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伟 李殿佐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2602)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更多形式的技术创新成果,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及学生动手能力素质的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通过技能大赛的平台,一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就业后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
目前工程造价赛项主要包括“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全国高校BIM算量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十届。在多年大赛参赛过程中,从大赛赛前准备,学生集中练习,教师实时指导,学生现场比赛等众多个环节,我们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亦带来诸多问题需要反思,但尚未对这一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章以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为主要契机,加以研究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构建,从而探讨赛教结合给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以理论课程为主,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与模式相比与技能大赛的需求匹配度不高,所以需要进行完善。
在对毕业生及企业技术人员的调研信息收集中,可以发现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中普遍存在计价不准确、程序不清晰、协作意识弱、上岗速度慢等若干突出的问题。
工程造价技能大赛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赛项很多,专业同时涵盖土建、安装两个不同方向,主要涉及的课程包括3门核心课程:《建筑工程预算和清单计价》《安装工程预算和清单计价》《装饰工程预算和清单计价》。
经过多次参赛,我们及时发现了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了适当调整,比如对建筑识图绘图教学任务进行调配,增加对图形的认知,同时改变在计量计价课程内容中传统的课时分配模式,引入大量实际工程图纸,配合广联达计量计价软件的灵活熟练运用,完成工程图纸预算文件的编制。三门核心课程已有的《建筑工程预算与清单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基本成型。我们目前需要对这一旧有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结合技能大赛的基本要求,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建筑工程预算和清单计价》《安装工程预算和清单计价》《装饰工程预算和清单计价》三门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将建筑、装饰、安装专业工程的预算与清单计价课程分别设置在第三、第四两个学期,经过实际运用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教学的连贯性特点,同时要兼顾各类技能大赛的举办时间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的人才方案设定,熟练工程造价所需的基本技能,从而形成“工艺做前提,识图为基础,计量是重点,计价为目标”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教学研究,将这一递进式教学模式,系统渗透到三门核心课程中。
通过多次参加的各类技能大赛,我们及时发现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出适当调整,如增加图纸识读的课时数,加入现场认识实习,为后续专业BIM计量计价做好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在计量计价课程中,改变传统理论教学的方法,加强实践操作过程,提高算量的准确度,同步结合业内权威算量计价软件提高计算效率。
技能大赛表面上看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但是究其根本,通过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备赛,需要在过程中明确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综合实践能力较强、服务于建设工程第一线的工程造价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技能大赛的平台,使更多的学生提高了技能,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大赛,掌握了造价基本技能,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对于专业教师,转换了教学思路与方式,推动教学,完善方案。如广联达高校毕业设计大赛不仅为全国建筑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的技能展示提供了平台,同时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如在大赛现场有若干企业积极投身参与,同时也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起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专业全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纳入与竞赛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以赛推变,以赛助改,形成全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为各类竞赛提供强有力基础,为竞赛引领教学、创新改变技能做准备,达到教学成效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