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盼盼
摘 要:对新发展理念下体育强国建设方略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坚持创新发展,中国体育发展的新动能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坚持协调发展,中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齐头并进不留短板;坚持绿色发展,中国体育处处都是金山银山;坚持开放发展,中国体育将会为全球体育治理做出中国的贡献;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目标即国家之幸、人民之福。
关 键 词:体育强国;新发展理念;中国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1-0032-04
Exploration of sports power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ion
LIU Pan-p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nzhou University,Zhen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is to explore sports power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ion. The author concluded the followings: adhering to innovatively developing new energy for Chinese sports development will make the energy inexhaustible; adhering t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ll enable mass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s,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culture to develop concurrently and leave no weakness; adhering to green development will make sports treasures everywhere in China; adhering to opening development will make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sports governance; only adhering to shared development can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goals of constructing the sports power, i.e. nation greatness and people happiness.
Key words: strong power;new development conception;Chinese sports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风向标,明确指引中国体育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而且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助推器,明确标识中国体育发展的着力点。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对于破解建设体育强国所面临的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有着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对新发展理念下体育强国建设方略进行探讨。
1 以创新发展形塑中国体育崭新面貌
体育文化创新是灵魂,是体育创新实践的精神动力。人们对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耳熟能详,并自觉激励指导自己的言行。而对同样砥砺中国梦前行的中华体育精神知之甚少。究其原因在于弘扬优秀体育文化方面难尽人意。激活体育文化创新的动力,就要“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继承创新、发扬光大”[2]。中华体育精神的创新性发展既要不忘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来,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长。“奥运会的活力在于为精神服务”[3]。在创新发展中把宣传中华体育精神打造成建设体育强国的固本工程,引领优秀体育文化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重大支撑;在创新发展中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为铸魂工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更新、完善与优化世界观,营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与成就感丰硕的人生观。
体育制度创新是保障。历时近60年的全运会,成就了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但对全民健身的引领与示范成效不显著。如果不能把发展体育运动与增强人民体质、建设健康中国对接,就不可能形成紧紧围绕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来办好体育的行动自觉。“由于我国体育管理系统的体制是条块分割的,利益的驱使,一叶障目,造成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更谈不上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4]。适时挖掘体育制度创新的原动力,是保障全运会历久弥新的关键。2017年9月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以凸显广大群众共享办赛成果的改革和创新来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此届全运会共设33个竞技比赛项目(含417个小项)、19个群众比赛项目(含126个小项),共计543个小项,赛期13天。让人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已成为此届全运會最大的创新与亮点。
体育创新一旦蔚成风气,各种形式的体育创造就会纷至沓来。广场舞一度曾被视为中老年大妈的专利,201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谁是舞王中国民间广场舞争霸赛打破了这一“定律”。杀入前三甲的队伍,贵州和吉林队的阵容青春亮丽,青海队从“50后”到“90后”老中青结合。人们在体验体育创新带来的感动的同时更加难以忘却的是体育崭新形象的舞动。
使体育创新引领价值导向,充盈思维方式,融入生活习惯。搞好创新发展不仅能形塑中国体育崭新面貌,而且还能成为中国体育发展动力性生成的源头活水。
2 以协调发展厚植中国体育和谐基因
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曾在一段时间内,计划经济的堡垒坚固使举国体制与市场体制“水火不容”;思想意识的僵化保守,体育部门掌舵又划桨,导致体育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旺、潜力埋藏。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差距拉大,本应举足轻重的体育发展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得无所轻重。“当前我国局部赶超、争光为先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已经呈现出一系列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消解因素”[5]。只有占据了建设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脉相承的战略制高点,只有选准了致力于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和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方针的切入点与落脚点,只有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只有矢志不渝地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和践行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战略思路,中国体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补齐建设体育强国的短板就会指日可待。要真正实现政府掌好舵,体育智库、社会组织与人民群众划好桨的全民健身格局,描绘出全民健身运动的多元主体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蓝图,营造建设体育强国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协调发展大环境。
面临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要完成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三位一体的大考,坚定不移地抓好协调发展更具有历史性意义。针对冬奥项目开展覆盖面小,仅局限于东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就要引导鼓励各省区市汇聚社会资源投入冬季项目发展;针对冬奥项目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就要抓紧贯彻实施《2022年冬奥会人才工作规划》,全面落实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管理人员、竞赛组织人员以及技术官员的培养工作;针对冬奥项目场地设施落后的现实,就要在建设国家冰上训练基地和雪上训练基地的同时,努力做好现有训练基地的改造与优化工作;针对冬奥项目开展不全,在平昌冬奥会设立的102个小项中目前我国仅开展了2/3,就要改革创新与统筹协调相结合,科学分类优势项目、潜优项目、一般项目和新增项目,助长优势项目锦上添花,助推潜优项目和一般项目突破围城,紧锣密鼓抓紧开展新增项目;针对目前群众冰雪人口与2022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宏伟目标的巨大差距,中国滑冰协会、滑雪协会、冰球协会、冰壶协会应充分利用世界雪日、百万青少年上冰雪、速滑马拉松赛等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各异的大众冰雪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
搞好协调发展不仅能厚植中国体育和谐基因,而且还能夯实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3 以绿色发展锻造中国体育美丽身躯
国际奥委会早在1996年就将环境保护写入《奥林匹克宪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作用和使命是……对环境保护给予合理的鼓励和支持,促进体育可持续发展。”[6]要树立中国体育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是巩固体育发展的根,提倡资源节约是保护体育发展的源,建立环境友好是凝聚体育发展的魂,打好美丽中国底色是圆体育强国梦。因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7]。体育本身具有使人与环境浑然一体的特点,体育活动大都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绿色发展引导公民走向户外、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陶冶身心、强健体魄,使人们重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改变“体育的形态结构简单、内容单一,缺乏体育的生态多样性、互补性及内外环境的良性互动”[8]的局面,2016年10月全国乡村“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特色项目(西片)展示活动在陕西省宝鸡市举行,陕西、山西、四川、重庆等9个省区市的11个县、镇、街道办、村组代表队参加比赛,山西省的“风火流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板鞋龙”和“鼓动瑶山”,湖北省的“高跷狮子”,重庆市的“城口钱棍舞”,陕西户县的“重阳拳”、宜川县的“壶口斗鼓”、凤县的“草原上的卓玛”等健身项目欢聚一堂,争奇斗艳。在地大物博的中国,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一旦生态优势转变成体育发展优势,中国体育就会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说:“哈尔滨立足区位地理、生态环境、特色物产等原生资源,积极向生态保护开发利用要潜力、向产品链条延伸要效益,不断扩大绿色经济品牌效应,把极端寒冷的气候劣势变成了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发展优势。”[9]
体育绿色发展使中国生态第一县、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廊桥之乡的“庆元三宝”扬名四方。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莲湖村建起了垂钓乐园、登山游步道。2016年5月22日600多名运动员,在莲湖曲折迂回的垂直落差达到100米的山道上,举行了总里程12公里的山地越野马拉松赛,参赛者在奋力拼搏的过程中,映入眼帘的是莲湖的秀美山水风光,呼吸的是甘甜滋润的空气。莲湖还要建设连片的门球场地,努力建成上海、杭州游客门球夏令营基地,结合健身休闲、养生娱乐、农业观光等,让城里人融入其中、体验快乐、增进健康。
体育成为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够恰如其分地诠释经济、社会、生态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而且也能够淋漓尽致地彰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同频共振。搞好绿色发展不仅能锻造中国体育美丽身躯,而且还能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延伸夯基垒台。
4 以開放发展树立中国体育高大形象
张骞出使西域,使蹴鞠和摔跤等民间体育在古丝绸之路上留下踪影。武术、舞狮、龙灯、踩青、登高等风靡于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那是海上丝绸之路播下的种子。坚持开放发展,“梳理整合、集成提升、展示传播、普及推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世界体育奉献出东方智慧”[10]。
开放发展既要造势取势,又要夯实取实。取势考验眼界胸怀,取实检验真抓实干。譬如都认为向社会开放赛事资源是大势所趋,拆除体育资源性垄断堡垒势在必行,降低办赛门槛是应有之义,激活市场主体是放水养鱼。体育主管部门要把放管服改革的理念践行于引导、扶持、规范社会力量办赛的具体实践之中,在破立并举中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赛事准入和监督机制。打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组合拳。主动适应体育发展新常态,在实行简政放权方面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在放管结合方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在中国主要靠体育组织内部解决和体育诉讼,对解决体育纠纷的成效并不显著”[11]。面对体育仲裁法规的遥遥无期,日新月异的体育竞赛又纠纷迭起,2012年,上海成立了国际体育仲裁院(CAS)上海听证中心,在先行先试中开了在亚洲设立“体育公堂”的先河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17年2月体育改革与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国际体育仲裁院秘书长马修·瑞比建议:“希望上海能试点构建国内体育争议解决机构”,通过协调或仲裁为解决国内的体育争议提供服务[1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修订《体育法》时,也要引领中国体育在扩大开放时努力构建具有浓厚的合作共赢底色的新型国际体育关系,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心同向同行,共克艰难困苦,助推全球体育更好造福全人类。
搞好开放发展不仅能树立中国体育高大形象,而且还能为中国体育的国际性拓展铺路架桥。
5 以共享发展开凿幸福体育源泉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13]。建成体育强国实现全民共享是国家之幸,也是人民之福。体育发展只是手段,体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才是目的。“人类共同体的发展是通过发现共同意义以及共同的沟通手段而实现的……它强调的是共享的过程”[14]。体育共享发展旨在确保:
第一,保障体育权利平等。无论是日益满足公民追求自由、平等、幸福、不断超越的价值理性,还是回归公民崇尚享受人类自然权利的工具理性,体育权利的重要性都举足轻重。体育权利主体平等表明人人都是体育权利的主体,在享受体育权利方面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能在性别、身份搞歧视,在出身、地位分尊卑,以职业、财产论高低,在民族等方面分优劣,保障体育基本权利平等就是要自始至终规制参与体育活动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具有超越体育制度范围的特殊权利。体育权利平等还要辐射到体育权利保护,为保障每个人的体育权益托底,“重点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薄弱的全民健身需求,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公平享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权益”[15];更要渗透到体育权利救济,为保障弱势群体的体育权益兜底,使全体人民心中充盈获得感。
第二,保障机会平等。体育机会平等不仅要求构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体系,更为使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惠及每一个人而指明方向。保障机会平等就要摒弃先赋性特权的形成,更要拆除身份等级森严的藩篱,坚决避免形成人群局限,为每个公民净化公平竞争的生态园;实现机会平等就要打破区域限制,要为每个人全面发展拓展体育空间,使具有体育能力和潜质的每一个人都有发挥才能的用武之地,营造体育成员自由流动的空间;履行机会平等就要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平等地站在竞争起点上,就会聚集优势的人力资源以克服中国体育发展薄弱环节;保证体育机会平等就要保障供给内容多元,公平公正公开各种体育职位,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在竞争中一显身手。体育机会平等当中最重要的是体育教育平等。由于体育关系民族体质的基因优劣,体育机会平等最应包括代际平等,可以有效阻断羸弱体质的代际遗传。不仅要确保当代人的机会平等,一以贯之地保障世世代代人在强身健体中的机会平等更有踵事增华的意义。当前,中国体育如果不破除城乡差别,我国还会有相当多的农民、农民工、普通工人和困难群众难以得到全民健身的眷顾,在未来社会的生存、竞争、发展中因身心健康的原因形成竞争力弱势。各社会阶层的正向流动偏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失灵、扭曲人生观等现象的产生,其实质体现也有体育代际不公的因素。在体育治理体系同样存在着机会平等绝不意味着保障结果也平等,但做到了机会平等至少为每一个公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为每一个人在强健体魄的支撑下实现人生出彩价值提供了机遇。体育教育平等就是保障每个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成长阶段不落伍、不掉队,不给为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必备的素质留下空白点,平等地享受体育教育的权利也意味着平等地站在人生的起跑线,笑迎自身全面发展的曙光而充溢着幸福感。
第三,保障规则公平。规则公平是体育公平的制度化、形式化、程序化、可操作化,是体育机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是制定能够召集每个参与竞争的人到同一条起跑线的竞赛规程的依据;是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保障权利公平的制度规范,是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实践、激发体育凝聚力、实现体育公平的根本保障。规则公平旨在确保体育发展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体育制度规约行为、营造秩序的功能,形成并固化人们投身体育运动稳定的心理预期,充实人民群众的成就感。
搞好共享发展不仅能开凿幸福体育源泉,而且还能保障中国体育发展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EB/OL] [2018-05-22]. http://news.cntv.
cn/2013/08/31/ARTI1377920648203521.shtml.
[3] 顾拜旦. 奥林匹克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4.
[4] 楊桦. 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6.
[5] 鲍明晓,李元伟. 转变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9-23+70.
[6] IOC. Olympic Chapter[EB/OL] [2018-04-04]. http://multimedia.
Olympic.org /pdf/.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2.
[8] 任海. 论体育产业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 体育科学,2015,35(11):13-18.
[9] 赵洪波. 把冰天雪地打造成金山银山[N]. 光明日报,2017-03-08(9).
[10] 池建. 写在“民族传统体育学”栏目开设前面的话[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116-118.
[11] 袁古洁. 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体育科学,2009,29(8):26-31+38.
[12] 平萍. 上海试点构建体育纠纷解决机构[N]. 中国体育报,2013-03-03(2).
[13] 胡鞍钢,方旭东.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 体育科学,2016,36(3):3-9.
[14] 雷蒙德·威廉斯. 漫长的革命[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47.
[15] 王莉,孟亚峥,黄亚玲,等.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与标准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