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友
【摘要】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越来越深入,对教学模式的探究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如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深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越来越深入,对教学模式的探究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现代化教学追求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更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心甘情愿去学习,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得了最优的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生命的共同成长。如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深思。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彩色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这些插图的“留白”点与学科资源进行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利用信息技术融合音乐、画面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初读课文,图文结合,有身临其境之感,情绪自然而然被激起。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会去哪里游山玩水。学生们不由地说出了最美的地方——桂林漓江,学生心中的桂林是山美水美,山水甲天下。接着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与水的特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源,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他们入情入境地去感受,发挥想象,整体感知课文的主题思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又为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重点强调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语文阅读教学先训练语言,语言教学先培养语感,语感教学先有感情诵读,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是学生获得语感的途径。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读不是死读、呆读,教师要在学生的读中有艺术地融入信息技术,创设“读”的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教学《秋天的雨》一课,课文第四自然段描述的是深秋动植物准备过冬的热闹场景,文字妙趣横生,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以学定教,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创设表演读的情境:表演前配乐,让学生充分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角色,为自己出色的表演奠定基础;表演时,运用动画出示各种动物,让学生表演文中的角色,边表演边将书面化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表演读”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在美妙的配乐和表演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氛围轻松愉快。不需教师讲解,学生就已深入领悟文本之意境,语感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获得了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能在抽丝剥茧中理解文章的主旨,进而彰显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课题组发现,运用信息技术支撑创设的写作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灵感。
例如,《风筝》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候跟小伙伴一起做风筝、放风筝、风筝线断和找风筝的故事。讲到结尾处,我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整篇课文的脉络,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脉络后,课件出示:“课文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风筝会飞去哪里?会找到吗?”让学生在课件的指引下展开想象,把故事编下去。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议论开来。然后让一位学生起来回答,他说:“我跟小朋友往水磨坊奔去,急匆匆地冲向大门,可那只‘幸福鸟却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我们只能失望而归。吃晚饭时我想:‘幸福鸟你快出来吧!别再戏弄我。我吃了晚饭,急忙叫上小伙伴向树林跑去,忽然在手电筒的灯光照射下, 我们发现了那‘幸福鸟,它静静地挂在树枝上,轻轻地舞动,仿佛在说:‘快来救我!我们开心得手舞足蹈,想用棍子把风筝弄下来。一个小伙伴爬上树小心地把风筝拿下来。然后我们一起快乐地玩,玩得不亦乐乎,都不想回家,但是天黑了,大家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这就是孩子所编的找到风筝的故事。“故事还有别的结局吗?”我引导说。孩子们继续热烈地讨论。我让学生把今天所说的当作作业写下来。这样的信息技术支撑,把课文的主线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在课文主线的指引下续编故事时就不会跑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让语文阅读教学简而有效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教授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就是要实现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删繁就简,实现語文教学的简约、实用。新课程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课文的插图仅仅再现了冬季白雪笼盖的景象,其他的季节成了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学完课文,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拓展性情境:利用课件播放小兴安岭春、夏、秋的美丽景色,让学生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按照课文的描述,把它的景物画出来,并给自己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解说文字。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会认真地去读课文、品语言、创作、画画,这个过程是全感官的参与,是智育与美育的融合,是表达与创新的合作,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益处。
有时候,课件的巧妙渲染可以托起整个教学环节的重心,轻松地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实现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轻轻松松地学。
五、利用信息技术挖掘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发达的互联网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知识体系,小学语文教材毕竟只是语文学习的引子,教学时需要适时进行拓展延伸,这时信息技术就不可或缺。
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植物有很多种传播种子的方法,课文只介绍了其中的三种。自然界中的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数不胜数,作者仅用“很多很多”一词概括。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呢?此处空白留给学生极为广阔的空间。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通过“留白”情境的创设,学生充分交流,集思广益后,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将收集到的植物妈妈的办法的小视频或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总之,我们要充分地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贤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09):126-127.
[2]何荣杰.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02):108-110.
[3]徐振超.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运用策略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