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航保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2-14 05:56孔玫
珠江水运 2019年23期
关键词:建设

孔玫

摘 要:本文在分析航海保障事业面临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得出了智能航保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推进建设智能航保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智能航保 紧迫 建设

1.背景

国际上,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已经纳入IMO工作计划,ENAV委员会也已经成立了研究智能航运等新技术的工作组,e航海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并发挥巨大作用。国内,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强势登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海事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以“智慧港口”和“智能船舶”为代表的智能航运建设渐入佳境,这对提供支撑和保障的航海保障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这标志着航海保障进入新时代,传统航海保障急需转型升级,智能航保建设迫在眉睫。

2.智能航保

智能航保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全面感知船舶航行密切相关的各种导助航信息、环境信息,并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等,实现航海保障的智能化运行、船舶航行安全的智能化保障和服务,以使船舶航行更安全、航运更便捷。如何建设智能航保,值得思考和研究:

3.智能航保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3.1全面分析智能航运对航海保障服务的需求

航海保障的最直接用户是船舶,最终服务对象是航运,故智能航保建设便是为了服务智能船舶和智能航运。智能航运是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通信、传感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现代航运新业态,主要包括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运监管等5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智能航保与智能航运之间具有先天性的关联性,智能航保为智能航运提供可供分析、处理和决策的外部信息材料,智能航运发过来可以增强智能航保的执行效果。另外,智能船舶的自主航行技术对电子海图提出了精度和密度等方面的极高要求,还要求航保部门开发智能航线的数据库,传播提供海洋环境的及时信息等。因此,建设智能航保,必须充分、深入研究和分析智能船舶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执行等发展方向及具体需求,并以此为抓手和切入点,推进智能航保建设。

3.2高效推进智能航保顶层设计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指出要完成智能航运发展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思路和模式,建设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监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智能航保顶层设计不可或缺。

(1)编制智能航保建设计划。切实分析航海保障目前面临的形势和需求,深挖具备的优点和长处,查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方向、找准切入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智能航保建设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实施举措,为智能航保建设指明方向。

(2)细化专项计划。广泛开展航海保障服务效能评估,制定航海保障服务提升方案和工作举措,出台航海保障专项项目计划,可以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措,打造一个或者几个亮点项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推广应用,力争实现“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3)做好政策和技术的跟踪和研究。紧跟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智能航保研究与建设,智能航保建设需要与航海保障管理全过程融合,设施改造、系统研发、信息标准、智能监控、智能评估等。以智能管理为基础,进行流程设计改造升级;以智能保障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以多功能航标为载体,实施智能化模块设计配布;以智能信息导航为目标,适应无人驾驶新时代。

3.3加强航保法规标准建设

(1)现有航标法规标准层级过低,修订不及时,制定不完善,导致现势性较差,执行统一度不高,造成各末端环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另外,航海保障行政职能调整,航海保障和海事监管“一体两翼”融合发展,航标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等都对航保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尽快完善现有法规标准建设,不断推动制修订,推动实现航保制度现代化。

(2)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需求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质量体系和内控制度制修订,实现航海保障精细化管理,达到“提质增效”的良好状态。

3.4提升航保国际履约能力

(1)加强履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国内化工作,加强航海保障发展战略政策研究、国际履约与合作研究、现代化风险管理研究、规范化综合管理研究、应对强制审核研究等,持续完善航保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航保综合治理水平,职责清晰明确,运行规范高效。

(2)加强提案研究。总结并提炼我国航海保障工作特色、闪光点、新技术和新产品,做好航保履约提案编写,积极深入参与国际事务,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航保故事。

(3)强化履约人才培养,建立科学完善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调动履约工作的积极性,打造能履约专业高水平人才队伍。

3.5以科技创新带动智能航保建设

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兴起,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航海保障深度融合,已成为航保工作的重要发力点。

(1)密切跟踪并深入研究前瞻性技术。互联网+、大数据、5G通信、北斗导航定位、众包深测、VDES、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不断涌现,并发展迅猛,为航海保障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创造了新模式、新空间,也为智能航保建设提供的充分的实现途径和方式。

(2)推进自主科技创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技术的驱动,智能航保尤其如此。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航保事业深度融合,对照智能航保发展的目标,深入剖析存在的瓶颈和不足,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加强智能化研究,以技术驱动最终实现航海保障智能化。

(3)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平台。智能航保建设也要按照纲要的指导,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深入开展创业创新,组织高水平的科技论坛、论文大赛等活动,加大创新考核力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创新成果、创新资源的共享公用,推动智能航保建设进度。

3.6推动传统航保向智能化改造

新一轮发展表明,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现代化航保的必经之路。

(1)实施传统管理现代化改造。适应智能航运信息化服务需要,统筹航保信息化工作,建立航保服务和应急管理平台;开展星基AIS研究建设、AIS-R 模式示范建设、e-劳兰建设、研究 “互联网+航保” APP服务等。

(2)优化基础设施部局和建设。合理规划航标、测绘、通信等基层站点功能设置;适应智能船舶发展需要,推进航标码头设施智能靠泊技术改造和绿色节能改造等。

(3)加强装备现代化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重点推进新型多功能航标船、60米测量船、深远海测绘专用设备的建设;在广泛引用无人机、无人船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航海保障模式;研究航标船舶智能配布系统,实施智能化配布等。

3.7深化航标、测绘、通信融合发展

研究并促进航标、测绘、通信三者在机制、信息、平台等方面融合。对于服务智能船舶、智能航运,航海保障事业具有先天性的优势:航测部门可以通过扫测收集水深数据;航标在提供导助航服务的同时,又是天然的载体和平台,可以搭载各种智能设备,收集水文、潮汐、气象等及时信息;各类信息可以通过AIS 、VDES等通信手段进行传播。因此,在“做强航标、做大航测、做宽通信”的基础上,航标、测绘、通信可以进行无限量的融合,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效果,实现航保信息采集、整合、分析、传播等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保障,真正为智能船舶提供更为全面、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4.结语

總之,智能航保建设应瞄准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抢抓机遇,着力打造“四个一流”,努力打造“陆海空天底网”六位一体的智能航海保障服务,全面构建和完善现代综合助航体系,从而助推智能船舶、智能航运新业态发展,助力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参考文献:

[1]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19年.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