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荆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19-02-16 06:10伍廉松田双双
关键词:荆州革命红色

伍廉松 田双双

(1.长江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2.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程中,积淀和孕育的所有理论成果、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加强新时代荆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要传承好、发扬好红色文化,正确挖掘、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为“勇当多极排头兵、实现荆州大振兴”打造精神高地。

一、荆州市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荆州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片红色沃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贺龙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革命精神,瞿家湾等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内涵的红色文化遗址,已经成为荆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红色文化遗址资源丰富,主题鲜明

荆州红色文化分布广泛,底蕴深厚,遗址众多。据资料记载,荆州市范围内目前登记普查共留下了723处珍贵的革命遗址。其中,松滋市37处,石首市173处,监利县354处,洪湖市126处,荆州区8处,沙市区9处,公安县6处,江陵县10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瞿家湾、周老嘴等古镇革命旧址48处,包括贺龙、周逸群领导的洪湖革命根据地、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陵园)、贺龙、周逸群、邓中夏、万涛、谢觉哉等革命家旧居、红二军团指挥部、洪湖军事政治学校旧址、周老嘴革命遗址群等。其中,周老嘴革命旧址是中国历史名镇、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有洪湖市路易·艾黎旧居、江陵县沙岗镇红军街、石首市桃花山红军烈士纪念馆、松滋市九岭岗起义烈士陵园、荆州烈士陵园、荆江分洪工程及98抗洪纪念亭等。这些红色文化遗迹清晰地记载着历史真相,铭刻着党领导荆州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也蕴含着荆州英雄儿女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红色代表人物功勋卓著,名垂千秋

红色人物是荆州红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荆州的红色人物极具代表性,既有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有湘鄂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崔琪、彭之玉等荆州本土革命英烈,还有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工合运动重要发起人路易·艾黎。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他“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为支援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此外,从荆州还走出了一大批著名共产党人,如武昌首义水陆总指挥胡鄂公,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陶静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独臂将军”贺炳炎,黄埔军校首批女学员、徐向前元帅夫人黄杰等。新时代呼唤理想坚定的青年一代,红色基因需要代代相传。2018年8月,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舍身保护国家财产,被习总书记赞誉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荆州红色人物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三)红色文化经典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荆州是红色文化经典创作的先行者。家喻户晓、风靡华夏大地的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凸显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与广大百姓的鱼水情深,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瑰宝,数十载经久不衰。剧中的《洪湖水浪打浪》等著名红歌唱段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刻录于国人心中的经典精神记忆。2012年,该剧作为十八大献礼作品登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反响强烈。此外,电视连续剧《一代帅才段德昌》,回顾了红军高级将领——红六军军长段德昌的短暂而又辉煌的革命人生,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高尚情怀和英雄气节。《洪湖恋》《洪湖儿童团》《黑翎雁》《洪湖组诗》等文学作品影响广泛。2013年,由中共荆州市委组织部编印的《红色印记——图说荆州革命历史遗址》收集了全市125处重点革命历史遗址的400多幅照片,配以简练、生动的文字介绍,是一册宣传荆州革命历史的重要读本。

(四)红色文化精神强大有力,催人奋进

荆州红色文化精神可以归纳为“洪湖精神”和“九八抗洪精神”。1931年,在国民党对洪湖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之际,洪湖遭遇特大洪涝灾害,苏维埃政府领导洪湖苏区人民抗灾自救,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形成了“百折不挠、同舟共济、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洪湖精神”。1998年,作为湖北抗洪主战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荆州人民置生死而不顾,以水涨堤高、人在堤在的英雄气概,写下了“一声令下,二话不说,三个确保,视(四)死如归,五级督查,六亲不认,七月涨水,八方支援,九(久)战不退,十分戒备”的抗洪“十字歌”,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的高度赞誉。这些鲜活的红色文化,丰富了荆州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体现着“韧、拼、赢”的实干精神,是荆州人民跳动的脉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荆州有志青年,也激励着广大荆州儿女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危难中奋力拼搏。党的十八大以后,新时代又赋予荆州红色文化新的生命力,即不忘革命初心,牢记红色精神,发挥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助推荆州大振兴。

二、新时代荆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困境

近年来,荆州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着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重要经济增长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了解荆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课题组先后设计了4套问卷,分别对荆州市民、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和游客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56份,有效问卷1134份。调研结论如下。

(一)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强

2015年,湖北省政府推荐4条红色旅游线路,其中包括荆州市湘鄂西红色旅游系列景区。2016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发布,湖北省14家红色景区入列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包含荆州湘鄂西红色旅游系列景区、荆州市98抗洪及荆江分洪工程。可见,荆州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已走在前列。这一点从问卷中也可以了解到,有85.7%的外地游客对“洪湖赤卫队”印象深刻,72.6%知晓“荆州人民在98年抗洪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市民、高校学生和教育者中,这一数字分别达到92.8%和96.3%、89.1%和82.4%、95.6%和91.7%,可见荆州红色文化有很高的知名度。与此同时,相比“刘备借荆州”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和“春秋争霸”的楚文化,荆州红色文化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强,吸引力不够的情况。在外地游客中,90%以上是冲着三国文化和楚文化而来,76.8%认为荆州红色文化景区(点)“低、散、小、弱”,仅有31.3%认为荆州红色文化“特色明显”。

(二)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景区间发展不均衡

荆州723处革命遗址中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为4处,分别为公安县荆江分洪北闸风景区(3A)、监利县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这些景区交通较为便利,硬件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周边住宿配套也较为齐全。尽管如此,仍有82%以上的市民表示,目前的开发形式单一,红色文化旅游“未形成规模”。76%教育者认为,红色文化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优势产业“整合力度不够”,难以发挥集聚效应。85%的游客认为,荆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以静态参观游览为主,缺乏特色创新,历史厚度和时代强度结合不够,因而“吸引力十分有限”。以监利县周老嘴镇为例,该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但仍有28%的游客表示,该景区中英文标识不够规范,停车场、游客中心、咨询台等基础设施“标准不高”,“厕所革命”仍需继续推动。除去几个主要星级景区外,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分布于乡镇,交通、住宿、卫生、餐饮等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游客寥寥无几。

(三)红色文化缺乏顶层设计,管理体制未理顺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多项文件,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明显加大。据了解,仅荆州华强方特园二期,就投资30亿元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园,项目已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该项目融入荆州革命斗争元素及历史故事,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与荆州历史文化相结合,运用VR技术等高科技表现手段和参与、体验、互动的表现形式,打造大型红色文化旅游主题园,预计年参观游客达到300万人次。然而,由于红色文化旅游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尽管文化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但全市涉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工作的机构众多,包括市或区文化、建设、文物、宗教、林业、水利、鄂旅投、文旅投等多个部门,导致部门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参与配合不够,尚未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整体合力。这种管理体制缺乏制约性与协调性,不利于荆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导致缺乏应有的活力与动力,严重制约了荆州红色资源的市场开发。

(四)红色文化内容与渠道滞后,时代价值挖掘有限

围绕建党建国等重大节日,“经典红歌赛”“革命故事我来讲”等活动在荆州如火如荼。极少数红色景区尝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如触屏版的红色人物事迹再现等,吸引了一些游客的注意。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推进,荆州红色文化的传统表达面临新的挑战。首先表现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内容缺乏吸引力。荆州红色文化尚未随着社会生活发展向网民呈现更加具有时代感的精神。96%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当前红色文化旅游过于强调政治性、思想性,与新时代育人实践存在脱节情况,“希望将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并将红色文化知识纳入考试范围”。其次表现为网络传播渠道相对滞后。荆州市尚未建立专门的红色网络平台建设,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播速度,使得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得不到完美的展现。在调查中,有85%的市民表示,期待红色景区能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74.9%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流于说教,教育意义不大;89.1%的游客表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大众化网络平台应该被引入荆州红色文化旅游。

此外,从调研情况来看,相比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等地,荆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还面临着资金投入较少、特色经营观念不强、资源开发不当、高素质管理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这些导致荆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迟缓,竞争实力不强,育人效果有限。

三、新时代加强荆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实效性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旅游业是极具活力的绿色朝阳产业。荆州红色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提升认识,系统整合,有效开发,是新时代荆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挖掘新时代荆州红色文化的深刻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

第一,突出荆州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挖掘全市境内红色遗址、人物的文化价值和深刻内涵,揭示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围绕回答荆州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面向全国举办荆州红色文化精神研讨会,邀请红军将帅子女、国内党史军史专家,汇聚荆州,深入开展学术讨论。

第二,凝练并孕育荆州新的城市精神。中国共产党对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内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源泉。荆州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形成了“百折不挠、同舟共济、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洪湖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这些精神直到现在仍然是指导荆州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但由于其精神内涵表达过于复杂,内核挖掘不够,影响了认知与传播。可以借鉴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对荆州红色文化中的理想崇高、信仰坚定、勇于献身的精神实质进行凝练,科学总结荆州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和富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质紧密结合,孕育荆州新的城市精神。

第三,挖掘荆州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是荆州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思想武器、精神支撑和道德力量。发挥其政治价值,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挫败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蚀。发挥其文化价值,为荆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价值支撑。发挥其精神价值,在荆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顺应时代发展的诉求,更加突出红色文化中坚定的信念、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把革命先辈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转变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将荆州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全过程

第一,将红色文化融入荆州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中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变教育理念,把荆州红色文化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视频公开课网站、精品课程网站和“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展示荆州红色文化特色资源。要推进高雅红色艺术进校园,组织《洪湖赤卫队》等荆州代表性红色经典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巡回演出,加深学生们的红色历史文化认知。充分利用英雄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创建荆州大学生红色文化社团(“研习社”“学习小组”“新时代宣讲团”等),推进荆州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进教室、进头脑。“从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经典、体验红色文化活动”[2],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第二,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导向功能。荆州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责任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通过重走红军路、红歌赛等各种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宣传荆州的革命历史,增强市民、教育者对革命传统、红色精神的感受和体验,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增强不同社会群体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为荆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第三,发挥红色文化的研学教育功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项目。荆州要抢抓机遇,出台《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依托现有红色教育资源,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在条件成熟地区,如监利县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洪湖湘鄂西革命景区等,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目标,建设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使之成为江汉平原地区极具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示范性研学基地。

(三)促进新时代荆州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创新与话语方式转换

第一,树立红色文化发展的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手机终端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借助网络文学创作平台,推出与荆州相关的网络红色文学作品、红色微电影、网络红色电视剧、网络红色音乐、红色主题手游或者竞技游戏等,促进荆州红色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与传播。开发注册荆州红色公众号,开通红色微博,在抖音、西瓜视频、火山视频等设立账号,鼓励游客分享荆州红色文化的感悟,使人们在热点评论、信息转发、朋友圈点赞、关注公众号的过程中,接受荆州红色文化洗礼,传播社会正能量。

第二,开发荆州红色文化资源共享网络服务平台。依托荆州县(区)、镇(乡) 现有红色文化资源,把各地档案馆、纪念馆等收藏的革命事迹材料、图片、文献、音频视频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发红色文化共享网络服务平台,设置网上游览红色景区、网上参观纪念馆、网上体验动漫版革命史、游客论坛、景区互动空间等栏目,提供革命人物、革命史的在线检索、观看、交流平台,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提升游客的虚拟互动服务体验,拓展荆州红色文化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数字化服务。

第三,促进从“静态话语”向“动态话语”转变。立足新时代,改变荆州革命文物和遗迹过去单纯的静态展览的形式,将历史话语向艺术话语转化,努力使其动起来、活起来。在比较成熟的革命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中借鉴Augmented Reality、Virtual Reality等互联网新技术,增加游客的互动性,提高红色文化展览展示的艺术性、时代性与趣味性,使荆州红色文化更加贴近青少年等年轻受众。

(四)推进新时代荆州红色文化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自身的融合。针对荆州红色文化存在的“散、偏、小”的现状,要以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原则,对不同区域间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统一顶层设计和规划管理,编制荆州红色文化开放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与专项规划。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对景区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不清”的现状,明确不同主体间的责、权、利,推进文化旅游部门主导、其他部门配合的协同机制构建。引进民间融资本,突出不同红色景点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优势,开通重点景区之间互通互达的旅游专线,连区成片,助推荆州全域旅游发展。

第二,促进荆州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资源融合。荆州是文化旅游重镇,主要有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江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其中,红色文化与境内其他文化交融交织,关系密切,是荆州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红色旅游与关公义园、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洪湖悦兮半岛温泉度假村、松滋洈水旅游风景区等开发程度较高的其他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在文化景点规划、文创产品研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宣传推介和景区配套服务等方面实现交互对接,挖掘一批如“采莲船、渔翁戏蚌、划龙舟”等兼具浓厚江南水乡特色和鲜明红色文化的旅游项目,形成红色旅游与其他文化紧密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

第三,以文化产品提升荆州红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发红色文化产品的重要性,使红色文化产品成为荆州红色文化旅游行业的重要支柱。发挥长江大学等高校智库作用,组织党史、文学、编剧的专家和学者,深入挖掘荆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文艺表现形式,把革命遗址的事迹、歌曲与渔家小曲小调、渔歌相结合并进行加工,创作游客听得懂、唱得出、记得住的歌谣,研发能体现荆楚风韵和荆州红色旅游特色的各类旅游创意产品,如贺龙烟斗、红军斗笠、红军草鞋等旅游纪念品。发挥荆州“鱼米之乡”的优势,打造红米饭、南瓜汤、山野菜、小杂粮等附着了红色文化精神气质的荆州特色农产品。

第四,加强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快荆州华强方特园二期复兴之路大型体验式红色文化旅游主题园建设。在洪湖演绎《洪湖赤卫队》系列实景情景剧,把荆州自然风光与情景剧有机结合,再现荆州儿女的智慧、乐观向上和大无畏精神,增强游客的体验性与互动性。

总之,荆州的革命先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遗迹、千古传唱的红色故事和永垂不朽的红色精神,展现出了高尚的价值追求、崇高的道德风尚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入新时代,更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保持革命本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实现荆州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猜你喜欢
荆州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追忆红色浪漫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