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润东 余婉妤
摘 要: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结合潮州实际,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全力推进经济营商环境建设,着力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提速发展,为潮州加快振兴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关键词: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发展环境
今年初,中共潮州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享誉中外、独具品质、宜业宜居宜游的潮文化精品城市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园的奋斗目标。要完成这一宏伟蓝图,就必须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立足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品质。
一、 着力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要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服务扶持,推动潮州由“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
(一)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以法治政府带动法治经济的形成
实质上就是要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方面,要落实政府学法用法制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另一方面,要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坚决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要依靠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维护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规范的法制环境。
(二) 加速政府职能的科学转变,严格管理,狠抓落实,切实推动“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刀口向内,壮士断腕,在“放”字上再求突破。加大改革力度,全力破除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反映强烈的制度障碍,在我市已取得的行政审批改革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战果,重点集中在审批流程的上下功夫。要通过更科学整合优化审批流程,探索实施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联验联审、电子勘探等新方法,力争“流程优化、信息共享、效率提升”效果的实现。确保各类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竣工验收,早日产生效益”。
优化体制机制,做好“管”字文章。要围绕市场领域、环境保护、“两违”清拆、“六乱”治理、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构建包括运用第三方机构等力量,采用无人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制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监管。提升业务水平,做企业、群众满意之“服”。
要深入弘扬行政审批上的“潮州速度”工作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针对性调研,在充分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合潮州政务服务的体制机制,力求以更务实、更贴心、更有力的服务保障来破解制约营商环境改善的各项历史遗留问题(如制约企业落地投产等热点难点问题)。
(三) 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格工作纪律,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管理,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政意识,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 着力建设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
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规范市场运行秩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一) 扩大市场准入,严格准入标准,实行平等待遇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兼具“自主、竞争、法制、平等”特征的经济模式。建设良好营商环境,必然要求“自主、竞争、法制、平等”来保证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要平等对待各类型投资主体,做到一视同仁、重商亲商。
一方面,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范围,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的领域,都要以平等的条件和政策对各类资本全方位開放。
另一方面,也要逐步科学地制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坚持在“投资强度”“环保压力”“产业带动”等要素上的严格把关,确保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不断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二) 加强产业引导,优化配套服务,实施重点支持
加强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在已实施的“1+N”帮扶政策基础上,研究制订出台更多便企惠企的政策措施,统筹高效使用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着重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做强做大,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同时,要落实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各类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要统筹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形成以骨干和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三) 加大服务力度,增强要素保障,激发企业活力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原材料、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支撑,需要社会的全方位服务。因此,要结合企业生产发展需要,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加强政府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行业服务,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和创造力。要通过搭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信息互动、人才交流等各类服务平台,推动政银企、产学研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三、 着力建设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
要完善投资发展载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投资载体齐备、人才资源丰富的发展环境。
(一) 改善对外交通条件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往往与当地交通条件落后有很大关系。要持续以“交通扩网提速”为抓手,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外连内通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努力破除企业经济发展的交通环境制约。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大力推进各大交通重大建设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畅通度和对接度,不断优化交通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够更好更便捷对外交流合作。
(二) 完善产销衔接体系
当前,国内外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必须在加强服务和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企业产销服务平台,扶持建立原材料供应市场,推进厦深高铁商贸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拓展市场。要完善市场导向体系,引导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商品。要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平台规划建设,不断优化网络运营商服务环境。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关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
(三) 强化人才要素支撑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观念,建立完善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要争取有更多有利项目,帮助企业引进和培育更多产业高层次人才。要深化“校企合作”培训模式,依托我市技能培训院校、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企业建设“人才池”,提高企业人才整体素质。要积极搭建人才招聘、人才交流、校企合作等平台,帮助企业引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要引导企业创新人才管理模式,鼓励企业通过发展企业文化、提高福利待遇等方式,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营造良好的企业用工氛围。
作者简介:蔡润东,广东省潮州市,中共潮州市委党校;
余婉妤,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