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供肥性分析与供肥性调节技术

2019-02-14 07:41胡信海付琳琳韩繁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土壤

胡信海 付琳琳 韩繁旺

[摘 要]土壤的供肥性,土壤中各种速效养分,土壤中迟效养分的转化,土壤供肥性调节。

[关键词]土壤;供肥性;速效养分;迟效养分;调节技术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土壤的供肥性能是指土壤能够供应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速效养分的能力,它包括供给速效养分的数量、持续供应时间及各种迟效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的速率。

1 土壤中速效养分的数量

土壤中的速效养分是指土壤中所提供的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水溶态养分和交换态养分的总和,它能够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是作物获得丰产稳产的保证。

确定土壤供肥能力大小的数量指标,与不同的作物类型、作物产量水平、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的土壤类型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而异。参照文献:周鸣铮《中国的测土施肥》(部分摘录),表1,表2列出的山东、杭州代表性土壤及小麦、水稻农作物生长速效N、P、K的丰缺指标。该指标把作物获得最高产量地块的养分含量定位“极高”,把相对于最高产量90%-100%之间地块的养分含量定为“高”,相对产量90%-70%的定为“中”,70%-50%的定为“低”,小于50%定为“极低”。

表中指标数据相差较大,即使是同一方法、同一作物其差异仍较大。这是因为各大类土壤在性质、水分、气候以及管理水平等条件上均相差很远,导致其基本肥力不同。

土壤速效养分数量是表示土壤供肥性能的指标之一,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对于同一土样同一养分采用不同测试方法所测得的速效养分含量是不一致的,故而其测定值只是一个相对结果,还需要结合表1,表2丰缺指标,才能对其速效养分数量水平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2 迟效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的速率及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

土壤中的迟效养分是可以向速效养分转化的,作物能吸收未测出部分的养分,使作物实际养分吸收量可能大于化验测得的土壤速效养分数量。又由于土壤速效养分的固定和损失,测得的速效养分值有时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使作物吸收量小于测得值。也就是说靠各种测试方法测得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只是一个相对数值,并不能说明土壤供肥性的全部问题。土壤实际向作物提供的速效养分数量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测得值,我们把土壤实际速效养分供应量占测得值的比值叫做土壤养分的“校正系数”,校正系数可以通过空白实验获得:

校正系数=作物实际吸收养分量÷土壤测定养分含量

=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含量÷土壤测定养分含量

校正系数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其大小决定于养分在土壤中的有效化。损失及固定作用的强弱,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土壤迟效养分向速效养分转化的速率及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

3 土壤供肥性的调节

根据上面所述原因分析,土壤的实际供肥量应该按下式计算:

校正后的数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壤的供肥能力。由于土壤是一个有生物活性的复杂体系,内含的养分在微生物、酶、植物及外界因素等的共同作用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因此土壤养分测定值及校正系数也是在经常变化之中,不是固定值。农技人员在指导施肥时,一定要在作物栽种前采集土样,测得数值后制定施肥方案才具有指导意义。如果用于土壤诊断,或判断土壤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则可随时取样。

土壤供肥量由土壤养分测定值及校正系数二者确定,对土壤供肥性調节时应对影响二者的有关因素加以调控,才可见效。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土壤中各种养分的保存和损失、有效化和固定、累积以及消耗的矛盾。在加强累积和保持的基础上增加速效养分的数量、加快供肥速度,延长供肥的时间,使农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能够全面、充足、持续地供应。具体应用在生产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供肥性调节措施:

3.1 合理耕作,以耕促肥

对土层进行合理耕作,可以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效地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提高通透性性和蓄水保水能力,并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矿物质成分的风化释放和有机质的分解,从而使土壤有效养分显著增加。但过于频繁耕作,容易使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过快,而减少有机质的累积量,不利于养分的持续供应。

3.2 增施有机和无机肥料

有机肥料中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成分,经微生物分解后可逐渐释放出来,供应作物吸收。有机肥养分全面,供应持续时间长,并且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保肥性能,是提高土壤供肥性的基础。但有机肥养分含量较低,效果慢,需要和无机肥配合使用,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无机肥一般来说具有养分含量高、效果快的特点,可以迅速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的数量,及时供应农作物吸收。但无机肥营养成分不全面,持续供应时间较短。如果靠大量施用单一性无机肥,还会破坏土壤结构。故而必须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才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供肥性能。

就像老百姓常说的:“缺肥黄,肥多倒;肥好肥多施不好,庄家地里一把草;不多不少庄家好。”其中就生动地说明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合理施肥的依据是土壤的供肥性,确定土壤供肥性的简单方法是用土壤养分的快速化学测定法测定土壤各种速效养分的数量及养分校正系数,据此提出合理施肥的方案。

3.3 不同质地的土壤,选择不同的施肥方式

土壤具有良好的保肥性,是因为土壤能形成复合胶体,这种胶体有巨大的表面能量和带电性,对养分的吸收与释放起支配作用。由于各种土壤胶体组成不同,吸收和释放养分的能力也不一样,造成保肥、供肥性能不一样。

土壤质地较黏重,有机质含量较多的黏性土壤,或有机质多的土壤,保肥性能好,施入的肥料不易流失。这种土壤易发老苗,不发小苗。前期通过施用种肥、追肥,使苗期作物生长良好,中、后期土壤养分稳定释放供应,对整个生育期生长有利。

保肥能力差的砂性土和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可以在基肥中多施有机肥料,增加保肥、供肥能力,施用化肥要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流失,并注意后期作物脱肥现象的出现。

3.4 加强灌排管理,促进养分的有效化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可以改善土温和通透性,加强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促进矿质养分的释放及有机物质的矿质化,从而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在灌水多造成地里积水的情况下,土壤通气性差,土温低,土壤养分易淋失,养分的释放、供应较慢,甚至会产生还原性有害物质。所以土壤湿度过大时要及时排水,一般控制在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相对含水量60%-80%以内,水气热状况较为适宜,养分的释放供应速率有利于根系吸收。土壤干旱时施无机肥,则会造成土壤由于盐分浓度过高而发生反渗现象,使作物发生生理干旱,影响肥效的发挥甚至容易造成旱害。

3.5 消除障碍因素的影响

土壤酸碱度影响多种养分的存在形态和转化,土壤酸碱度过大,会促使铵态氮形成氨气而挥发。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酸碱度pH值关系也很密切,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土壤酸碱度pH值接近中性,会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

施肥量过大,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作物发生反渗现象产生生理性干旱,应通过冲洗排水措施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同时还要避免田间内涝积水。

在多雨季节,排水不良的的土壤会产生各种还原性物质,影响养分的吸收。比如:可使高价铁向亚铁、硝酸向亚硝酸、高价锰离子向低价锰离子等还原性转化,造成土壤中这些元素的有效态贮量减少,并会危害农作物根系发育。应该及时排水,增加土壤中空气容量,以消除还原物质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施春亮.耕地土壤供肥性调节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4(01).

[2] 张新婉.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的调节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9(02).

猜你喜欢
土壤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污染土壤热修复技术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论述
土壤妈妈的按摩师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苗圃地土壤管理
土壤的平行宇宙
土壤里的秘密王国
土壤来之不易
在石头上栽树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