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砖建筑中砖的表现力分析★

2019-02-15 04:01
山西建筑 2019年8期
关键词:砌筑墙面建筑师

刘 斌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砖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建筑材料之一,砖建筑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巨大的体量和规模,其建造水平和砌筑研究曾经达到过较高的高度。但随着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发展,建筑师有了更多的选择,大多转向了更易表达设计理念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逐渐遗忘了砖材料的形式魅力。但同时也不乏优秀的建筑师热衷以砖为创作素材,设计了许多兼具地域性和现代性的砖建筑,成为建筑史上一个个明亮的“坐标点”[1]。“现代砖建筑”一词近年来常常被人提及,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建筑分类。

1 现代砖建筑

20世纪初至今,国内外对于砖建筑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砖材料的结构、造型、构造、表皮以及对地域文化内涵的表达,其中德国普法伊费尔的《砌体结构手册》系统地介绍了砖建筑的构造、结构、砌法以及其他细部设计[2],是鲜有的对砖建筑的专门性理论研究。建筑实践方面,以阿尔瓦·阿尔托、路易斯康、马里奥·博塔为代表的一些北欧和美国建筑师坚持以砖为设计素材,尊重材料本身的特性,不断进行实验,创作了一批既能体现材料自身价值又能给人以强烈视觉和触觉冲击的优秀作品。20世纪80年代,韩国掀起现代砖建筑的热潮,建筑界对砖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挖掘了现代砖建筑的更多变化和巨大潜力[1]。

伴随着“世界多元”和“文化自信”的思潮,我国当代建筑界开始对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研究与实践[2],具有浓烈地域文化属性的砖材料被建筑师重新拾起,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建筑创作。由于砖材料本身“颗粒化”的存在形式和“抗压不抗拉”的力学特性,很难单独实现大跨度和大体量的建筑形态,砖建筑便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实体意义”的砖建筑,即砖砌体结构建筑,建筑表面不以其他材料饰面;二是“表皮意义”的砖建筑[3],此类建筑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用轻质砌块做填充墙,表面抹灰后镶贴面砖(如陶制劈开砖),用模仿砖块的尺寸和砌法拼贴出类似砌筑的表皮效果。

现代砖建筑摆脱了结构的束缚,砖砌体不再作为承重构件,建筑师利用新型结构材料搭设骨架,砖材料的形式之美有了更大的展现空间。

2 砖材料的特征

砖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人工建筑材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都经历了类似的实验与改进,形成了符合其本身材料属性的各种特征。

力学性能——砖材料具有优良的抗压性能,砖砌体是典型的抗压构件,符合了建筑物主要的纵向受力特征。而其“抗弯折能力弱”的力学特性也驱使着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不断对砖建筑的支撑方式进行探索,创造了拱券、穹顶、肋等辉煌的建筑结构体系。

透气性——砖是由黏土在高温中烧结而成,内部会产生大量细微的贯穿性孔道和气泡,为空气和水蒸气的流通提供了通道,砖墙可调节建筑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模数与尺寸——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砖作为一种定形的建筑材料,其尺寸逐渐演变成符合建筑物细部构造设计的固定模数,提高了建造速度和协同性。砖的尺寸适合手的抓取,砖建筑能天然地给人以“人工操作”的亲切感,其表面坚硬平整,适合大面积整墙的砌筑,砖与砖之间灰缝的调整也易于形成各种曲线和弧度,为建筑师的创作提高较大的空间。

色彩——黏土中的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在砖表面形成渐变的颜色,每块砖的颜色也略有不同。各地区的黏土成分不同,加之火焰气氛的控制,呈现出迥异的表面色彩,砖的长期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文化特征。

砖的材料特征使其在建筑设计中凸显出特有的表达优势。“颗粒化”的尺寸特征可通过各种砌法形成点、线、面、体,这种明显的可塑性彰显出建筑物的秩序感;砖的抗压性使其在形成抗压构件(如墙、柱)时表现出浑厚和稳定,在形成抗拉构件(如拱券)时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差;砖表面粗糙的质感和渐变的色彩在光影的配合下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利用灰缝的调节可形成一张连续的“网”;其表面色彩的“地域性烙印”也让人们产生对地域文化的回忆和认同。

3 现代砖建筑中砖的表现力

3.1 传统砌法的创新

砖的传统砌法是指墙体砌筑中的“丁顺排列”和拱券的砌法。现代砖建筑解决了承重问题,建筑师可在墙面和拱券中进行砌法的创新,不必严格遵循力学的要求,甚至在建筑表皮进行实验与创作。

砖建筑的长期发展创造出各种砌法和组合方式,《砌体结构手册》一书将其细分为英式砌法、英式十字砌法、美式砌法、哥特式砌法、西里西亚砌法、佛兰密斯砌法等很多种类。砖的砌法最终以砖缝形成的“网”呈现给观者,当代的建筑师便将此作为构成训练的“试验场”,脱离了承重限制的砖墙也变成了“勾勒”各种形式法则的“画布”。

位于陕西西安周边的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现代陶艺家展览作品的场所,场馆的设计为各国的建筑师开辟了一个重温砌筑法则的“游乐场”。主馆(中国馆)由两个反差较大的形体组成:主展厅是一个巨大的砖砌穹窿,顶部正中有一个圆形洞口,光线从洞口进入,均匀地笼罩着整个空间;两个平行布置的狭长展厅由一系列相互嵌套的砖拱组成,看起来像将一个修长的陶罐一分为二躺在地上[4]。整个建筑的外表面平整,所有的拱和肋都向内裸露,将砖的受力状况展露无余。斯堪的纳维亚馆采用型钢和混凝土作为支撑体系,钢架玻璃形成的入口面对太阳的方向,做成高瘦的尖屋顶,体现了北欧特有的建筑元素,阳光穿过玻璃洒向室内,让人体会到北欧寒冷地区的人们对阳光的特殊感情。与主馆不同的是其墙面用专门烧制的深红色砖片(劈开砖)铺贴,覆盖了陕西本地红砖的粉色,营造出类似北欧砖建筑的氛围。建筑师在建筑表皮进行了丰富的创作,反贴的劈开砖露出挂灰条,配合自由的拼贴方向在墙面上形成了走向各异的线条;蓝白相间的釉面砖形成的马赛克效果与反贴砖片造成的粗糙质感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3.2 地域文化情怀

砖是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建筑材料,各地区黏土成分和烧结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砖也不尽相同。在某些有砖石建造传统的地区,砖建筑能在某种程度上唤起人们对地域历史的回忆,古老的砖和现代艺术的构成手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建筑。

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作为提契诺学派的主要代表,他在创作中坚持将欧洲传统的砌筑工艺、北欧的地域特征和现代美学法则相结合[5]。贝林佐纳电信大楼的墙体分为钢筋混凝土承重内墙和砖砌的装饰性外墙两层,建筑呈横向布置,立面由简洁的直线和弧线形成流畅的边界,与远处的山脊线缓缓交接,彰显出厚重感和稳定性。博塔利用砖的进退砌筑在墙面形成光影线条,这些线条又被规律排布的窗洞打断,变成明显的虚线;墙面的急转造成实体的切割,在高纬度地区明亮的阳光下形成浓厚的阴影;外墙的窗洞也被控制在较小的尺寸,阐述着生活在封闭室内的传统北欧人对阳光的复杂情感。

乌鲁木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一个具有浓厚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商业建筑群。建筑外墙普遍采用陶砖装饰,这种砖是用喀什粘土砖改良后的耐火砖[6],吸水率和强度更适合乌鲁木齐的气候与使用环境,由于含铁量低,砖呈浅红色偏土黄,建筑的颜色很像新疆当地的生土建筑。表面粗糙的砖通过大量有规律砌筑,建筑表面色彩呈现微妙变化,再与外露的白色混凝土结合,营造出一种现代感和统一性。建筑中的伊斯兰建筑符号都经过了现代美学的改装,砖砌的尖拱窗洞变化出不同的立体样式,在墙面上形成明显的投影,整块的玻璃窗反射天空的影像活跃了墙面;矩形窗洞采用叠涩砌法,层层退后,丰富了墙面的视觉;作为建筑群的精神中心,观光塔用砖丁面外露砌筑而成,坚固而庄严,柱身砌成各种民族纹样和浮雕。设计总负责人王小东强调“这是一座现代的建筑,必须满足现代建筑的一切现代功能”,设计者没有滥用符号,严格遵循减法原则,尽可能简化建筑语言使其纯净[7],仅用了伊斯兰建筑中简洁的几何体,做到“统一的简约中透出丰富的变化”,使建筑形体错落有致,光影效果明显,雕塑感很强[8]。

4 结语

砖作为一种易获取和廉价的传统材料,已经完成了从承重到装饰的转变,其“颗粒化”和“差异化”的特征成为工业材料无法替代的形式表达优势。随着建筑界地域主义思潮和大量的本土建筑创作,兼具的地域文化属性和形式表达功能的砖能将会受到更多关注,我相信只要继续挖掘砖的材料特性,尊重砖的自身存在需求,更多优秀的现代砖建筑将呈现给我们。

猜你喜欢
砌筑墙面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开关的美丽衣裳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内衬砌筑新工艺在熟料回转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