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国际贸易效率研究

2019-02-15 12:45夏芸玉琦彤
经济与管理 2019年1期

夏芸 玉琦彤

摘 要:基于DEA-Malmquist模型,以“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12—2016年的国际贸易效率。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平均国际贸易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贸易效率的增加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上升带动的,技术进步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分布上,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华东>西北>东北>西南>华北>中南”的特点。

关键词:国际贸易效率;一带一路; DEA-Malmquist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9)01-0023-07

一、引言

2013年9月到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简称“一带一路”。2015年颁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中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等多个国家连接在一起,并最终通向欧洲;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辐射到非洲并延伸至欧洲等国家,形成了亚非欧为一体的经济合作走廊。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下行压力不断增强,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往的依靠低成本在国际产品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优势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改革,提高经济体系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以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中央对供给侧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去库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此来应对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前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投资过度,产品过剩,但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众多企业积累了过多的库存商品,资金和商品无法得到正常的周转流通,企业无法过多地投入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创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能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理解信任、经济合作,还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拓宽国际市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国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以来,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2017年,内蒙古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值达611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27.5%。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疆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 398.4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出口1 200.4亿元,增长16.5%;进口198亿元,增长45.8%。

二、文献综述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学者在此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少部分学者认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会削弱国内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且导致我国吸引外商投资能力的下滑[1],但大部分学者对此持积极的态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深化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拓宽了国际经贸合作的领域,不断增强经济互补性[2]。“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始,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便提出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3]。张晓静等随后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异质性的国家之间提供贸易的便利[4]。邹嘉龄等指出在美国、欧盟等国际综合市场相继出现消费“疲软”的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的出口向新兴市场转移,对构建从沿海到边境省份的对外贸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5]。刘刚认为“一带一路”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一个具有内陆区域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战略,是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6]。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平台的搭建方面,何国忠等指出“一带一路”区域大合作的载体是自贸区,中国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自贸区,以此作为推动贸易自由化载体和支点,从而为“一带一路”提供“世界性的运作平台”[7]。李猛认为中国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与地缘优势是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主要“着力点”和“轨道桥梁”,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的迅速形成和发展。同时,“一带一路”吸引外商进驻中国开展经贸活动和贸易投资,为中国自贸区内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8]。张静中等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西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前景进行评估,发现关税减免将会给中国和西亚各国带来GDP、居民福利的增加,同时也会恶化中国的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9]。在“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方面,胡艺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高现有贸易的互补性和拓宽贸易领域,通过对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互补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沿线国家在市场效率、贸易效率、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10]。欧阳薇等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双边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贸易环境,并通过分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影响因素,发现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规模、东盟各国人口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拉动作用[11]。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对国家、自贸区层面的影响,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仅局限于平台的搭建与影响因素的研究,鲜少文献对“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因此,基于一个新的视角,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构建对外贸易发展评价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评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份”),2012—2016年的国际贸易效率,并对我国六大区域的整体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模型建立

在效率的研究问题上,学者普遍采用隨机前沿模型。在模型基本假设方面,随机前沿方法需要假设生产前沿和技术无效率项分布的具体形式,而数据包络方法(DEA)无需知道生产函数的形式,且容易对模型进行其他方面的拓展。在处理多产出方面,随机前沿方法需要将多个产出综合成一个产出来处理,比较复杂,并且容易丢失部分重要信息,而DEA方法可以同时处理由多个投入和多个产出来评价决策单元效率的情况,处理起来也较为简便[12]。因此,选择DEA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对外贸易效率进行评估,并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对贸易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DEA是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将每个决策单元(DMU)投入和产出的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间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以衡量各个决策单元的相对生产效率。CCR和BCC是其中两个典型的模型,CCR采用固定规模的假设,用线性规划的方法估计生产边界,落在生产边界上的决策单元即为有效率,未落在生产边界上的决策单元无效率。BCC是在CCR上的改进,它在变动规模的假设下衡量决策单元的效率,将综合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表明影响决策单元本身效率的可能是技术效率,也可能是规模效率[13]。BCC模型通过以下线性规划的形式来判断决策单元是否有效[14]。

式(1)中,Y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也称为技术效率,yr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第r个产出变量,λr表示第r个产出变量的权重系数,μ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指标,式(2)中的θi表示第i个投入变量的权重系数,xi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第i个投入变量。

DEA只能对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估,无法获知该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即传统DEA模型只能评价决策单元的静态效率。为了改进传统DEA模型无法反映决策单元效率变动的缺点,Malmquist提出Malmquist指数,最初这个方法用于研究在不同无差异曲线上消费束的移动[15]。Caves et al.将该思想引入到生产分析中,通过计算距离函数之间的比值来测算生产率指数[16]。

DEA-Malmquist是在传统DEA模型上进行改进的非参数模型,该方法用Shephard的距离函数来定义,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相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而技术效率在规模报酬可变动的基础上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如果指数变动大于1,说明效率有改进,否则效率下降[17]。该指数的表达式如下[18]:

式(3)中,全要素生产率(Techch)可分解为技术进步率(TC)和综合技术率(TEC),而规模效率(SE)和纯技术效率(PC)是综合技术率(TEC)的分解项。

四、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是“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沿线省份的国际贸易效率进行评价。沿线省份包括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共18个地区。数据由国泰安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得出。

(二)变量选取

1. 产出指标。通过借鉴欧阳强等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19],本文选取贸易开放程度和贸易竞争优势两个指标作为贸易效率的产出变量。(1)贸易开放程度。国际贸易开放程度是以稳定的商品进出口来反映对外开放程度,指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当地国际贸易总额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2)贸易竞争优势。也称为TC指数,是衡量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常用指标,该指标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是指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比例,具体公式为贸易竞争优势=(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进出口总额。

2. 投入指标。在影响国际贸易效率的投入指标方面,许多学者已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侯敏等从经济规模、收入水平、人口数量、运输里程等方面构建贸易效率评价模型[20]。王丽丽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设施条件、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21]。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水平作为国际贸易效率的投入指标。(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往往具有产业的集聚效应,该产业在区域内甚至是全国范围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区位优势,地域内形成产业间的经济效益,能带动上下游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资本有效配置和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为生产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占比作为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本包括数量上的和质量上的。数量上的人力资本是指能为地区生产发展、促进地区对外贸易作出贡献的人口数量,以年底总人口数表示。质量上的人力资本即人们的教育程度,当今社会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人才的培养与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水平越高,当地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具有竞争力,因此,本文以高中及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反映当地教育水平。(3)基础设施水平。与贸易有关的基础设施应是交通运输效率,即交通网络的货物运输能力。参考现有文献,国内学者普遍采用货运总量和运输里程作为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体现。考虑到各个省份地理环境存在异质性,每个省份依据其独有的地质特征选取合适的运输方式,因此,本文选取货物周转量作为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衡量指标。货物周转量系指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完成的以重量和运输距离的复合单位计算的货物运输量,该指标反映不同地区运输工具承载密度的同时,也体现了区域间运输里程和各种运输工具整体货运能力的差异,具有很高的综合性。

(三)数据预处理

DEA模型要求投入产出变量不能有负值,因此在对模型輸入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数据时,需要提前对数据进行非负处理,使得变量值处于[0.1,1]的正数区间内,符合DEA模型的要求,换算后的数值不改变原有数据的意义,对于后期计算结果的分析与研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22],处理方式如下:

(四)实证结果分析

1. 基于DEA-BCC的沿线省份对外贸易效率静态分析。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2012—201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带入DEA-BCC模型,用DEAP2.1软件进行运算,效率值如图1所示:

从整体上看,综合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沿线省份综合贸易效率上升幅度最大,从2013年的0.862增长到2014年的0.9,其快速增长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上升带动的,这是由于沿线省份有政策的扶持和交通的便利,扩大企业的产品销路和利润空间,赢利再投资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促使企业内部细化岗位职责分工和调节完善组织结构。2015年综合贸易效率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的低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各部门需在党的方针指引下,做好“一带一路”对接工作,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为基本理念,推动世界贸易体系向自由化、公正化的方向发展。规模效率呈良好的上升趋势,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促进贸易规模的扩张、贸易领域的拓宽以及贸易结构的完善,区域间形成良好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国内外贸易体系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表1显示2012—2016年综合有效率的共有6个省份,分别为福建、广东、上海、青海、新疆、西藏;纯技术效率整体在0.8以上,较为有效;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分布特点。福建、广东、上海沿海省份有海洋船舶运输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天条件,地处沿海地区的企业也便于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生产模式,对于发展现代化的新型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新疆、西藏两个边境省份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是有效的,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打造一个“沿海-边境-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2. 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对外貿易效率动态分析。图2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对外贸易效率进行Malmquist指数分解结果。2012—2016年沿线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纯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率整体平稳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在2014—2016年出现较大波动,其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快速变动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说明2015—2016年,带动国际贸易效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的有关项目、主动研发新产品以应对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技术进步拓展市场份额,以利润促进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优化和完善有关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2012—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结果如表2所示。2012—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值为1.001,上升了0.1个百分点,主要驱动力是规模效率的增长。其中,浙江、辽宁、青海、宁夏、上海、新疆、福建7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平均值,除了辽宁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是由规模效率的带动作用外,其他6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都是技术进步率驱动的,而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平均值的其余11个省份中有10个省份的技术处于倒退的状态。规模效率平均增加了1.7%,整体处于良好发展的态势,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沿线地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企业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并加以利用实现更大的规模效益。

在地区的分布上,如图3所示,2012—2016年各个区域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华东>西北>东北>西南>华北>中南”的分布特点,其中,只有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分别为1.069和1.032。带动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达到6.2%,该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地势平坦,沿海城市港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高,码头密集,海上贸易往来频繁,船舶载重能力和运输能力远远高于内河港口城市运输的能力,具有数字化、电子化的技术优势,国际贸易中最为频繁使用的运输方式便是海洋运输。驱动西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是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整体上升,分别达到了1.18%和1.72%,西北地区均为内陆省份,没有沿海船舶贸易的先天优势,而“一带一路”为沿线省份与衔接国家之间形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区域之间加强技术交流与研发成果的转换,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沿线省份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仅为0.992,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不高所导致的,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相关工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上下游企业集聚于此能提供较为全面的配套服务。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老工业区出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等现象,然而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各部门迫切希望能打破这刚性束缚使得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高效的方向转变。因此,东北地区企业应注重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新型工业过渡。中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仅为0.951,2012—2015年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份的技术进步率均低于1,但在2015—2016年,即“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以后,三省份企业的技术处于高速增长的趋势,平均值达到了46.87%,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强化企业的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担当起科技创新的主体责任,从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2012—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平均国际贸易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沿线省份综合贸易效率上升幅度最大,从2013年的0.862增长到2014年的0.9,其快速增长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上升带动的。综合有效率的共有6个省份,分别为福建、广东、上海、青海、新疆、西藏;纯技术效率整体在0.8以上,较为有效;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分布特点。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对外贸易效率进行Malmquist指数分解,2012—2016年沿线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纯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率整体平稳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在2014—2016年出现较大波动,其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快速变动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区域分布上,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华东>西北>东北>西南>华北>中南”的分布特点,浙江、辽宁、青海、宁夏、上海、新疆、福建7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平均值,除了辽宁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是由规模效率的带动作用外,其他6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都是技术进步率驱动的,而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平均值的其余11个省份中有10个省份的技术处于倒退的状态。

(二)建议

1. 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与沿线国家技术互动。技术进步是综合贸易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关政府部门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鼓励产业工业园区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数字化的现代产业过渡。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园区共同研发新技术与新产品,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发展,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企业内部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提升核心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与创新的意识,加强研发部门与贸易合作伙伴的技术互动交流,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

2. 加强地区间技术交流,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东部地区与外界频繁的贸易往来使得当地企业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研发成果与创新理念,西部地区依靠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的对外贸易发展缓慢,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存在明显的贸易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未来应加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技术交流与经济合作,鼓励跨地区的企业共同研发创新,政府积极引导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碎片化整合,在完善研发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同时,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在多个省份设置分公司和与不同区域的产业形成的贸易合作关系,实现研发成果跨区域共享,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贸易交通方式多样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尤其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多元化是促进地方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交通部门应注重城市内部道路交通规划和城市间的主干道线路设置,积极主动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設项目提供直接投资或间接贷款,弥补当地硬件设施的不足,提高铁路交通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支持对外贸易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建设,支持沿线国家港口物流、航空、铁路运输体系的建设,构建“海洋-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交通网络。[23]

参考文献:

[1]孙楚仁,张楠,刘雅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2017(2):83-96.

[2]韩永辉,邹建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2014(8):21-28.

[3]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 共创新的辉煌——“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经贸合作新格局[J].国际商务财会,2014(6):5-7.

[4]张晓静,李梁.“一带一路”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J].亚太经济,2015(3):21-27.

[5]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98-605.

[6]刘刚.“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西部对外开放路径选择[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7]何国忠,张祥建.自贸区对“一带一路”的支撑作用:蜘蛛网和珍珠链效应[J].科学发展,2016(9):61-68.

[8]李猛.中国自贸区服务与“一带一路”的内在关系及战略对接[J].经济学家,2017(5):50-57.

[9]张静中,王文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西亚自贸区经济效应前瞻性研究——基于动态GTAP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6(8):70-78,100,136.

[10]胡艺,闫吉丽,全毅.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互补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7(8):51-63,136.

[11]欧阳薇,尹宗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01-107.

[12]齐智.技术效率测算方法探讨[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13]王秋娜.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4]季凯文,孔凡斌.中国生物农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测度及提升路径——基于三阶段模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8):46-75.

[15]MALMQUIST S. 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surfaces[J].Trabajos de estadistica,1953(4):209-242.

[16]CAVES D W, CHRISTENSEN L R, DIEWERT W E.Multilateral comparis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 numbers[J].Economic journal,1982,92(365):73-86.

[17]武娟.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企业融资效率动态评价——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18]田泽,程飞,梁伟.“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J].企业经济,2017(11):142-147.

[19]欧阳强,谢兮晨.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以湖南省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1):15-25.

[20]侯敏,邓琳琳.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7(7):105-116.

[21]王丽丽.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2):51-59.

[22]杨方梅.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江苏省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效率评价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6.

[23]高志剛,张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双边贸易潜力及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15(11):101-110.

责任编辑:王冬年

Abstract:Based on the DEA-Malmquist model, this paper study international trade efficiency in 18 provinces and cit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etween 2012 and 2016. The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international trade efficienc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18 provinces and cit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fluctuates at the same time. Trade efficiency is driven by both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main factor in the chang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the map distributi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are characterized by "two sides high" and "middle low".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shows" East China region>Northwest region> Northeast region >Southwest region > North China region> Middle south reg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efficienc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EA-Malmquist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