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河长制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2019-02-14 08:15章龙飞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巡河河长河道

章龙飞 俞 侃 禹 滨

(1.浙江省水利厅河长办,浙江杭州 310000;2.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00)

浙江是江南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全省陆域面积10.18万 km2,山地丘陵占70.4%,平原盆地占23.2%,河流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省河流数量众多,大小河流8万余条,共计13万多km,主要分为八大水系:钱塘江、苕溪、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和运河,省内河道共分为省、市、县、乡四级。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发展,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水资源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保护亟需产业升级,水污染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为从根本上解决浙江的水问题,全面改善水环境,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浙江省在全域实践和探索河长制,对水环境进行长效整治。

1 浙江省河长制工作主要做法

河长制是浙江省对综合治水提出的体制创新和关键措施,以河道水质和水环境持续改善为目的,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承担辖区内河道的整治和管理责任。

1.1 明确治水目标

明确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并从“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提升环境标准和监管水平”“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水生态修复力度”“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全面实施河长制度,强化水环境治理工作保障”7个方面25项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目标。

1.2 构建河长组织机构

建立机构并进行实体运作。省河长制办公室与省五水共治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室抽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以及环保、水利、建设、海洋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实体运作,各市、县(市、区)参考省级部署。

建立全覆盖“河长”网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省、市、县、乡、村设立五级河长,部分地区还在沟渠和池塘等小微水体设立河长。目前,全省共配备各级河长6.1万多名,实现全省河长全覆盖。其中,6名省级领导分别担任6条跨设区市水系的总河长,流域所经过的市、县政府为责任主体。各市、县、乡、村所辖的河道分别由四级领导担任市级、县级、乡镇级和村级河长,河长名单通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部门协作,全局治水。为加强河长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沟通协调,每个省、市、县级河长都专门确定一个联系部门,成立一个工作班子,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河长。各联系部门根据河长的指示,协调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开展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1.3 夯实工作基础

建立“一河一策”。发布“一河一策”编制指导意见,各级河长组织联系部门对责任河道进行全方位排查,排查内容包括各类污染源、行洪排涝能力、违章建筑和河道保洁等。根据各河道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各年度要进行的项目任务,落实各部门的治理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

开展入河排污(水)口标识行动。各治水办(河长办)牵头,组织水利、环保、建设、经信等部门和各级河长,逐条河道排查入河排污(水)口,查清每个入河排放口的主要污染源,并分门别类进行规范、整治及统一标识,实行“身份证”管理。

规范河长公示牌设置。出台《河长公示牌规范设置指导意见》,对河长公示牌的格式内容、材料材质、点位设置、更新维护提出了具体标准。通过河长公示牌向公众展示河道的名称、长度、起止点、水系图;河长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河长联系部门及联系人姓名、职务、手机号码;“管、治、保”工作目标及任务、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4 细化职责分工,制定各项制度

出台《河长巡查工作细则》。明确了各级河长的巡河内容和频次,其中市级河长要求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县级河长每半月不少于1次,乡镇级河长每旬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河长巡河要对责任河道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入河排污口要求必查,每次巡查都要记录好巡河日志,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或提交有关部门处理,并抓好跟踪落实。

a.建立举报投诉受理制度。对各类投诉举报,各级河长和联系部门做好记录、登记,及时交相关部门办理,并做好跟踪落实和情况反馈;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制度,各级河长根据河道治理项目实施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推进重点项目顺利进行。

b.建立督查制度,河长及联系部门对下级河长及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督查指导,一旦发现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员要发出整改督办要求或者约谈相关河长;建立例会和报告制度,召开定期的工作例会或地区联席会议,对流域上下游进行统筹协调治理,下级河长要定期向上级河长报告工作,并明确了会议的频次、形式、内容。

1.5 积极创新机制

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推广河道警长制,公安机关针对原有的河长体系,配置省、市、县、派出所四级河道警长,对河道警长与河长进行配套,通过公安机关的警长制,提供执法支持,打击涉河违法行为,推进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提高全社会治水护水意识,积极开展创新,充分发挥各地民间治水护水力量,创造性地设立了企业河长和民间河长,组建治水义务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发动公众参与,作为河长制工作的有益补充,共同保护水环境;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指导方向,积极探索第三方专业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包括治污设施运行维护、河道保洁清淤、农村保洁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开展河长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网页端河长制管理系统,移动端河长制APP、微信公众号、无人机巡查等,建立集河道信息查询、河长巡河、信访举报、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等功能于一体的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

1.6 推进河长制长效运行

全省各级以河长制为载体,狠抓项目建设和长效管护机制,各级水利部门以五水共治和河长制为契机,狠抓防洪水、保供水,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加大非法采砂、偷排泥浆、侵占水域等打击力度,启动“无涉水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拆除涉水违建,一大批影响防洪安全、水工程安全、饮用水安全以及久罚未拆的违法建筑得以拆除。

1.7 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促进河长制落地生根

各级人大、政协开展监督工作。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视察、执法检查、专题审议、专题协商等手段加强对落实河长制工作的监督。省级层面成立了30个督查组,把河长制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督查的重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督查机构和河长制办公室定期对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积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公开曝光问题河道、问题河长。

河长制纳入对各地五水共治和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省委省政府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统抓统管责任。按照属地为主、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每个河长逐级进行履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对工作不力和考核不合格的河长进行约谈警示,并进行通报批评;对因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以及发生黑臭河大面积反弹或重大污染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河长责任。2015年以来,全省已有近千名干部因治水不力或进展滞后受到行政问责。同时,定期开展优秀河长评选,大力宣传河长先进事迹,让河长成为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荣誉和责任。

2 浙江省各地典型案例

浙江省的河长制工作在党政领导的高位推动下,向高层次和深层次方向不断发展,各地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涌现出一批典型的河长制案例。

2.1 台州仙居县首推家庭河长

仙居县严格落实县、镇、村三级河长制,推进全民治水,打造“水清、河美、岸绿”的生态环境。在以官路镇为试点的基础上,首推家庭河长,实现巡河全民化。

a.组建家庭河长,加强培训,提高巡河质量。组建“家庭河长”:由镇共青团、妇联、五水办等牵头,以家庭为单位自愿报名、村里审核、镇里批准,实行培训上岗;开展巡河知识培训:由县治水办工作人员和镇负责人担任讲师,负责相关治水知识的培训,分批举行、轮流培训;强化巡河责任:细化家庭河长巡河,使工作有章可循。

b.划分河段,志愿认领,实现巡河全民化。合理划分河段:由镇“五水共治”办公室牵头,将镇内河道因地制宜进行分段;组织家庭认领: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由家庭河长组织挂牌编号,自愿认领;建立统计台账:每月以图片或巡河日志等形式统计家庭河长巡河情况,汇总至镇治水办,建立“一家一河一档”,作为年底评先评优依据。

c.全员发动,多维宣传,增强巡河使命感。组织家庭河长进校园做宣传:分批每周组织一次,重点向学生宣传巡河知识以及巡河意义;开设家庭河长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让家庭河长交流巡河经验,反映存在问题,提升家庭河长巡河情感;组织优秀家庭河长评比:由县治水办进行年度优秀家庭河长评比活动,对巡河工作积极、巡河业绩显著的家庭河长进行表彰。

2.2 杭州江干区打造河长制工作新标杆

江干区着眼“更全团队、更高标准、更强落实、更广联动”要求,构建以河长制为核心的立体式管理机制,推进河长制常态化建设,全力打造河长制工作新标杆,助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a.坚持更全团队,配强河长队伍。推行由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以及河道观察员和河道保洁员共同参与的“5+2”全民河长制;完善“5+X”全域河长制。以全域覆盖为导向,针对小微水体,设立池塘长、沟渠长和“河道执法长”。

b.坚持更高标准,严格制度保障。考核不缺位:出台《江干区综合治水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江干区河长制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规范有亮点:组织“拆、治、归”专项考核,将河长履职情况列入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全面落实奖惩机制,规范督导。

c.坚持更强落实,全程跟踪处置。加大“1×2”工作效力(每月定期召开2次专题会议、公布2项专项通报);扩大“1×N”辐射范围,以信息化为驱动,运用杭州河道水质APP、微信、QQ等形成快速反馈网络,打通公众参与治水、监督河长治水“最后一公里”。

d.坚持更广联动,凝聚多方力量。区内“搭台”,博采众议,跨区“建桥”,强效联动,搭建河长固定活动日、河长论坛等平台,交流治水经验,共议治水良策;针对河道水系涉及“单位多、责任主体多、地域区块多”等特点,由区级河长牵头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

2.3 绍兴诸暨市“三级”河长联动问诊

诸暨市为全面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巩固“五水共治”“剿灭V类水”成果,发动市镇村三级河长、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护水、爱水活动,引导全民共同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a.市级河长带头问诊31条市级河道。深入河渠严巡河:市级河长赴责任河渠巡查河(湖)水体水质、河岸环境等情况;收集镇村级河长、临河居住百姓意见建议,倾听下级河长对河渠整治过程中难点的反映和群众对河渠治理的期待,梳理老大难问题,抓住河渠治理的关键所在;落实责任速整改:召开河长工作例会,针对问题分析原因,落实责任,迅速整改。

b.镇村河长共管,同护236条镇级河道。宣传先行,造浓氛围:多渠道进行实地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广播报纸等媒介实时报道,造浓活动氛围;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召开部门协调会议,针对河渠存在问题,列出责任清单,协调各单位共同落实整改;活动助力,成效显著,活动期间累计共参与1万余人,巡查河道180多km。

c.公益河长参与,助力全市小微水体。公益河长协同企业河长、水利员、河道保洁员等,担负起河渠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组织员职责;民主监督添动力: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对“三河”整治成果的民主监督;志愿服务齐助力:组织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妇联成立“妈妈护河队”“村嫂护河队”,团市委成立“河小二”等。

2.4 金华兰溪市依托“三张网”助力河长制落实

兰溪位于钱塘江上游,浙江省1/5的水量(270多亿m3)过境兰江。近年来,该市以“河长制”为抓手,落实河长“管治护”主体责任,全力打造江南水乡。

a.织密河长组织网络,区域划分全覆盖。党政主导: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河长,市四套领导班子任县级河长,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河道警长、部门联络员、乡级河长助理;企业共建:采用“企业家+河长”模式,动员企业家认领河道;校地合作:联合浙师大团委招募“河小二”突击队员,积极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开展校地治水合作。

b.构建水质动态网络,水情掌控零盲区。全面推行乡镇水环境管理中心模式:通过政府自建和“政府+企业”、“政府+学校”等模式,16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区都建立水环境管理中心;试点小流域水质自动监测模式:水样自动采集、自动监测;深化水质定期提醒机制:市级层面落实河道水质“一月一提醒”制度。

c.筑牢履职监管网络,责任落实零缺位。建立在线监管网:依托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导入,配发河长巡河移动终端,组建河长微信群;实行末位约谈制:分管市领导会同市纪委、组织部约谈排名后两位乡镇级总河长;搭建河长曝光台:每两个月评选一次最差村级河长在兰溪电视台公开整改承诺,通过视频方式晒出承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3 结语

浙江省的河长制工作经过十多年不断实践和探索,按照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要求,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高位深入推进治水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促进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营造了全民治水护水良好氛围,为全国河长制工作的整体推进开辟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巡河河长河道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巡河记
河长智能巡河APP 系统设计与应用
河道里的垃圾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