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出现在报端和新闻媒体的频率增加,尤其是女同学之间的暴力行为更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遏制会影响校园的宁静和谐、学校的声誉,不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虽然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出台各种严惩制度,但暴力事件在校园基本每学期都会发生。校园暴力行为是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顽疾,屡禁不止。预防和杜绝校园暴力已经成科任教师和德育教育管理者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校园暴力;途径;策略
“互联网+”环境下有效预防校园暴力,探究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首先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平时观察、问卷调查、家访、座谈等活动,分析学生实施暴力的动机和原因,然后通过排查,将暴力倾向严重的学生提供给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根据需要辅导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具体的辅导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类型,将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心理原因加以搜集整理,现分析总结如下:
一、 农村初中生校园暴力的心理原因
1. 问题学生多出于空巢、单亲家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需求的日益增加,多数农村学生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年和孩子见面的次数有限。即使见面,只能给予孩子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很少关心孩子的行为习惯,疏忽了对子女的关心教育。他们聚少离多,缺乏有效监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学习压力大,就会出现逃学、结交社会闲散人员、结识帮派等现象。同时中学生社会经验少,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他人挑唆,而参与暴力事件,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期,青春萌动喜欢张扬个性,因异性同学之间的爱慕而产生嫉妒心理。为赢得异性同学的赞赏而大打出手,因无知而无畏,这种现象有向低龄段蔓延的趋势。
3. 争强好胜虚荣心强,凡事都要争高低。同学间意见不统一发生矛盾时,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会控制事件往最小化发展,往往形成骑虎难下之势。还有学生受到欺凌伤害后,不寻求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采取正当手段和途径维护自身利益,反而勾结社会闲散人员,不考虑事态发展结果,而采取暴力手段实施报复,致使事态扩大,在实施暴力行为的过程中由受害者变为肇事者。
4. 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懒于动脑动手,缺乏寻求解决问题的动力,又担心自己的学习和能力遭同学嫌弃,瞧不起自己。经常怀疑、猜忌、敏感而暴躁,心理不平衡选择用武力找尊严。又因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礼让精神和容忍心,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不会包容,反而想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别人。当别人不接受时,导致矛盾激化,不考虑后果,大打出手,维护自己的尊严。
二、 网络环境下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途径和策略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从维护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角度,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多种途径。通过主题班会、家访、座谈、专题讲座、问卷调查、国旗下讲话、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
(一) 加强家校联系
家庭教育和父母影响是孩子教育的根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利用网络与家长建立畅通的信息联系通道,保持经常性联系,交流学生的在校行为和应对策略,有效避免和杜绝校园暴力事件。不论从遗传方面,还是生存环境影响方面,总能从学生父母的行为习惯、处事态度和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上捕捉到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能有效预测学生在校园实施暴力的可能倾向,为我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和判断学生行为提供了依据。
(二) 开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活动构建交流模式
教师可以把学科网址、自己的QQ号码、微信号码、班班通账号告诉学生,通过微视频传递授课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作业辅导及和“老师说说心里话”等,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开通“心理辅导员热线”“教师和学生心理信箱”,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呼声,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初中这个年龄段发生校园暴力行为是常见现象,出现暴力现象并不可怕,而关键在于如何引导、预防和遏制。学校要精心筹划,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网络法制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四) 提倡文明使用网络,发挥班级信息员的作用
事情的发生总有苗头,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精、细、严、实,通过班级信息员及时了解学生使用网络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良上网恶习的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小组讨论、谈谈网络暴力的危害等多种途径,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暴力游戏的危害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五) 树立正气,严肃处罚,耐心帮教
学校出现了学生暴力、欺凌现象,如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有意袒护,这样只会助长学生的霸气。班主任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结合德育处,严肃处理学生违纪违规事件。
总之,通过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加强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表明学校对校园暴力事件的严惩决心和态度。对问题学生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给他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爱护,让他们有改过的勇气和希望,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把精力放在理想的追求上,用丰富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的文化生活来占领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无暇他顾。
参考文献:
[1]胡晓东.中学生暴力行为影响因素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04).
[2]林秉智.校园暴力归因及对策[N].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作者简介:
苏治军,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