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井然
2019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寒冷的一年,常规战争和贸易战此起彼伏,猪肉价格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升。大环境的艰难让很多人进入了日趋保守的生活状态,自然而然的,车市咋样也就不难想象了。
我记得有一个说法,越是艰难的时刻,传统制造业就越颓势,与之相对的娱乐产业就会越红火。所以当我们看到车市这么艰难的时候,流量明星和粉丝经济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依旧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既然有冷有热,那我为什么还是在标题里就说今年的冬天有点冷呢?当然还是因为娱乐毕竟是一个相对廉价的产业,人们花不起大钱,花点小钱找找乐子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当人们只把钱花在了这些不那么“实在”的地方以后,真正需要消费带动的,需要大钱的地方就会感到寒风瑟瑟了。作为汽车产业这个大领域的下游,我们早就已经感觉到了寒冷。这个说法我在以往的卷首里也多次说到了,可真到年底回头看时,才發现今年的冷不同往年,是一种看不到头的冷。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真的有一些新势力和实力弱的自主品牌撑不住了,一些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外资品牌也有一些把自己干挺的。此外,从我们看到的各种上市新车产品上来看,尽管外观看起来依然还是光鲜亮丽,可是真正的内在水平,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缩水。比如内饰材质上的缩水,比如由于测试不到位产生的隐患,比如降成本导致的做工水平降低。对普通车主来说,这些问题是极难发现的,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在这方面省下的成本却是实实在在的。本来车厂降成本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这么多年来车价的持续降低才让更多人过上了有车的生活。问题是凡事都有个度,做的超过了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说不定还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比如去年奔驰减震器出现问题后的召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召回后数以亿计的损失最终还是要让消费者买单的。今年类似的事情也有不少。我相信任何一个严肃造车的企业都知道什么成本该减,什么成本能减,偏偏出的这些事情却让人看到了一种不计代价的降成本,这其中的原因就非常值得回味了。
按照我的理解,最近这些日子,准车主们的钱袋子都比较紧,对于价格的敏感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间,所以车企的价格战打得也是异常激烈,早已经忘记维护品牌形象,和一些能够见微知著的小细节。价格战越激烈,产品成本越被限制,品质越得不到保证,这让整个行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当这种循环到了一定地步,与其下功夫提升产品质量还不如在网上雇一些水军对销量提升作用更大。现阶段一些企业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作为传统媒体行业从业者,我们也是靠广告吃饭,但是有些时候看到或是感受到这些突破以往底线的事情,尽管早已经有心理准备,还是不由自主感到深深的寒意。
我想,这股冷风还是会继续刮一段时间,汽车行业虽大,可还是会受到更大的趋势的影响。明年,一些传统车企将会正式转身进入新能源车行业。这意味着很多想要弯道超车的新企业迎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说现如今的情势对我们来说是感到寒冷,那么对于还没有真正准备好的那些企业来说,真正的冰河时代已经近在眼前,能不能挺过去,真的是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