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陈炉古镇复兴重构

2019-02-15 02:05刘云铎
山西建筑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居古镇陶瓷

刘云铎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陈炉古镇地处陕西省铜川市市区东南20 km,是目前唯一仍在烧造的耀州瓷场,有着1400多年的陶瓷烧制历史,堪称“东方古陶瓷的活化石”。“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其保护开发带来了重大机遇,要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以新理念、新路径推进保护开发。

1 乡村振兴与陈炉文化古镇保护开发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的背景和内涵

乡村是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2 陶瓷文化特色产业是陈炉古镇的振兴所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陈炉古镇因其独特古村落布局和建筑风格,以及陶瓷文化遗迹,成为其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得天独厚优势,也是其实现振兴的根本所在。

2 陈炉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2.1 独特的耀瓷“活化石”

陈炉古镇有国内唯一遗存“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窑场,留存大量的烧瓷作坊遗迹,有“渭北瓷都”之称。2006年,陈炉古窑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陈炉古镇入选第四批全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2 质朴的古村落

当地居民以手工烧制陶瓷立业传家,他们因瓷而聚,依瓷而居,用陶瓷材料搭建建筑、装饰庭院、铺设道路、修建公共设施等,形成具有陶瓷文化特色的建筑环境、建筑风格和村落群,传承了千年烧陶人的思想和生活印迹,其独特性具有极高的研究开发价值(见图1)。

图1 陈炉村落全貌

2.3 传统的民居建筑

典型的黄土丘陵残塬地貌造就了陈炉古镇的窑洞民居群。建筑材料多是就地取材,用陶瓷器具、残片或烧造工具等作为装饰陪衬,用废旧匣钵和黑缸砌成的“罐罐墙”,极富地域特色,已成为古镇的标志性符号。“建筑总是渗透着民族精神”,古镇独具地域性和文化性建筑的保护开发价值不言而喻(见图2,图3)。

图2 陈炉民居建筑群

图3 “罐罐墙”与瓷片路

2.4 鲜活的民俗文化

居民家用瓷器纹饰图案多取材民俗,如五毒、喜鹊登梅(见图4);窑神庙是烧瓷人的重要祭祀场所;传统庙会、秦腔、社火、秧歌等表演,承载着商业活动和民间艺术;象征家族宗亲关系任家祠堂、孟家祠堂等,每年都有祭祀活动。这些构成了他们的精神家园,成为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图5)。

图4 瓷器纹饰墙

图5 村民祭祖仪式

3 陈炉古镇保护开发现状

3.1 规划编制情况

先后编制了《陈炉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陈炉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陈炉古镇生态博物馆保护利用规划》,以景区“四堡”为核心的“二心五区”空间总体分区布局,明确了管网及道路、功能区域布局、项目建设风格、生态屏障等,绘制了古镇文化旅游发展蓝图。

3.2 基础设施建设及景区开发情况

修复罐罐墙10 000余平方米,瓷片路12 000 m,修缮清代门楼1座、清代民居3户,实施了文化层、明琉璃瓦遗址保护大厅、耀州窑陈炉博物馆等文物保护项目。建成核心景区旅游环线、排洪排水、亮化绿化工程,停车场、星级公厕、环卫设施等,服务能力提升。

3.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兴办了陶瓷手工作坊、陶吧体验、陶坊住宿,发展配套辅助服务等项目。目前发展陶瓷作坊21家、陶家乐20家、陶吧7家、陶坊住宿18家、服务商铺32户。2017年底,实现接待游客7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9亿元。

4 陈炉古镇保护开发的困境

4.1 财力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稳定、持久的财政投入机制和有力的融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区衔接不畅,商业设施不完善;观光、娱乐的项目缺乏等,与高品质文化旅游开发不相适应。

4.2 重建设轻环境,活态文化保护欠缺

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建设与传承的关系,多维动态保护与开发不足。重视建筑修缮和改造,缺少对民俗民风、人文精神等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提炼。古旧民居、旧作坊和传统制瓷业的活态保护不足,古镇村落人口老龄化,缺少“烟火气”滋养,有”空心化”的现象。

4.3 村民参与融合度欠缺,与乡村振兴契合不紧

重大开发建设事项村民没有话语权;民居、庭院、作坊遗址等私有资源未能融入整体发展;缺乏对民俗、烧瓷工艺传承人的培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利用层次较低。开发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不紧密,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效果不明显。

4.4 职能交叉条块分割,保障运行架构待完善

开发管理分别由市政府派出机构、区镇政府负责,形成了三级机构管理运行机制,责任主体及管辖权限交织,决策议事缺乏权威性,执行层级有条块分割的现象。

5 陈炉古镇振兴的机遇

5.1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实施和陕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将辐射到铜川及陈炉古镇,便于“走出去,引进来”,形成人流物流技术流,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这必将成为陈炉古镇的发展的大趋势。

5.2 “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发展机遇

实施“乡村振兴”,是国家消除城乡“二元分割”的重大战略部署,而陈炉古镇陶瓷历史文化保护开发,正好契合了“乡村振兴”要求,必将获得国家政策资金和社会各方的关注支持。

6 陈炉古镇保护开发振兴的路径

6.1 保护开发建设的目标定位

陈炉古镇的振兴要立足厚重的陶瓷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陶瓷粘土资源,依托文化名镇保护,实施旅游开发,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具体目标是:建成以陶瓷文化为核心,集陶瓷生产遗迹保护与展示、陶瓷工艺传承与体验、陶瓷产品生产与研发、特色民俗展示与展演、艺术家创作与教学、城市休闲与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古镇。

6.2 保护开发建设的原则

1)保护优先的原则,要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整体性保护陈炉古镇文化遗迹的“古建民居+自然环境+历史氛围”,既保护乡土地域景观,又保护民居、宗祠、瓷冢沉积等物质景观,还保护节庆、制瓷等生活景观,保持其完整性和原生态,做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保护。

2)凝炼文化内涵原则,充分挖掘陈炉古镇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内涵,研发体现特质又易于让旅游者体会其内涵、符合大众欣赏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求知需求,扩大影响力。

3)合理利用原则,寻找原生态和商业文明、文化保护和市场开发的平衡点,防止简单被动地保护,更要避免过度开发利用。同时以开发反哺保护,延续其文化的生命力。

4)政府主导原则,由政府担负保护开发主责,总揽制订和监督实施保护开发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协调组织企业、村民和相关机构合理参与,确保保护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6.3 保护开发建设路径

1)加强策划融资招商,发挥政府主体投资作用,解除资金瓶颈问题。同时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保护开发建设方案,搭建融资招商平台,引进一批既富有文化特色、利于产业聚集,又能带动乡村振兴的产业项目。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性改造古镇村落古巷道、旧作坊、老庭院等,尽量维持“罐罐墙”和“瓷片路”原状。按照与古镇建筑风格相协调的标准,另辟新址规划建设必要的新设施,如餐馆、旅店等,以满足村民和游客需求。

3)保持特色村落风貌,注重古镇的活态保护,激励原住民尤其是年轻人主动传承传统技艺,把老物件、老手艺、农家土菜、绝活工艺、民俗、戏曲等都纳入旅游要素,以鲜明的文化特征、独特的文化体验吸引游客,传播传统文明。

4)创建村民融合开发机制,组建古镇保护开发建设联合体,将古镇陶瓷文化资源变为资金,将村民的民居建筑、陶瓷作坊、古瓷窑址等资产变为股份,让村民变为古镇开发的股民,盘活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市场价值,促进村民就业与增收,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升级。

5)创新管理经营理念及模式,组建由规划建设部门、规划设计院、高校专家组成的规划管理委员会。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建筑实行规划师或总建筑师制度。通过产业模式创新、利益收入分配创新等,解决当地村民自有旧庭院、旧建筑、手工作坊、传统技艺等参与经营和收益的产权困扰问题,实现多方协作,互惠共赢。

7 结语

陈炉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实质在于:实现文化复兴、产业经济、人居环境建设三维“循环链”的健康持续发展。因而,在陈炉的保护与复兴中,以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创新区域产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建设活力美丽乡村的主要途径,也是激活陈炉古镇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民居古镇陶瓷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陶瓷艺术作品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