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1]这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任务。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基础。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核心要件。课程建设的理念、原则、内容、方式、手段等,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而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决定了教师的施教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支持部门的管理服务质量,也直接决定和体现了人才培养体系水平的高低。
近年来,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碎片化、分散化、点状式等现象,在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中更是存在适应度不够、支撑度不足、满意度不高等问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困境。比如“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与中学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数学考试的衔接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化技术,大力研制大学数学数字化课程,尽快实现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网络在线教学”等问题[2]。
应用型高校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一流人才的重任。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一流的课程。新时代下,遵循新规律,适应新要求,实现新目标,结合新理论,以“一体化生态链”的理念指导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2002年增补本)对“一体”的解释有两条:一是“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二是“全体”。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一体”的解释:“一体”是名词,含义有两条,一是“一个整体”,二是“全体”。“一体化”是动词,含义为“使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整体”。
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教育一体化”和“教学一体化”的权威解释。笔者认为:教育一体化,又称一体化教育,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为提升教育对象的素养、能力或特定区域教育竞争力而实施统一的教育体制机制,包括教育目标定位、教育组织机构、教育合作制度、具体合作计划、多元合作方式、教育质量评估等,比如欧洲教育一体化、城乡一体化[3]。教育一体化的目的是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统一时空内的流动性、质量、学位或者学习期限互认,教学采用学分制,时段采取学期制。
教学一体化,又称一体化教学,通常指一体化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是一种新颖的、开创性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教学目标是使各类学校培养的学生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具备核心职业技能,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达到培养对象与用工单位人力资源要求的无缝衔接。这种教学模式集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于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于一体、学习者与工作者于一体。多数学者将教学一体化归纳为理实一体化或教学做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是一套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4]
目前,对课程一体化没有公认的、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课程一体化有时又称为一体化课程,是指以特定理念为指导,以课程理论、方法论为基础,将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开发、课程评价与反馈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研究、建设的过程。无论是广义课程还是狭义课程,都将之视作一个整体。在应用型高校,对产教融合建设的课程,需要将校内校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视为一个整体。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是将单一课程视为一个整体。作为课程一体化的泛化应用,有时指课程群的一体化,特别是在建设特色专业群的过程中,有时也有学者将之等同于课程体系。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生态”的解释:“生态”是名词,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链属于生态学范畴,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解释,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也没有列出“生态链”这一条目。通常的理解,生态链是指生物主体内及其组成部分之间与外界各种因素的共生组合。这种共生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犹如链子或链条,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彼此依靠、相互支持。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分析地基处理前后,新老路堤表面工后沉降和横坡度变化规律;然后对路面结构层在不同工后沉降条件下的附加应力响应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改变新加宽路基基底的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比各工况组合的路堤表面横坡度变化规律和路面结构层附加应力回应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课程生态,又称为课程生态化或者生态化课程,是指以教育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将课程的每一个要素视作生态主体并使其紧密相连、相互协同、彼此协作的思想与行为过程。课程生态包括课程主体、课程内容、课程对象、课程环境及其各部分构成要素之间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开放性、兼容性、动态性、适应性、层次性是课程生态的主要特征。课程生态既要适应教育教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课程生态受教育生态的影响。
生态教育,又称生态学教育,是学校实施生态学教育,或开展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的一整套行为。通常将生态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实施教育。
教育生态是以生态的术语隐喻教育系统,是指全局性、整体性地看待构成教育系统的相关要素及其复杂关系。以对待生态系统来对待教育系统,从系统构成、系统要素、系统关系、系统功能、系统运行、系统重塑、系统趋势等方面看待教育,从教育内到教育外看待教育。
通过知网等数据库查阅现有文献,尚未发现有专门对“一体化生态链”的论述。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发现有一些新闻报道使用过这一概念。如“春秋携手首旅如家深度布局航旅住宿一体化生态链”“世纪晔妮打造中国胶原蛋白产业首个产、学、研、销一体化生态链”等。
笔者认为,一体化生态链是指以系统理论、生态理论、信息理论、协同理论为基础,将研究对象内部子系统与外部各系统之间视作密不可分的链式、共生、整体的行为。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一整套行为,一体化生态链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对象密不可分,必须视为“一个整体”;二是研究对象各部分之间呈现方式为“链式”;三是系统及子系统与其他系统及子系统之间存在“共生”平衡关系。与以往认知比较,其视野更加宏大,协同更加注重共生,行为更加注重效率。
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一体化生态链的构建,旨在依据一体化生态链的内涵和特征,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持续改进为导向,把课程建设放到产业链、教育链、价值链、创新链中去思考,实现课程内外部系统要素的共生性、整体性、兼容性发展。
高等学校设置的所有课程,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国情、市情、校情,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务实创新改革,积极实施课程思政,落实“三全育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数学作为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只有方向明确,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必须明确课程为谁服务?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教师为什么服务?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学生进入社会服务什么?行业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服务理念或服务观念?企业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本领或服务技能?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主要在第三产业工作,这就决定了高等数学课程建设首先要服务学生所在的专业、服务学生所在专业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高等数学课程的价值是在服务经济管理类本科学生的专业能力中体现的,是在支撑学生解决经济管理类工作岗位的问题或难题所需技能上体现的。高等数学课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性向有用性、可用性、实用性、适切性转变。只有适切服务,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任何课程建设都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体现科学规范,符合科学发展要求,采取科学方法。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一方面必须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美学等学科以及人工智能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必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科学讲授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利用交叉学科成果提升课程建设成效。任何科学技术进步,理念革新,制度创新,都可能成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新红利。只有遵循科学,才能不断真正精进。
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应注重规范性。课程建设的规范性体现在诸多方面:一是课程信息需要符合基本规范;二是建设在线课程需要符合技术规范;三是课程建设内容需要遵循程序规范;四是课程建设效果需要适应评估规范;五是课程内容需要达到教材出版规范。只有符合规范,才能广泛交流发扬。
系统性原则要求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思维、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学生成果产出为导向,检验学生掌握数学思维与数学技能的真实效果;以双向反馈为方式,做到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系统性原则还强调课程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深化细化、协调同步、持续改进。只有保持系统性,才能保证建设合力不偏方向。
整合性原则要求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效率提升。需要整合的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管理资源,内容资源、学习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平台资源、空间资源、仪器资源、政策资源、渠道资源等。从资源分布范围划分,可分为校内与校外资源、国内与国外资源、行政管理与行业企业资源等。从时间跨度划分,可分为老资源与新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等。只有坚持资源整合,才能满足需求的多样性。
主体性原则强调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要明确课程建设的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同。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体不仅仅是数学教师,借助互联网、博客、微信等新媒体,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主体扩大到来自校内外的学生,国内外的专家,社会上感兴趣的人士。比如,对在线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而言,部分企业成为建设的主体,学校教务部门成为课程管理、监督的主体。只有任课教师、学生、专家、参与企业、管理部门等主体协同配合,才能建设好高等数学课程。多主体的协作融合,带来改革新视野、发展多路径、资源多样化。
民主性原则强调在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中要保持和发扬民主。教育民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要办成一流的大学,没有崇尚科学的学术民主和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教育民主是人才辈出的有利条件,要使师生成为有贡献的人才,就必须促进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民主性要求,首先必须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同时,还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学生既是知识的学习者,又是知识的批判者。他们对各门课程的内容体系、讲授方式都有自己的看法,是教学评估不可忽视的内容。若要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程建设,就必须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了解评估的客观标准[3]。只有保持和发扬民主,才能有真正的活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高等教育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越进步,越需要开放的高等教育。越是开放的高等教育,越能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5]封闭的课程建设容易出现方向迷失、内容陈旧、与现实需求脱节、手段方式落后、建设进度缓慢、建设效益低下、建设主体单一等问题。只有不断开放,才能与时俱进。
在开展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同时,需要同步考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实施需要的环境。这里所谓的环境,既有软环境又有硬环境。首先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政策配套或服务支持;其次指作为物理空间的教室、网络等,是否适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再次指作为校园网络、学生学习终端等硬件或软件的配套支持;最后指科赛结合的各种活动营造的环境。有时,软环境和硬环境可以相互转化。只有环境良好,才能滋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