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天蓝、地绿、水清、气新是人们来到通化的第一印象。通化市围绕建设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目标,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市、知识产权试点市、智慧城市试点市、国家火炬通化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医药)、国家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创新产业集群培育试点,通化医药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通化医药高新区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医药冠名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红色之城·康养通化”的厚重底蕴和产业支撑,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对完善智慧城市功能、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通化市委、市政府以建设产业城市、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宜居城市为总体目标。通化市处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艰巨任务,既有国家振兴东北的难得机遇,也有节能减排、经济转型等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制约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通化市必须采用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引入一种更加先进的理念以克服种种发展难题。通过学习研究其他城市的先进发展路线发现,建设智慧城市能够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走向智慧化,能够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能够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破除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枷锁,能够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治理资源,增强创新引领动力,提高城市的土地空间、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加快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破除信息孤岛现象。
通化市委、市政府着眼未来发展需要,决定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来发展建设智慧通化,努力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典范,于2014年成立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组,形成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各局委办与相关机构、企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组织保障机构,开始研究部署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战略,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通化进行实地考察与讨论,历时一年的时间,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通化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白皮书,与此同时,通化市本着“打造和实现强政、惠民、兴业”的目的,积极向国家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通化市此次申报涉及面广,包括政务、金融、医疗、交通、安全、物流等11个方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民生等多个层面,获得专家评审组的一致好评并批准通过,这标志着通化市正式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开启智慧通化建设新征程。
迈入“十三五”以来,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再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数字吉林”的号召,均体现出国家对于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通化市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全面建设更为多元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布局。2016年初,通化市成立了“通化市人民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指导管理服务中心”,下发了《关于整合全市信息化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各项工作陆续开展;2017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2017年重点项目,明确全年工作方向、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了信智大数据有限公司,为大数据建设和智慧城市融资提供专用平台。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经过4年不懈努力,建设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吉林省东南部云数据基地、居民卡五源计划、时空大数据云平台、政务云、智慧税务、智慧养老、智慧公安、智慧环保等项目陆续开展和完成。从项目数量、完成进展和实际效果上看,通化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到了“打造和实现强政、惠民、兴业”的要求,项目涵盖社会各个方面和层面,做到了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愿景。而通化智慧城市建设也在国内频频获奖——2017年荣获“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奖”、“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奖”;智慧养老项目获得“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奖”;智慧税务项目荣获“中国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奖”;通化政务云荣获联通集团“云帆奖”;2018年再获“中国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奖”等。这些奖项不仅展示了通化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表明了通化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心和力度,也是对通化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要求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要向着更高水准、更高质量、更加便民、更加智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回顾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走过的这条曲折路,总结通化市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为更好的建设智慧城市,通化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门组织召开会议,成立工作小组,市主要领导任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其他各单位主管任成员。成立工作组之后,工作组细化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并要求各单位要统筹协调、团结合作、齐抓共管。同时,市领导多次亲临工作第一线,为一线工作者送上问候,对他们的工作提出肯定,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性目标。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包括人才保障、财力保障、政策保障等等。在人才保障方面,通化市开启“千名学子归巢计划”,吸引集聚高校学子到通化创新创业、推动通化本土大学生返乡回报桑梓,保障本市人才后备力量。在财力保障方面,通化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上级申请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建设过程中不会因资金不足耽误整体建设进展。在政策保障方面,通化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的政策扶持倾斜,保证参与团体和个人积极性,加快总体建设速度。
相比于国外的一些城市和国内的一线城市,通化市的智慧城市发展相对较晚,这就给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建设初期顶层设计阶段,工作组参观考察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通化实地参观考察,为通化智慧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工作组结合其他城市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根据通化市本地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规划出一条属于通化市独有和特有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现在通化市智慧城市已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领跑的模范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核心是信息,而怎么把海量信息融会贯通作用于各个领域也是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一大难关。为更好的做好数据融合统一的工作,通化市政府与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合作并签署《吉林省东南部云数据基地技术服务框架协议书》,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负责在通化市投资建设吉林省东南部云数据基地,同时通化市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做好数据目录归类工作,及时上报工作进度,确保数据融合工作顺利进行。在这项工作完成之后,通化市各类数据上云上网,真正达到了“强政、惠民、兴业”的目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具体的项目,例如智慧养老、智慧税务、智慧医疗等项目,政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鼓励各企业积极竞标,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政府和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通化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预计利用5年到7年的时间,实现全市5G网络覆盖,智慧政务和民生等领域相关项目达到产业规模,实现和谐平安的现代化智慧边境城市,实现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宜居宜旅的普惠化智慧生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