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清中期以来连云港盐业对淮盐经济的影响

2019-02-14 07:41张基益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盐场盐田淮北

张基益

[摘 要]连云港盐业在淮盐生产占据重要地位,从清中期以后逐渐成为淮盐的盐务中心,生产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关键词]连云港;盐业;地位;中心

[中图分类号]F429 [文献标识码]A

连云港古称海州,我国著名淮北盐场的所在地。连云港的淮盐生产历史起源于四千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间断,在淮盐历史的发展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本地盐场的名字一直用的是淮北盐场,加之宣传的原因,连云港盐业在淮盐的地位没有得到彰显。在淮盐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连云港盐业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对于淮盐的发展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的回答和明晰将丰富连云港的历史文化,彰显连云港盐业在淮盐经济中的地位,将有力地推动连云港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

连云港是近现代淮盐盐务的中心。从清朝中期以来,连云港逐渐成为淮盐盐务管理中心。1795年之前,明清两朝设两淮都转运使管理两淮盐务,下设通州分司、泰州分司、淮安分司.连云港地区设板浦场盐课司和徐渎场盐课司,隶属于淮安分司。1795年淮安分司移驻板浦,1763年淮安分司改为海州分司,这标志着连云港已成为淮盐管理的区域中心。1906年设置两淮盐政厅海州运判;1912年,民国废海州运判,设海州总场长;1913年民国财政部设海州稽核分所管理连云港地区盐业税收;1918年设北洋政府设两淮盐运使于扬州,在板浦设运副助两淮运使掌管淮北场产、运销;1931年,两淮盐运使移驻连云港板浦,扬州改为淮南运副,自此,连云港完全成为整个淮盐盐务管理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一直持续到1938年日本侵略者从连云港登陆。随着日本侵略中国,两淮盐务局从板浦内迁汉口。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府分别成立伪海州盐务管理局和华中盐有限业公司对淮北盐区直接管理。1948年中共华中工委成立了淮北盐特委专门管理淮北盐场工作,当年11月7日,淮北盐场全境解放,中共淮北盐场特区委、淮北盐务管理局等淮北盐场党政机构进驻连云港孙家山,随后移驻新浦。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元旦,合并苏南、苏北行署,恢复江苏省建制,淮北盐务管理局及其管辖的淮北盐特区并入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市),抗战时间成立的淮南盐务管理局撤销,淮南盐区废灶新垦,南通地区、盐城的东台、大丰地区海盐生产几乎全部结束。1958年为了解决紧缺的局面,全省又兴办了地方国营和集体所有的小盐场。1965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南通、如东、海门等地方国营盐场全部划归江苏省盐业公司领导,同年11月,盐城地区将射阳盐场全部移交省公司领导和管理。除了1958-1963年以外,一直都由淮北盐务局、江苏省盐业公司(二者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驻地都在新浦)直接管辖全省八大国营盐场。其中五个地处连云港市。这八大盐场不归地方管理,其治安、看病、就医、升学等都得受连云港市管理。一直到1991之前,江苏盐务的管理中心一直位于连云港市新浦。淮北盐务局盐场总医院、盐业科技报社、盐业建筑设计院,盐业招待所、淮北盐务局公安分局等盐业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分布于市中心区的东部。仅一个猴嘴镇就曾经有台北盐场、江苏省盐业学校、江苏省盐业研究所、盐区人民政府、淮北盐务局盐业运销站等机构,被誉为“江苏盐都”。可以说近二百五十年来,连云港一直是淮盐盐务管理中心,特别是在近一百年来,连云港地区处于江苏整个江苏淮盐盐务的核心地位。

连云港地区是近现代淮盐生产中心。清朝末年,淮南盐区海岸线大幅度东移,卤淡产薄,成本居高不下,据《盐务年鉴》记载,淮北盐成本每担0.25元,而淮盐盐出盐成本每担1.64元,淮南盐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以晒制为主的连云港盐业生产成本低、出盐周期短,产量大,在淮盐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得到提升,两淮盐业重心逐渐由淮南移到了淮北连云港,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淮盐盐运分司移驻连云港板浦并改为海州分司,也说明了连云港盐业生产地位的提升。由于淮南盐业产量难以满足需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两江总督兼盐政大臣端方集合几家大盐商在海州丰乐镇(今连云港灌云县洋桥镇)以东至灌河东铺设新池滩计1160份,成立了济南盐场(接济淮南盐产量不足之意),此时淮北盐区有四个盐场,即济南、板浦、中正、临兴四场,以连云港板浦为中心的淮北盐业渐兴盛起来,民国二年连云港地区产盐396万引,占整个淮盐产量的57.9%。连云港盐业甚至承担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的食盐供给。据汪伪时期政府档案资料载,1924——1947年连云港盐区产盐总量达6602557吨,年均287067吨多。其中民国23年(1934年)产盐324950吨。曾仰丰《中国盐政史·盐产》:“淮北各场产盐,均系晒制。平均年产约九百万担,占全国盐产总量百分之十八。淮南盐业年产仅有150万担,这十四年间,连云港地区盐产量占整个淮盐产量的90%。海州淮盐是民国经济的命脉,深受民国政府重视,民国二十一年(1932)九月七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在盐务署长朱廷祺陪同下,乘专机到淮北盐区视察,决定由财政部拨款140万元,用于建坨和疏浚河道等工程。1948年,连云港地区产盐20万吨,淮南地区6万吨,不足连云港地区的三分之一。建国初期,连云港地区(当时灌东盐场归属于连云港)的盐产量占整个淮盐总量的80%。1978年连云港地區的盐产量(不包含灌东盐场)占整个淮盐总量的67%。1998年还占近50%。近一百年来,连云港地区盐产量毫无争议的成为淮盐的生产中心。

连云港地区是近现代淮盐技术创新中心。连云港淮盐技术创新有历史传统,连云港地区在明朝就首开淮盐滩晒之先河,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居海州的原西海所镇守使丁德兴之侄丁永到连云港板浦任盐业督办,在任盐业督办期间,带领盐工探索改革延续几千年的煎法制盐,开始实践砖池晒盐,即用砖块和瓦片铺成砖池板晒盐。这一晒盐技术获得了成功,极大的节省了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海州盐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海盐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淮盐生产的迅速前进,奠定了淮盐在我国盐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

这种创新的精神和传统一直在传承,清朝后期,连云港地区的盐民在使用砖池的同时,还从从晒盐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泥池结晶工艺。这一工艺由于是对传统制盐技术的突破,威胁到既有的利益格局,遭到当时清政府的禁止。但由于其本身具有投资省、质量好和功效高的优越性,最后还是被推广和发展开来。清末民初,连云港盐区在此基础上诞生使用泥地结晶技术大型盐田——八卦滩盐田。八卦式盐田仿照古代八卦阵图铺筑而成。八封滩滩型的出现,较之砖池晒盐、淋卤板晒盐,大幅度提高滩涂资源、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率,节省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能力、经营水平和成盐质量。属盐业生产史上的重大创新。八卦式盐滩泥池结晶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江苏海盐的迅速发展,让连云港地区的盐业产量占据了淮盐产量的86%,确立了连云港盐业生产在淮盐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在八卦滩晒盐技术发明的以后几十年里,连云港地区的晒盐技术持续地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陆续出现了沙帽翅式盐田、怀中抱子式盐田、盘香转式盐田、珍珠卷帘式盐田、池滩八份双晒式盐田、淮北区大浦新式盐田等。这些生产技术提高和进步,确保了淮北盐业生产的稳固增长,巩固了古老淮盐的历史地位。

新中国建立以后,连云港地区先后进行了多次制盐技术的革新,对整个淮盐生产技术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我国海盐生产技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54年,大浦盐工朱景云发明“青苔皮”池板;1956年底,淮北盐场完成了集中纳潮储水工程;1958年推广和革新新对口式盐田晒盐技术;1960年连云港台南盐场领滩手杨再柏创造了“常年修滩,四季保养”的维保盐滩,改造旧滩的养滩技术,使得生产面积扩大4倍,产量增长了15倍,1961年开始,江苏盐业生产全面推广使用了该技术;1964年,学习长芦盐区“深、新、长”的结晶工艺,结合连云港市的地理条件保留“深、新、长”的同时,增加了“硬、清、净”三大要素。在边应用边创新的过程中,又创造出“三分一排”的操作经验。1966年开始改试验塑膜苫盖结池新技术,革新结晶工艺,开创了盐业生产的新时代;连云港盐业旧的结晶工艺上采用了薄晒勤扒,结晶池浅放卤的方法,这种工艺利用热量不充分,母液杂质难以分离,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当年3月,省制盐研究所在连云港地区大浦工区十四号滩试验开始试验塑苫结晶新技术,十月收盐,获每公亩单产十七吨的高产成绩。为了能成功地在全场推广这一技术成果,1967年又扩大试验,解决了生产中的一系列操作技术难题。塑苫结晶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太阳的热能而迅速生长、彻底分晒,达到稳产、高产,改变了几千年来海盐生产靠天吃饭的状态。这一试验的成功,为中国海盐结晶工艺改革闯出了新的途径,完全可以称为制盐技术改革的又一革命。塑苫结晶新技术很快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普及。这一技术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也是全国盐业生产技术史上的唯一国家级奖项。1975年年连云港盐区进行了“三化四集中”(盐田结构合理化,工艺科学化,生产机械化,纳潮、制卤、结晶、盐坨集中)技术实验,这种集纳潮、制卤、结晶为一片的集中模式,首先在连云港市区的台北盐场下属工区进行试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符合江苏海盐生产的实际条件,易于机械化生产,使盐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台北盐场海滨工区王寿明管理的滩口单元年产盐1530吨,成为全公司之首,也是淮北盐场单元超千吨的第一人,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劳模。从连云港盐业生产技术革新的历史可以看出,连云港盐业生产历史就是一部技术革新史,技术革新之密,技术影响之大,在中国海盐历史上实属罕见,几乎占据了整个淮盐技术革新的全部。

从清朝中期,连云港地区逐渐成为淮盐的经济中心,为淮盐的辉煌历史延续,为国计民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近一百年来,连云港地区的盐业生产处于淮盐生产的核心地位,在整个国家盐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是江苏乃至国家的盐业经济中心。连云港盐业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连云港淮盐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连云港是淮盐经济中心的佐证。这个历史地位连云港不应被淹没,连云港淮盐历史文化价值的彰显,势必对连云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參考文献]

[1] 《江苏盐业史略》编写组编.江苏盐业史略[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2] 江苏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省志盐业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设,1997.

[3] 《台北盐场志》编撰委员会编.台北盐场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志坚编著.淮盐今古[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5] 姚祥麟,姚欢欢.板浦春秋[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盐场盐田淮北
淮北市融入徐州都市圈产业对接路径研究
从盐田到沙田
浅谈额吉淖尔盐场的生产与运输情况
云南芒康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
洋浦千年古盐田
澜沧江畔 千年盐田
漫谈我国的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