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青菜-青贮玉米||大豆用养结合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2019-02-15 06:12卢庭启李家慧税红霞蒋晓芳庞启华王秀全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叶青菜产值

卢庭启,李家慧,税红霞,蒋晓芳,张 华,何 丹,庞启华,王秀全

(1.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23;2.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四川 绵阳 621023)

1 技术模式概述

多熟间套作种植模式是不断挖掘作物的高产高效潜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熟间套作种植模式,既可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培肥地力,提高综合生产效益。在当前农业生产发展新形势下,如何优化间套作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区域种植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遴选了产值高、效益好、用养结合,且产业前景较好的大叶青菜、青贮玉米和大豆(含鲜食大豆)3种作物,优化集成了相关的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熟化,构建了适宜丘陵旱地带状套作的用养结合高效种植模式——大叶青菜-青贮玉米||大豆。即8-10月净种大叶青菜;翌年,大叶青菜收获后,带状种植青贮玉米,6月上旬前在青贮玉米预留的行间套种大豆(或鲜食大豆)的种植模式。该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可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种植特点,以及养殖业、蔬菜加工业的规模和需求进行推广应用。

2 增产增效情况及发展前景

2.1 增产增效情况

2017~2018年对各个种植环节的投入成本和每667m2产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成本包括种子、肥料、人工、运输等,不含土地成本。每667m2的大叶青菜成本约700元,青贮玉米成本约786元,大豆成本约410元。大叶青菜以平均单产4500kg/667m2,售价0.24元/kg计,产值1080元/667m2;青贮玉米以全株青贮(粮饲兼用型)平均单产4.0t/667m2,收购价320元/t计,产值1280元/667m2;大豆(普通大豆)平均单产125kg/667m2,产值600元/667m2。三者综合单产值可达2960元/667m2,纯收益1064元/667m2。

通过种植高产优质品种,并配套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可进一步提高产值。其中,大叶青菜的产量最高可达8t/667m2,产值最高可达1900元/667m2以上;青贮玉米的单产最高可达8.0t/667m2,产值最高可达2400元/667m2以上;普通大豆的单产最高可达160kg/667m2,产值最高可达750元/667m2以上。结合机械化等轻简高效种植管理技术,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各环节人工投入等成本,进一步实现节本增效增收。

2.2 发展前景

大叶青菜即大叶芥菜[(Brassicajuncea(Linnaeus) Czernajewvar. foliosa L.H.Bailey)]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的栽培变种。原产地中国,分布极广。叶片卵圆形,叶面皱缩、绿色,叶柄宽厚、浅绿色,无蜡粉。用大叶青菜泡制的酸菜,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最为人熟悉。是酸菜鱼、系列酸菜汤的必需调料,用途极广。

青贮玉米主要用于饲喂牛、羊等草食牲畜,具有生物产量高,纤维品质好,持绿性好、干物质和水分含量适宜用厌氧发酵的方法进行封闭青贮的特点。较普通籽粒玉米(平均单产450kg/667m2,售价1.8元/kg计)产值高18.5%以上。农业部编制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将根据养殖生产的布局和规模,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逐步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到2020年,全国青贮玉米面积达到166.67万hm2。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会长丁光省预计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在2030年可发展到666.67万hm2,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20%。四川省自启动实施“粮改饲”青贮玉米示范区建设项目以来,青贮玉米发展迅速,2018年全省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已达21.33万hm2。

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是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也是植物油的主要油源之一,与人们的膳食结构和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可减少化肥使用,在旱地用养结合高效种植模式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每667m2大豆可固氮8kg左右,相当于施用18kg尿素。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的大豆等豆类播种面积51.49万hm2,比2017年增长1.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农办农[2019]1号文件提出“组织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推进大豆良种增产增效行动,进一步提高大豆补贴标准。”

综合而言,大叶青菜、青贮玉米、大豆均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前景。该技术模式也充分地发挥了大叶青菜、青贮玉米和大豆的特点,并与带状套作多数种植有机融合,形成了适宜旱地用养结合高效生产的套作新模式。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推广应用价值,也为有类似技术需求的区域提供了参考。

3 技术要点

3.1 大叶青菜种植技术要点

3.1.1 土壤选择及整理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理化性状良好,以粉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翻、晒田、平整土地,耕整要精细。

3.1.2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抗病、品质优、适宜鲜食或加工的品种,或选择订单生产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纯度≥90%、净度≥97%、发芽率≥96%、水分≤8%。

3.1.3 播种时间 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前后茬作物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8~10月均可播种,最佳生长周期为90d左右。

3.1.4 适墒直播 适墒直播或播后及时浇水。播种量为50~75g/667m2,行宽40~50cm,穴距25~30cm。4片真叶前后定苗,每穴留1株。定苗时注意不要伤根,确保留苗能正常生长。

3.1.5 施肥和追肥 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40kg左右,过磷酸钙20kg作基肥。可根据情况,增施腐熟的有机肥(猪、牛粪等)2000kg左右作底肥。定苗后用8kg尿素对1000kg沼液或1000kg清粪水追肥,以保墒补肥、提苗。

3.1.6 水分管理 大叶青菜需水量大,播种后土壤墒情不足,气候干旱无雨时,应及时浇水,保证齐苗壮苗;雨多年份注意开沟排水。定苗后或中期结合追肥浇水。

3.1.7 中耕除草 未封行之前结合肥水管理进行中耕除草、疏松土壤。中耕时应前浅后深,避免伤根。

3.1.8 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对象有:霜霉病、根腐病、菜青虫、蚜虫、黄条跳甲等。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为根本目的。霜霉病用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根腐病用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等防治;菜青虫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或20%氯氰菊脂乳油2000倍液等交替防治;蚜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交替防治;黄条跳甲选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10%的高效氯氰菊脂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采收前15d内禁止喷施任何农药。

3.1.9 适时采收 加工品种在营养生长停止、叶色由绿变淡绿、底部出现黄叶时,及时采收加工;鲜食品种于营养生长停止、叶色翠绿时采收,或根据市场行情采收。

3.2 青贮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3.2.1 整地 于前茬大叶青菜收获后,及时施入基肥,翻耕深埋,适度晾晒后整平耙细。

3.2.2 品种选择 根据需要选择专用型或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品种应具备熟期适中、生物产量高、品质优、抗倒伏、抗病性好等特点。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

3.2.3 规范带植 宽窄行种植,幅宽2.2~2.6m。其中,玉米宽行1.8~2.2m,窄行0.4m,宽行为预留的2~4行大豆种植行。

3.2.4 播种 当5~10cm耕层温度稳定通过7~10℃,土壤水分含量70%左右时,及时播种,可适当深播避旱。

3.2.5 合理密植 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播种时间和区域特点等合理密植。一般667m2植密度4500~5500株为宜,也可根据品种耐密特性适度增密。

3.2.6 科学施肥 化肥可选用三元复合肥或缓控释肥做基肥,每667m2用40~60kg,也可根据地力适度增减。可每667m2增施有机肥2000~3000kg作基肥。结合中耕,于拔节前用尿素8~15kg追肥1次,于喇叭口期看苗追肥1次,用尿素8~15kg。

3.2.7 除草 根据杂草类型选择合适的药剂,科学用药,适时防除杂草1~2次,防止杂草疯长影响玉米正常生长。一是播后苗前封闭除草1次;二是玉米3~5叶期(或杂草杂草2~5叶期)化学除草1次。杂草较少的地块可结合中耕进行物理防治,减少农药使用。

3.2.8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为根本目的。防治对象主要有粗缩病、叶斑病、苗期地下害虫、穗期玉米螟等。在玉米5~7叶时用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1~2次,可有效预防粗缩病发生,喷药应均匀全面,不要漏掉地块四周、沟边的杂草,可与苗期地下害虫防治结合,以省工节本。在粗缩病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等防治,间隔7d喷1次,连喷施2次。还可结合磷酸二氢钾等一同喷施。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在大喇叭期进行防治,间隔7d喷1次,连喷施2次;在发病初期可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防治,间隔7d喷1次,连喷施2~3次。苗期地下害虫可每667m2用90%敌百虫0.5kg,加水2.5~5.0kg拌入50kg麦麸或菜帮等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入田间进行防治;玉米螟可采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也可根据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地使用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收获前15d内禁止喷施任何农药。

3.2.9 收获 乳熟后期至蜡熟初期收获,植株含水量在65%~70%为最佳收获期。田间留茬高度以15~25cm为宜。

3.3 大豆种植技术要点

3.3.1 选配良种 带状套作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的中迟熟夏大豆品种,如贡选一号、南豆12号,或适宜当地的地方品种,或鲜食大豆品种,如浙鲜5号、浙农6号等。

3.3.2 宽行套种 青贮玉米预留的宽行内种2~4行大豆(行距0.30~0.35m),玉米与大豆间距0.60~0.65m。大豆株距0.10~0.12m,每667m2植密度1万株左右。鲜食大豆株距8~10cm,每667m2植密度2万株左右。

3.3.3 播期 套种夏大豆应6月上旬前抢墒播种。

3.3.4 防除杂草 采用人工或化学除草,化学除草以苗前封闭除草为主。播后苗前,每667m2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80~100mL;苗后5~6片复叶,每667m2喷施5%精喹禾灵乳油25ml除草。

3.3.5 施肥 以磷钾肥为主,每667m2可施五氧化二磷3~5kg、氧化钾3~5kg。在大豆初花期,可根据田间长势追施纯氮2~3kg。也可将大豆底肥与玉米追肥合并施用,氮肥的施用量较常规用量每667m2减少4kg。

3.3.6 化学控旺 对生长较旺的大豆,在分枝期或初花期每667m2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g喷施茎叶。

3.3.7 病虫防控 以防治豆杆黑潜蝇、红蜘蛛、蜗牛、象甲、斜纹夜蛾、豆荚螟,以及疫霉根腐病、病毒病等为主,首选诱抗和生物防治技术,其次结合施用化学防治技术。其中豆杆黑潜蝇可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防治;红蜘蛛可每667m2用73%灭螨净3000倍液等防治;蜗牛可每667m2用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40~50g等防治;象甲可每667m2用20%三唑磷乳油120mL或3.2%甲维盐氯氰40~60mL等防治;斜纹夜蛾、豆荚螟可每667m2用1%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稀释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稀释液等防治;疫霉根腐病可每667m2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等防治;病毒病可通过控制蚜虫传播来进行防治。

3.3.8 收获 普通大豆于叶片落净,豆粒全部归圆时即可收获。鲜食大豆在开花结荚后30~35d,籽粒鲜嫩,80%充实,豆荚饱满,豆荚外观由青绿转浅绿时即可采收上市。

猜你喜欢
大叶青菜产值
青菜新品种介绍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青菜新品种介绍
种青菜
虫见大叶
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及其机制
拔青菜啦
大叶落地生根及其盆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