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卢芳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2019-02-15 15:22齐堉潼朴勇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眼干运化津液

齐堉潼,朴勇洙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哈尔滨 150040)

卢芳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被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评为“黑龙江省首批名中医”,2014年国家中医局批准“卢芳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成立。卢芳教授从事临床工作60余载,遍读历代中医古籍,善于创新,学验俱丰,自成风格,以道驭术,对内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辨治干燥综合征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诊,现总结经验如下。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S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呈现口干、眼干外,另有其他外分泌腺体器官遭到损害而呈现多系统损害症状[1]。干燥综合征是西医病名,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罕见病,古代中医典籍对于此病也无明确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将此病归属于中医学的“燥痹”范畴。本病西医目前尚无完善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只能缓解不能治愈,不良反应较多,而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1 病因病机

1.1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典籍里并无记载,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多属“燥痹”的范畴。关于燥痹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燥胜则干”。可以看出燥痹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津枯液涸。《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提出:“脾为涎”,由于脾开窍于口,涎出于口,故脾阴不足,则口干舌燥。由此可见,燥痹的病因与脾的关系密切相关。津液乏源。《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燥痹最早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疾病传变,从而导致脾气亏虚,气血津液生化不足[2]。《素问·五常政大论》首先提出“燥毒”之论,指出燥盛煎灼津液,阴损益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可致津液亏虚,脾主运化,运化水液功能失司导致脾失健运致津液亏虚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清代董废翁在《西塘感症·口渴》中云:“又有得之劳倦内伤者,乃脾胃元气大虚而渴也”。因此指出口干可由于脾胃气虚所致[3]。周之干《慎斋遗书·亢害承制》认为,“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转运,而不能输精于五脏”,脾阴为诸阴之首,有“濡润”五脏之效,是后天阴液的主要来源;脾阴不足,导致各脏腑阴液化生不足,加重机体干燥之象[4]。

1.2 卢芳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因可分为内、外两方面,外为感受风热之邪,内为湿邪中阻脾胃,致使津液输布失常。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主运化,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脾胃及相关脏腑对饮食水谷的运化及吸收,脾将胃腐熟的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津液,津液的运化依赖脾脏将其转输到全身脏腑,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具有保护口腔黏膜,濡润口腔的作用,若脾失健运致使水液代谢异常,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和输布于全身外达至皮肤,故而造成口干、眼干、皮肤干等一系列干燥症状。因本病病程较长,久病必瘀,络脉阻塞,故津液运行不畅。《血证论》云:“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提示血瘀内停,气机受阻而津液运行失常。

2 治疗原则

2.1 历代医家对于治疗此病有不同见解。路志正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阴液亏虚为本,在治疗上采用益气养阴为治燥大法[5]。刘健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阴虚为主,燥热为标,阴虚燥热,热毒内生,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为主[6]。阎小萍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的病位在肝肾,治疗上以补肾清热育阴为法[7]。旷惠桃教授总结病机为气血阴津亏虚,燥瘀毒邪互结,治疗上重在养阴清热,润燥生津[8]。清代名医唐容川认为,脾阴就是阴液。治疗用药多选用甘凉濡润之品润燥生津,如沙参、石斛、党参等[9]。周明爱主任医师认为,干燥综合征主要以情志抑郁不舒为主,治疗以疏肝理气,透邪达郁之四逆散佐以滋阴益气之法治疗[10]。曹洪欣教授认为,治疗干燥综合征应以养阴扶正为本兼以活血祛瘀为标[11]。高永翔认为,干燥综合征主要以阴阳失调为主,用桂枝汤加减方调和阴阳治疗干燥综合征[12]。王新昌教授认为,燥热是干燥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主张治疗上以“益气滋阴,活血祛瘀”法[13]。金实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主要以阴虚络滞、肺失宣布为病机,治疗上强调从络论治,以滋阴通络、宣肺布津为法[14]。

2.2 卢芳教授根据病情的临床表现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湿邪中阻脾胃,如《温病条辨·燥气论》中提出:“经谓粗工治病,湿证未已,燥证复起,盖谓此为”,故湿邪中阻者当予燥湿化湿,然湿性重着黏腻不易祛除,故祛湿的同时也要着重健脾。《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主要是指脾气将水饮化为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脏腑以濡润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滋养则病愈。若脾失健运,津液生成不足而见津亏之证,又因脾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液为涎,从而出现眼干、口干等一系列干燥症状。卢芳教授认为,治疗干燥综合征应着重以健脾燥湿为主。

3 方药分析

卢芳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方用加味平胃散加减,药物组成:炒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葛根、乌梅、青葙子。平胃散最早见于宋代周应的《简要济众方》[15],平胃者,取平胃中食滞,祛除胃中湿邪之意。湿邪得去,脾胃健运,则津液滋润于脏腑形体官窍。方中炒苍术[16]为君药,归脾胃经。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本草纲目》中提到:“治湿痰留饮……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厚朴[17],苦燥辛散,长于行气燥湿,除满化湿,《药性赋》称其苦能下气除胀满,温能益气调中。二者为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陈皮为佐助药,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草纲目》中提到:“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18]。助苍术、厚朴行气运脾之效。炙甘草[19]甘平入脾经,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所言:“甘草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和诸药,甘能缓急,尊称国老”。诸药相合,升降有序,气机调畅,脾健而胃和。脾气行则中焦气机通畅,因气能生津液且能推动津液运行,气机宣畅则津液输布正常而濡养全身。加味平胃散在平胃散的基础方上加葛根30 g,乌梅10 g,青箱子10 g。葛根[20]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乌梅酸收,善生津液,止烦渴从而缓解口燥咽干的症状。青箱子微寒味苦,清肝明目退翳,如《滇南本草》中所言:“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可见治疗眼干青葙子必不可少。

4 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女,48岁。2017年8月15日初诊。因“反复口干、眼干半年,加重1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干、口干,并伴有猖獗性龋齿。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未予系统治疗,间断口服氢氯喹等药物,症状有所缓解,近1个月症状明显加重,发现讲话时需频频饮水,进固体食物时必需伴水或流食送下,今日为求系统治疗遂到我院门诊就诊。现症见两目干涩,口干不欲饮,四肢乏力,脘腹胀满,肢体困重,小便频数,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而厚,舌边有齿痕,脉缓。实验室检查:抗SSA(+++)、抗核抗体(+)、抗“O”(+)。

中医辨病辨证:燥痹(脾虚湿盛证);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方用加味平胃散:炒苍术20 g,陈皮15 g,厚朴15 g,炙甘草10 g,乌梅10 g,葛根20 g,生麦芽50 g,神曲30 g,青箱子15 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2017年8月22日 2诊:患者口干眼干稍有缓解,脘腹胀满、乏力减轻,偶有手指关节疼痛,遇冷加重,效不更方,原方加白芥子20 g,桑枝10 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2017年9月5日 3诊:口干、眼干好转明显,胃脘无胀满感,手指关节疼痛好转,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舌边无齿痕,脉浮缓。病情较为稳定,继续给予原方巩固治疗。

5 小结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起病较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的疾病,西医无较好的治疗方案,而中医治疗此病有独特优势,卢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证施治,运用加味平胃散为主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愈后较好,不易复发。

猜你喜欢
眼干运化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滋阴润燥养生操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干燥综合症眼干不适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喝夏菊茶清火明目
喝夏菊茶清火明目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吃抗过敏药慎戴隐形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