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志
(仰恩大学办公室,福建 泉州 3620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使高校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伴随着社会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创新,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智慧党建”(Smarter Party Construction)并不是“照搬照抄”的“舶来品”,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传统党建基础上植根于互联网+而“孕育”出来的,是对传统党建的继承和创新[3]。传统党建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陷入理念陈旧、方法简单、形式单一的困境,党建科学化水平难以有效提高。伴随着社会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公众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党建亦不例外。互联网+技术工具对行为主体思维和组织意识形态的塑造作用日益增强,使得传统党建工作在互联网思维带动下变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丰富多彩,“智慧党建”就是传统党建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来完成党建日常工作,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智慧党建”就是党建智慧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党建就是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运用智慧理念和互联网技术来加强、改进和创新党建工作,将相对独立的、零碎的、分散的党建日常工作互联互通,并且将党建日常工作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共生”,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感知化,最终形成一个互通有无、协同反应、实时感知和智能分析的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4]。智慧党建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实时感知。智慧党建不仅可以帮助党员实时传播各种党建信息,而且还可以对党员活动以及思想动态进行实时感知,从而实现对党员的动态跟踪,有利于党组织开展针对性管理。二是协同反应。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可以实现党组织与党组织、党员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相互之间交流互动、互促互进,搭建起一个更扁平化、更加迎合用户需求的“指尖上的党建阵地”,从而提高党建工作效率[5]。三是互通有无。借助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党建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本相对分散的各种党建信息资源集中储存并统筹管理起来,进而实现党建资源、信息的共建共用共享。四是智能分析。借助先进智慧党建可以实现对党组织信息、党员动态、党费收缴以及组织关系接转等数据信息的智能化、便捷化和网络化采集,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从而使上级党组织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状况。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这就需要广大高校党建工作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发挥“智慧党建”这一先进党建工作模式的积极作用[6]。
当前,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不仅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这就需要高校党建工作者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对他们开展党建与教育,有效弥补传统党建工作中直面式理论宣讲与交流的缺陷,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智慧党建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党员可以自由而自主地获得自己需要的党建资料和信息,发表自身的个性化观点,而高校党建工作者则可以借助智慧党建的智能分析功能实时把握党建服务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内心情感,进而实现主客体间地高效交流与沟通,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7]。
传统高校党建工作主要依靠党报党刊党课等单向性灌输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党建信息容量相对有限,而且信息传播速度较慢,工作实效性不高。一方面,智慧党建新模式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丰富的党建教育资源,简化了传统高校党建工作繁琐的操作流程,从而有效提升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智慧党建新模式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征,不仅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党建教育的时空限制,而且可以将传统单向性、灌输式的党建教育方式转变为双向性、参与式的互动式党建教育,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效果。
高校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但在现实中,由于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高校党支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党支部的自主建设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现象,党建活动停滞不前。在智慧党建模式下,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发布党建工作清单、开展星级评定等形式有效激活了高校党支部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党的建设最终必须要落实到每位党员同志的自主性活动中,而智慧党建可以使每位党员同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党建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形式,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8]。
目前,各级党组织日益重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创新党建工作,通过党建网站、党建APP、党建云平台等方式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深受传统党建思维理念的束缚,高校在推进智慧党建工作时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目前针对智慧党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然仅仅停留在具体的党建工作业务层面上,并没有将其真正落脚到推动高校党的建设质量上;二是由于高校党务工作者深受传统党建思维定势的束缚,再加上自身普遍缺乏信息素养,往往将智慧党建仅仅作为一种互联网技术,而非顶层思维;三是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智慧党建工作时缺乏“一盘棋”的整体理念,各个党建平台之间难以兼容、共享,一定程度上影响智慧党建工作效果。
伴随着以社交媒体、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和普及,使得许多高校得以推进智慧党建工作,而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智慧党建管理队伍。智慧党建的出现具有极大的意义,其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政治水平、良好的思想作风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还需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技能。但是,目前在高校主要由专职党务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来承担高校党建工作,这些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专业教育背景,其信息技术水平难以胜任新形势下新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事业的成功必须长期坚持不懈,高校智慧党建工作也是如此。目前,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机制仍然难以完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孤岛问题。目前,由于高校内部自行买以条块管理为主,各个部门都根据自身需求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相互之间缺少共享共用,这就使得党建数据成为一个个的“孤岛”[9]。二是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智慧党建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到诸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安全、隐私保护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体制机制有待于完善。由于长效机制尚未健全,许多高校对智慧党建的重视仍然停留于口头,难以真正落实并长期坚持获得应有的实效性。
“智慧党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组织管理、结构功能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尚不完善。对此,高校必须以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为指导理念,统筹谋划,着力加强高校“智慧党建”顶层设计,有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智慧党建作为一项先进却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统筹谋划,将互联网+思维全面融入“智慧党建”顶层设计中,结合学校党建实际情况和党建战略布局,合理制定学校“智慧党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二是坚持整合资源[10]。高校应在完善智慧党建基础设施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领导功能,加快学校各级各类党建数字资源整合步伐,从而构建起以学校党委为主导、各院系党组织为主体、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的智慧党建一体化新格局。三是坚持发展理念。由于互联网+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就使得高校智慧平台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此,学校在总体规划以及技术设备上不仅要体现学校的现实需求,同时更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未来发展,从而为学校智慧党建系统后期建设留下相应的拓展空间。
智慧党建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运用智慧理念和互联网技术来加强、改进和创新党建工作,从而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感知化。应该说,智慧党建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这就需要高校应重视并加大建设力度,为学校智慧党建提供无缝融合覆盖的“互联网+党建”环境,为师生党员群众提供高效、灵活、便捷的互联网+党建服务。一是打造无线校园。只有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才可以使智慧党建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对此,高校必须加大学校网络系统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无线校园建设,从而使师生党员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开展智慧党建工作[11]。二是构建智慧党建平台。智慧党建平台是学校开展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更是学校开展智慧党建工作的直接途径。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党建工作需求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畅通的智慧党建平台,扎实推进学校智慧党建工作。三是实现精准管理。学校应合理运用智慧平台的实时感知、智能分析以及精细跟踪等先进功能,将传统的手工操作、人工管理替换为智能分析、自动提醒,从而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
提供高质量的党建服务和党建活动是保持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精准把握新形势下的党员群众的党建需求,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党员全覆盖”的互联网+智慧党建工作新模式,从而为广大师生党员提供更精准、个性和人性化的党建服务,使智慧党建平台真正发展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打通高校党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提供党建精准化服务。从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角度看,由于每一个党员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各异,这就要求学校通过智慧党建平台为广大师生党员提供精确、细致的咨询、互动服务,进而不断扩大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二是提供个性化党员管理。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合理运用智慧党建系统的实时感知、智能分析以及精细跟踪功能,对师生党员数据信息进行智能采集,分析和管理,从而实时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师生党员的实际状况,为每一个师生党员提供个性化的推送和服务。三是提供个性化党建服务。学校应充分发挥智慧党建系统的积极作用,将相关数据结果运用到党员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中去,为智慧党建工作提供可协作、可应用的人性化服务。
伴随着学校智慧党建的逐步普及,师生党员已经由传统党建的被动参与者逐步转变为互联网党建的主动参与者,呈现出党群关系多向交流、和谐共建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注重优化学校党建学习形式和内容,更好的激发师生党员参与党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打造党员“自觉践行”的智慧党建文化。一是积极打造显性智慧党建文化。传统党建学习模式主要以文件、报刊、电教设备等媒介开展集中学习,难以对广大师生党员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将学习内容以微课、漫画、视频的形式在智慧党建平台呈现给师生党员,让显性智慧党建文化得以更加丰厚、生动、充盈。二是积极打造隐性智慧党建文化。学校在规划、设计、建设和应用智慧党建系统时,应注重考虑师生党员的感受和体验,不断提升师生党员的智慧体验感,进而生成良好的隐性智慧党建文化。
智慧党建工作作为一项先进却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的建设、运行和作用发挥都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强力保障。因此,高校在推进智慧党建时必须理顺运行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强有力的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全员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高校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建学校智慧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和统筹规划本单位智慧党建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同时理顺各党建管理部门的关系,初步构建起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智慧党建”组织保障体系。二是建立渠道多元的经费保障体系。智慧党建系统所需要的软件、硬件以及运营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这就需要高校将其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从而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主、学校筹措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更好地满足学校智慧党建工作的资金需求。三是建立规范高效的制度保障体系。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智慧党建平台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对智慧党建工作涉及到的业务流程、工作职责、安全保障以及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从而确保学校智慧党建工作得以严谨高效的运转。四是打造高素质的工作保障队伍。由于智慧党建平台党建工作、舆论传播、系统维护以及技术更新等内容,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并打造一支既肯钻研、又懂技术的智慧党建工作队伍,确保学校智慧党建平台的高效、安全、顺畅运行。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这就需要广大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基础设施、精准把握需求、优化形式内容、理顺运行机制等方式不断创新高校智慧党建,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