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2019-02-14 13:13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烷基化页岩勘探

中国石油喜获两项重大油气勘探成果

9 月29 日,中国石油在北京召开油气勘探成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两项非常规油气领域的重大勘探成果。今年,中国石油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 生油层内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58 亿吨,预测地质储量6.93 亿吨,发现了10 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进展,在长宁—威远和太阳区块新增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7 409.71 亿立方米,累计探明10 610.3 亿立方米,形成了四川盆地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大气区。

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鹭光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 生油层内勘探和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中国石油在非常规油气领域发展前景,并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近年来,中国石油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内勘探与生产业务加快发展规划方案”总体部署,加大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向生油气源岩内挺进,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取得了重大勘探成果。

在生油层内非常规勘探开发领域,中国石油在成藏地质理论、工程技术、规模有效开发等方面持续攻关,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渤海湾、松辽、三塘湖等盆地生油层内勘探开发见到初步成效。自2011 年以来,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 源内油藏,开展了以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厂化作业为主的技术攻关试验,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单井产量,形成了勘探开发配套技术,2019 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58 亿吨、预测地质储量6.93 亿吨,发现了储量规模超10 亿吨的庆城大油田,对我国生油层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引领示范作用。

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建成长宁—威远和昭通两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创造了国内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等10 多项国内第一,逐步形成了适合四川盆地复杂地质地貌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对我国规模有效开发页岩气资源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预计今年生产页岩气77 亿立方米,年底将建成超100 亿立方米的年生产能力。2018 年以来,中国石油在加大三维地震部署和加强甜点区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平台式工厂化水平井钻探力度,通过近两年大规模勘探评价和开发试验工作,新增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7 409.71 亿立方米,对增强我国天然气供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重要接替领域,中国石油将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强科技攻关,缓解国内油气供需矛盾,努力开创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新局面,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43 期)

乌石化苯与甲醇烷基化生产芳烃技术填补空白

9 月19 日,在兰州举行的中国石油炼油化工重大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推介会现场,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首次发布的苯与甲醇烷基化生产芳烃技术,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这项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1 件,已获得授权2 件;形成催化剂企业标准1 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由苯增产二甲苯的技术空白,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乌石化研究院副院长徐亚荣介绍,“苯与甲醇烷基化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开发”项目是通过苯与甲醇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甲苯、二甲苯。项目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催化剂制备方法,通过深入研究苯和甲醇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烷基化的反应机理、扩散作用及其构效关系,获得指导设计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苯与甲醇烷基化催化剂的依据,掌握了苯与甲醇烷基化催化剂生产方法。二是解决反应工程问题,开发了一种中间多段甲醇冷激进料的取热方式,有效调控了床层温升,解决了苯与甲醇烷基化过程中的强放热效应。三是采用烷基化催化剂和脱酸催化剂级配技术,抑制反应过程的酸性物质的生成,副产物水满足装置外排要求。

甲醇作为一种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是煤化工的重要产物之一。苯与甲醇烷基化技术可促成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结合,实现煤化工产品的高附加值应用。由苯转化生产甲苯、二甲苯,可满足快速增长的芳烃需求,调整芳烃产品结构。2008 年,乌石化开始进行苯与甲醇烷基化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探索性研究,历时10年科技攻关,经过前期小试和中试研究掌握了催化剂制备技术,并且完成了催化剂的工业放大生产。2018年10 月,乌石化公司完成了3 万吨/年的工业现场试验装置标定,完成了50 万吨/年工艺包编制。

中石油碳一化工技术中心主任、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崔晓明说,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大芳烃基地的建设、对二甲苯原料来源提供新的方法奠定了技术基础,可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应用,能有效缓解对二甲苯原料短缺的矛盾。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45 期)

石油行业改革重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1981 年6 月,国务院批准实施“1 亿吨原油产量包干”,超产原油出口收入作为勘探开发基金,保障了我国原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被称为“中国工业第一包”。1983 年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8 年石油工业部撤销,组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立。1998 年石油行业持续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经营。2000 年至2001 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股份公司先后改制上市,确立“油公司”体制,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42 期)

开展石油大会战,从“贫油国”跻身世界产油大国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 万吨。以第一个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玉门油矿建成为基础,以大庆石油会战为标志,石油勘探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1963 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648 万吨,同年12 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之后,又相继展开了胜利、大港、江汉、吉林、辽河、长庆、冀中等一系列石油大会战,建成了一批大中型石油基地。1978 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04 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国。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42 期)

海洋油气资源对外合作开启改革开放先河

1978 年,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决定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开放,海洋石油成为中国工业领域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行业,被誉为“海上特区”。之后,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用近40 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先进同行的百年历程,建立起完整的现代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具备了300 米以上水深的自主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海油已累计签署255 个对外合作合同,国内海域年油气产量达到5 000 万吨油当量级。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42 期)

石油企业率先“走出去”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

1993 年,中国石油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重大战略部署,率先走出去进行海外合作、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2018 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2 亿吨。2013 年以来,石油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全方位进行油气合作,推动油气业务一体化发展,先后与24 个国家签定115 个油气合作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42 期)

油气战略通道与管网建成实现国内外资源优化配置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内油气供给,我国石油企业加大油气长输管道建设力度,截至2018 年底,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累计达到13.6 万千米,形成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联通海外的油气管网体系。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机遇期,持续深化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形成四大油气供应通道和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在共谋发展的大舞台上,构建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42 期)

猜你喜欢
烷基化页岩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Lummus公司宣布其CDAlky碳五烷基化装置成功投产
McDermott乙烯转化技术用于德州烷基化装置
用McDermott 技术新建乙烯基烷基化装置
勘探石油
一种页岩封堵性评价测试方法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页岩气开发降温
我国烷基化产业前景诱人
加息,压垮美国页岩气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