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俊伶 通讯员/胡年军 刘元林
法治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社会稳定的“定海针”,是制约权力的“铁笼子”,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护航广安号发展巨轮稳健前行。广安市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法治广安”建设实施意见,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深化法治实践,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广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治示范县(市、区)、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等法治示范创建活动,促进全市各行各业依法治理。夯实司法所基层法治建设根基,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法治问题。
领导检查岳池县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规范行政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行阳光复议,加强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强化行政监督,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普法宣讲活动启动仪式
全面推行“法律七进”清单+责任制,构建法治良序,大力加强示范点建设,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等工作机制,强化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的普法责任。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行“法润賨州+N+”普法新模式,加强智能普法建设,构建全媒体普法矩阵,创新开展“法润賨州·与你同行”“法治文艺进万家”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打响叫亮广安普法品牌。
广安市全面推进法治体系建设,夯实公共法律服务载体,同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确保群众“到一个窗口、用一个APP、打一个电话”就能获得有效法律服务。建立涵盖市、县、乡、村四级“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市、县两级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面推行“3+X”服务,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集中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模式。
持续深化“12348”公共法律热线服务,完善登记、交办、反馈等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全科”律师值班和24小时响应机制。通过建立电话值班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程序性、引导性服务。完善“法润賨州”APP公共法律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与“12348四川法网”等平台数据共享力度,逐步实现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一键查询,公证、鉴定一键预约,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一键申请等功能。
落实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持续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等专项援助活动,优化法律服务,逐步实现刑事案件辩护全覆盖。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法治扶贫”项目,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公共法律中心(工作站)严格落实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简化工作程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最多跑一次”。
完善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管理制度,强化行业监管,成立律师惩戒委员会。做好重大案件辩护代理指导。加强公证质量建设,运用公证质量信息监督系统,开展公证质量检查、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认定认可、能力验证,加强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监管。规范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服务收费管理,开展法律服务行业收费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市、县、乡、村、组、劝调员六级人民调解网络体系,着力规范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实施人民调解员培训“三年计划”,确保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加大与工商、环保等部门衔接,推动建立消费维权、环境保护等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加强部门联动,深化“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公调对接”等工作,建成“公调对接”工作室93个,推动形成调解合力。
全市专职人民调解员达210人,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市、县两级人民调解专家库,将各行业领域热心公益的人才纳入其中。同时,充分发挥一线人民调解员贴近基层作用,畅通纠纷信息获取渠道,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快速反应、信息反馈和重大社情报告等制度。
加强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实施调解试点,在法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建立律师调解工作室(中心)20个,为群众有效提供专业的调解渠道。在社情民意复杂、法律需求量大的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将生产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