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蒲公英种植技术的研究

2019-02-14 02:25鲁雪林吴哲王秀萍张晓东左咏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正交试验盐碱地种植技术

鲁雪林 吴哲 王秀萍 张晓东 左咏梅

摘  要: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蒲公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筛选出适于蒲公英生产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鲜叶产量最高的组合为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675kg/hm2、行距20cm、株距10cm;生物产量最高的组合为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675kg/hm2、行距30cm、株距10cm。

关键词:蒲公英;盐碱地;正交试验;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Q945.7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1-0057-0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andelion in Saline-alkali Land

Lu Xuelin et al.

(Institute of Coastal Agriculture,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Hebei Saline-alkali Land Gree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Tangshan  063299,China)

Abstract:Effects ofdifferent fertilizing methods and plantingdensities on the growth ofdandelion were studied by the orthogonaldesign of four factors with three levels (L934) to selec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s fordandelion produ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for fresh yield of leaves was 225kg KH2PO4 /hm2,675kg urea/hm2,20cm of line space and 10cm plant space;The optimal combination for the total biomass ofdandelion was 225kg KH2PO4 /hm2,675kg urea /hm2,30cm of line space and 10cm plant space.

Key words:Dandelion;Saline-alkali land;Orthogonaldesign;Cultivation technology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等,是一种适合于中国南北方栽培且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野生蔬菜,被国家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食品[1-5],作为大宗药材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以及饲料添加剂原料。孙长霞等采用不同溶剂提取蒲公英的有效成分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蒲公英等水提物及醇提物均具有抑菌作用[6]。胡先勤等研究了中草药提取物对鲫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7]。姜志强等研究了蒲公英等中草药添加剂对真鲷幼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等[8]。

目前在蒲公英耐盐性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有关盐碱地蒲公英种植技术的报道则不多。李银心等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耐盐蒲公英,已在含246mmol·L-1NaCl培养基上获得了再生植株[9]。张晓辉等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单盐及混合盐碱胁迫均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适当浓度的盐碱溶液胁迫有助于促进蒲公英的萌发出苗[10]。张新果等利用组培方法筛选获得了药蒲公英的耐盐愈伤组织,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研究,获得了耐1.5%NaCI溶液的药蒲公英变异体[11]。

蒲公英的利用历史虽然久远,但一直处于自然野生状态,随着对其利用价值的深入研究,近年蒲公英人工栽培悄然兴起。我国人工栽培的蒲公英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浙江等省区,大部分为药用生产,作为蔬菜生产的面积并不大[12-14]。蒲公英具有一定的耐盐性[15],是盐碱地特菜生产的首选品种[16],但目前关于人工栽种蒲公英的管理技术的报道并不多,对蒲公英平衡施肥及养分吸收的研究更是少见。在人工栽培中常常由于不合理的种植技术,不仅会引起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还会造成肥效降低,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17-19]。本研究拟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为充分高效利用滨海盐碱地资源,生产无公害蒲公英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东北大叶蒲公英(种子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生育期为80~90d,其特点为适应性强,叶片面积大,可以作为蔬菜收割鲜食。试验用肥料品种为:尿素:N含量为46%;磷酸二氢钾:P2O5含量为52%,K2O含量为32%。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曹妃甸区现代农业研究中心,试验地无霜期170~180d,终霜期一般在4月上旬到中旬,初霜日期一般在10月中旬出现。土壤为中度盐渍土,4月份土壤含盐量在0.3%~0.4%,土壤容重在1.4~1.6g/cm3,地下水埋深0.8~1.2m,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g/L,年降雨量600mm左右,具有滨海粘重盐碱土特征(表1)。每小区由塑料布隔开,防止各处理之间渗漏。

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L934]四元二次正交试验设计(见表2),共计9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宽3m,长4m。磷酸二氢钾(A)3水平为A1:150kg/hm2,A2:225kg/hm2,A3:300kg/hm2,全部底施。尿素(B)3水平为B1:225kg/hm2,B2:450kg/hm2,B3:675kg/hm2,施肥方式为底肥∶苗期追肥∶花期追肥为4∶4∶2。行距(C)3水平为C1:20cm,C2:25cm,C3:30cm。株距(D)3水平为D1:10cm,D2:15cm,D3:20cm。灌溉方式为微喷灌。田间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

试验于2018年5月15日营养盘育苗,2018年6月4日4片真叶时,选取大小均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按试验设计的株行距移栽。8月20日每小区随机挖取蒲公英全株10株并清洗干净,每小区测量10株蒲公英植株的最大叶片长度、最大叶片宽度、根长、根粗,求平均值。样品地上地下分别称取鲜重。地上地下分别随机抽取100g鲜样,置于65℃烘箱内烘48h,称重,用干鲜比折算出地上地下干重。

1.3 数据处理、统计和分析 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相关分析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和 SPSS13.0软件完成,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用 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蒲公英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4个因素对蒲公英叶长的影响较大,对叶宽、根长、根粗影响较小。处理1密度最大,其单株鲜叶重、干叶重最小,而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地下部分与此相类似,处理1、处理6密度大,其单株鲜根重、干根重小,与其他出差异较大,而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密度过大会对单株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蒲公英鲜叶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4个因素对蒲公英鲜叶产量的影响依次为磷酸二氢钾>株距>尿素>行距。处理6和处理9鲜叶产量高,差异显著性达0.05水平,两者株行距不同,但密度相同,为中等水平。处理3和处理7号鲜叶产量低,二者密度均较小,说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对鲜叶产量很重要,密度不能太小。通过分析结果,鲜叶产量达到最高的组合为A2B3C1D1。

2.3 不同处理对蒲公英鲜根产量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9的鲜根产量最高,处理3的鲜根产量最低,只有处理9与处理3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各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的密度最小,说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对鲜根产量很重要,密度不能太小。从极差可以看出,4个因素对蒲公英鲜根产量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株距>行距>磷酸二氢钾>尿素。通过分析结果鲜根产量达到的最优组合为A2B3C2D1。

2.4 不同处理对蒲公英生物产量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9的生物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5和处理6,处理3的最低,只有处理9、5、6与处理3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各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的密度最小,说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对生物产量很重要,密度不能太小。从极差可以看出,4个因素对蒲公英生物产量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株距>行距>磷酸二氢钾>尿素。通过分析结果,生物产量达到最高的组合为A2B3C2D1,即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675kg/hm2、行距30cm、株距10cm。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蒲公英的单株农艺性状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种植密度过大会对单株鲜叶重产生不良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蒲公英的鲜叶产量、鲜根产量及生物产量随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提高蒲公英的产量,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过量施用磷钾肥会引起生物产量的小幅下降,磷酸二氢钾作为底肥施入,是否会对蒲公英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問题还有待进一步进行验证。

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以采收鲜叶产量为目的的,最优组合为A2B3C1D1,即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45kg/hm2、行距20cm、株距10cm。生物产量达到最高的组合磷酸二氢钾15kg/hm2、尿素45kg/hm2、行距30cm、株距10cm。

蒲公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上试验结果只是第1年的数据,第2年及以后的生长情况必定会随着蒲公英营养体的增大而产生变化,合适的种植密度及追肥量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葛学军,林有润,翟大彤,等.中国蒲公英属植物的初步整理[J].植物研究,1998,18(4):377-397.

[2]林云,江林,蒋健,等.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8):42-47.

[3]谢沈阳,杨晓源,丁章贵,等.蒲公英的化学成份及其药理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S1):141-151.

[4]任凤山,刘宾,李硅风.蒲公英的营养与药用价值[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7):48-49.

[5]李喜风,孟璐.蒲公英现代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19-1721.

[6]孙长霞,童应凯,黄亮,等.蒲公英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研究[J].食品科技,2012,37(1):204-206.

[7]胡先勤,侯永清.中草药提取物对鲫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5:40-44.

[8]姜志强.中草药添加剂对真鲷幼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1):63-66.

[9]陈华,李银心.蒲公英研究进展和用生物技术培育耐盐蒲公英展望[J].植物学通报,2004,21(1):19-25.

[10]张晓晖,林辰壹.新疆野生蒲公英对4种盐混合胁迫响应[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2,35(5):384-387.

[11]张新果,李银心,陈华,等.药蒲公英耐1.5%NaCl变异体的筛选及特性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8,24(2):262-271.

[12]肖正春,张卫明.蒲公英的食用与栽培[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3):39-40.

[13]翟彦民,张秀玲,于成华.野生蔬菜蒲公英的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29,3540.

[14]李洪芳.蒲公英开发价值与人工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2 (22):64-65.

[15]刘雅辉等:蒲公英苗期盐胁迫反应及耐盐阈值的确定[J].西北农业学报,2017,26(8):1223-1229.

[16]赵可夫,张万钧,范海,等.改良和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壤的生物学措施[J].土壤通报,2001,3(s1):40-43.

[17]肖玫,杨进,草玉华,等.蒲公英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4):47-48.

[18]陈丹,李志洪,何从,等.蒲公英各器官的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2000,22(4):360-362.

[19]赵磊,杨延杰,林多.不同施氮量对蒲公英生长和品质、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S3):45-4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正交试验盐碱地种植技术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盐碱地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