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妮
(垣曲县水利局,山西 垣曲 043700)
亳清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依托亳清河生态治理工程和瓦舍水库等主要资源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45 km2,其中水域面积4.6 km2。亳清河县城段2.7 km,设置8座壅水坝,形成水面10万m2,5万m2绿化,60余处活动场所,凉亭、花架、公园小品等供人们憩息。安装健身器材70余套、棋牌桌10套,供市民健身娱乐、布置公共厕所、垃圾桶等便民设施,设置5段湿地溪流景观,方便市民亲水,更好地亲近自然,特别是到了夏季,这里便成了孩子们的水上乐园,每天游园群众达万余人(次),同时吸引绛县、闻喜、济源等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亳清河水利风景区面向全社会开放,既丰富了民众生活、提升了民众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当地居民幸福感、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多渠道的广泛宣传,景区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游客人数连年递增,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服务民生,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标准,积极打造景观河、生态河、文化河、经济河。
为科学合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对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垣曲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垣编办发[2017]27号文,设立了垣曲县亳清河水利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
为保证水利风景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水利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依法履行水利风景区保护职责,进行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水工程的维护和水资源、水生态、水遗产以及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利风景区的资源和设施。严格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效益发挥。
为了加强景区的运营管理,景区管理服务中心根据《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实际,制订了《山西运城亳清河水利风景区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经营班组管理制度》《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山西运城亳清河水利风景区安全保护工作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治安保卫制度》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对科学、合理利用水利风景区的资源将发挥积极作用。
亳清河水利风景区建设,按照“生态修复、产业富民、农旅结合、全民参与”的总体思路,根据亳清河全流域的总体规划,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将水利风景区打造成集景观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展示、产业经济、防洪供水等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河、生态河、文化河、经济河。突出水生态保护,严格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率不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日益提升,水质不断优化,水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目前景区水质和生态环境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景区水质达到Ⅲ类水体。
全面启动亳清河垣曲段河道治理二期工程。依托“亳清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规划”,河道治理作为重要内容先行推进。2018年10月,实施了亳清河垣曲段河道治理二期工程,积极争取中央资金2 500万元,对亳清河8.25 km进行治理,工程建设主要内容:疏浚河道长度8.25 km,新建防洪堤8.324 km,新建生态护坡0.879 km,加固堤防6.966 km,砌石方量75 000 m3,修建支流入河口6处。该工程实施后,治理段河道防洪标准将达到20年一遇,彻底解决了两岸群众和企业的洪水之患,保护了沿河的新城、长直2个乡镇的8个村庄。保护区内1.01万人,453.33 hm2耕地的安全,同时将极大改善自然环境。
按照防洪优先、与景观结合、遵循河道自然生态、湿地展示的原则,规划设计了垣曲县亳清河县城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南延北伸工程,总治理长度为3.75 km。南北两段位于城区边缘,定位为城市郊野花园。以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为目的,河道内设湿地景观,溪流和跌水水面贯穿其中。北段设置6座跌水堰,南段设置10座跌水堰,通过对河道的调坡和清淤,每座跌水堰回水长度为50 m。设置休闲垂钓、田园风情、郊野体验、湿地科普、郊野慢跑及公园小品等。工程总投资约1.05亿元。
利用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将建设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措施手段,带动了地方山水生态旅游业、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在亳清河的沿线新城、皋落、长直、王茅4个乡镇,大力发展农家乐约15个、亲子采摘园5个、特色烧烤园3个、垂钓池14个、种植油用牡丹、花椒、油菜等多种特色农业。一方面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开展服务业也为当地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实施的亳清河垣曲段河道治理二期项目,安置150名贫困户参与施工,扩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据统计,沿线贫困户的年人均收入已增加到3 800元。深度融合现代农业与水文化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健康休闲养生产业,促进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增显。
出台了《关于开展河流和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的实施方案》。在长直段和王茅段新建滚水坝,修建21 km旅游观光道路,在河流两岸实施了266.67 hm2的荒山绿化,18 km生态修复防护林,栽植了山桃、山杏、黄连木等,高山花海、山水一体,打响了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结合河长制巡河工作的开展,组织水利局在职党员,在亳清河县城段开展“随手拍、马上改”小喇叭志愿者活动,全年共动员水利机关广大党员群众2 500余人次,同时团委、文明办、各社会团体1 800余人次,参与河道垃圾清除、杂木砍灌、绿化带清理等,及时制止遛狗、钓鱼、捞鱼、游泳、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极大地美化了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保护了水体生态,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针对河流岸线长、支流多,巡查难等情况,发动村民群众、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形成“人人当河长,户户有责任”,全民共治的多元化管控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而设立河长岗是落实河长制工作的一项特色亮点工程。在亳清河的长直段设立河长岗,对公示牌所在的位置进行铺装绿化。安装10 m长的河长制公示牌,板面内容包括垣曲县主要河流分布图、亳清河文化及亳清河长直段公示牌。
通过PPP模式引入工业污水处理企业,投资1.06亿元新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2.4万t,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可以满足工业园区内所有工业企业污水处理需求。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在县城段两岸修筑5.4 km雨污箱涵,将县城污水全部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投资1 042万元,实施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亳清河入河口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相继建设了33.33 hm2荷塘湿地和6处水质净化池,它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栽植的水生植物对湿地周边生活污水、雨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
亳清河水利风景区既是水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传承、弘扬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亳清河县城段安装了亳清河水域文化宣传版面,包括人类的起源——世纪曙猿化石、古城湿地公园景观、万亩荷花盛景、山水望仙、亳清河航拍、瓦舍水库、历山云海、远方来客、古城库区等各种版面。湿地公园还设置了专门的科普教育宣传大厅,尽可能地挖掘景区水文化内涵,打造景区水文化特色,进行科普教育、普及水利知识、传播水利文化。
加强水利风景区管理,服务于“全景垣曲,全域旅游”,努力打造“灵山秀水、宜居宜业”的美丽舜乡,生态垣曲,为早日建成“生态美、百姓富、实力强”的垣曲小康社会,做出水利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