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华文
(沂水县久远水利水电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山东 沂水 276400)
沂水县位于沂蒙山区北部沂山山脉南侧,总面积2434.8km2,境内有大小河流622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6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62亿m3,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80m3,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沂水县坚持走“沟引提灌、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的路子,主要是对一些小型河流进行行了重点整治,拦蓄了部分水源,建设了一大批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灌溉体系,据统计,全县现有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40座,塘坝1136座,水电站5座,电力提灌站320座,机电井126557眼,蓄水池3160处,水窖10530个,其它小型工程设施10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达4万hm2。
目前,全县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报废工程多,服务农业和抗灾的能力日趋减弱,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突出。农村近90%的小灌溉渠道都是土渠,有的渠段渗漏、阻水等现象严重,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入较差村庄的水利设施,因资金匮乏,一直无力维修。
村庄自筹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比较困难,一些可以自行修复的农村水利设施也没有修复;各级农田水利建设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部分村庄河坝被水冲毁,一直未修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有些病险水库未进行除险加固,无法蓄水,旱灾频繁发生,经济效益和防洪效益都得不到发挥。
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发展方式和经营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时,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非农收入比重明显上升,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参与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投入政策、组织方式、管理模式都面临新的挑战。另外,多数群众算经济账,不主动或被动灌溉,导致农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
沂水县农业节水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村庄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不高,水资源不足与灌溉用水浪费并存,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虽然建设了大片现代节水工程设施,但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加之山丘面积较大,丘陵地较多,截至2018年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05。
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的资金需求。继续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争取2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确保足额计提、定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加快推进已纳入国家山洪沟治理规划的峙密河流域工程的治理,争取年内完成工程立项审批并开工建设;加快第一、二批全县重点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在2019年汛期前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积极实施2014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灾害能力;建立县级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体系,基本消除影响防洪安全的突出隐患。
通过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明晰工程产权为核心,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以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为重点,放开建设权,出让资产权,转换经营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效益,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沂水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利用2~3年时间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效益。
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适时出台“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发动各乡镇积极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因地制宜地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有效提高全县特别是山丘区农田的灌溉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制定出台财政奖补政策,积极使用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引导各乡镇进行河道整治、塘坝整修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