确的目标导向,也就是要契合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来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目标导向。但是就目前来看,两者脱离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形成互相支撑,融合发展的趋势。根据调查,有75.49%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并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目的是为谁服务这一目标,这也折射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目标并没有实现。

1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融合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那么如何将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在“三观”教育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观的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1.1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融合不够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运用的问题;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占得比重较大,而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够;书本知识讲得较多,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这样的教育意识使教师很少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更不用说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也不会注重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不够。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政课教师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的思想意识,导致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教育,而缺乏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

(3)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滞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样式百花齐放。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严重滞后。究其原因是大家对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解有偏差,很多思政课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课教师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不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很难发现有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

1.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不够

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更多注重于专业内容、专业培养和未来就业方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得并不充分。

(1)在教学上忽视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在实践环节开展,除了少许创新创业类课程之外,与专业课结合并不紧密。在课程设置中,创新创业课程所占比例极少,涉及创新创业价值引导的课程更是凤毛麟角。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是注重于专业内容的教学,从学生就业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很少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2)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价值观念的引导。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价值观念的引导不仅仅表现在专业课教学中,更多地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来体现,大多数创新创业项目都是依据于专业知识开展,很少依据传统文化、国情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展。

1.3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来看,在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多的高校是以强制性的必修学分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开展。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体系。有的高校进行了一些评级体系的探讨,如用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成绩替换课程成绩,但是评价体系并没有体现出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引领性作用,往往是以牺牲学生课程学习为代价,而且评价体系中没有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样的评级体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导向会出现偏差。

2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融合的实现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融合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一致性的体现。

2.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融合

(1)发挥思政课创新创业的目标导向作用。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强化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思政课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通过国情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族的崇高价值观,确定创新创业的目标导向。并通过法制教育、职业观教育、人格教育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创新创业观。

(2)加强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培养。通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2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的课堂融合

(1)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内涵。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从学科角度,根据思政教育的体现程度,我们分为显性学科、中性学科、隐形学科。显性学科是指思政教育内涵比较明显的学科;中性是指思政教育内涵容易挖掘的学科;隐性学科是指思政教育内涵相比较难挖掘的学科。显性学科、中性学科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结合比较容易,如政治类课程、传统文化类课程、音乐 、美术、中文等文科类课程,其课程内容中就含有明显的思政教育内涵;隐形学科的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不太明显,如数学、物理、化学、机械、计算机等理工科课程,但是这部分课程可通过职业观、职业伦理教育等方面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不同学科“课程思政”特点研究深入挖掘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内涵,达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以思政教育为导向,将“课程思政”内涵与创新创业思维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思维方法、创新方法、专业伦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加强创新创业价值观的教育。

2.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融合

(1)加强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思政创新创业项目有机衔接。以课堂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为指导,开展具有明显思政教育内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推动大学生思政创新创业项目实体发展,实现思政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衔接。通过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内涵,推动红色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实现红色基因传承。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内涵的挖掘,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思政化,推动思政项目的发展。

(2)把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岗位锻炼、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如在岗位锻炼、专业实习后,在实习报告中加强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在毕业论文中增加专业伦理问题的探讨;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增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比较明显的实践教学单位,从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教育。

2.4 突出第二课堂思政教育

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相结合,突出理论教学的思政教育导向,实现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思政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打造红色社团。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突出红色社团的创新创业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项目申请、创新创业宣传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以“课程思政”为基础,打造特色社团。突出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功能,建设特色思政创新创业社团,实现创新创业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2.5 加强指导教师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数没有企业锻炼的经历,有的高校虽然要求青年教师要有企事业锻炼经历,但是基本上属于应付了事,没有实际意义。这样没有实际企业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能力。

(1)加强教师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讲,由于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基本上没有概念,只能跟着指导教师,那么教师的指导就至关重要,这也无疑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高校要付出更多努力,不仅要求教师参加企事业锻炼,而且要严加考核,切实提升指导教师的创业能力。另外,也可以通过教师创业项目竞赛方式,提升教师创业能力。只有教师的创业能力提高了,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这也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打下基础。

(2)加强企业优秀指导教师的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他们的实战经历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从市场出发,从行业出发,从项目发展出发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打造,从而提升项目的质量。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吸引大量企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也可以实行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3)加强指导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培养。无论是校内教师,还是校外导师,都需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校内教师更多地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抓专业知识运用成分较多;校外指导教师更多地会从项目发展和市场需求角度进行指导。但是两者都会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所以必须大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也是要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服务于社会、国家和民族,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创新创业项目中设定一定比例思想政治教育的项目,强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6 加强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目前大多数创新创业课程都是在素质教育课程中开设,而这些课程中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并不多。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入一定比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专业伦理、职业精神等,进行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进而明确创新创业的服务理念。另外,也可以通过讲座方式,邀请企业人士、专家等来进行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的创新创业内涵,从而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省、校两级通过项目方式可以打造一批示范课程,以点带面,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2.7 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指挥棒,发挥着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引领性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这个评价体系主旨应该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感。要处理的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不应该为了创新创业教育而牺牲课程的学习热情,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以创新创业项目抵扣学生学习成绩,那就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还是要增强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树立服务于社会、国家、民族的创新创业观。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融合,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也要发挥专业课的作用,实现思政课、专业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并在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引导下发挥作用。一个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一个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6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