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玲 上海划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纺织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内服装行业由“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特征,创建品牌是服装行业走向全球增值链高端的必由之路。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亟需培育自主民族品牌,振兴民族支柱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服装学院开设了“服装品牌解析”课程,通过细分国内外服装品牌的类型,比较国内外同类品牌的体系建设,分析时尚文化在整合服装品牌诸要素中的作用,总结以服装品牌体系竞争力建设为核心的发展策略,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基础选修课以及面向全校的公选课,具有较强的通识性。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以及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服饰品牌课程团队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了探索和设计。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教师职责和道德的内在要求。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把价值观培育融入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落实立德树人。为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服饰品牌解析课程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加强了价值引领。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之前该课程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通过对时尚行业不同品牌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以及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时尚行业的了解和品牌的感性认知,提升学生服饰及品牌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修养。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本课程加强了价值引领,增设了思政目标。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纺织服装强国战略,以自主服装品牌建设为抓手,树立学生实业兴国、振兴民族支柱产业的爱国主义情操。课程通过目前国内外时尚产业及服饰品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服装品牌构建和发展的战略以及运营手段,树立学生的品牌意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服装行业未来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获得:(1)时尚及品牌的概念及内涵、服饰品牌的分类、强势品牌所具有的素质、国际时尚中心国度的总体发展特征等知识;(2)通过了解典型品牌的文化建设、设计特色、品牌识别、风格定位及营销策略,培养服饰审美和品牌解析能力;(3)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激发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有担当的价值观。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以民族复兴为时代背景,首先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其次,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最后,凸显思政教育内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组织和安排。
在国际服装品牌发展中,法国、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等欧美服饰品牌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服装品牌的发展格局,服饰品牌解析课程的内容体系及品牌案例选取都是基于西方时尚发达国家展开的,课程结构也是以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时尚发达国家为模块构建的。但是,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目共睹。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在很多问题上有了更多国际话语权。课程聚焦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自主品牌建设,结合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时装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饰品牌发展格局及其特点,对服饰品牌进行更全面的划分,将课程结构调整为品牌及时尚产业概述、奢侈品品牌解析、设计师品牌解析、快时尚品牌解析、轻奢品牌解析以及运动服品牌解析六大模块。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和设置,弱化了强势品牌的国度,更充分体现了品牌的市场特征,同时有更大空间可以增设本土品牌的内容。
课程内容结构重新进行了梳理和规划,为课程思政内容的充实提供了空间,每个模块在对国际强势品牌解析的基础上,都能够增设本土品牌内容。课程思政内容的承载主要体现在讲义的编写、案例的选取和作业的布置上。讲义的编写着重对本土品牌的发展概况进行梳理总结,并与国际强势品牌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同学们如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长补短以发展中国民族品牌。选取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品牌进行案例解析,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作业以思考题或小论文的形式,围绕本土品牌建设,让同学们结合国内外服装行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策略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分析、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向学生传达实业兴国,构建国际知名品牌,振兴民族支柱产业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教学内容基于思政教育目标,突出本土品牌建设内容,构建了品牌及时尚产业概述、奢侈品品牌解析、设计师品牌解析、快时尚品牌解析、轻奢品牌解析以及运动服品牌解析六大模块。每个模块皆由理论教学、案例分析、翻转课堂、小组作业四部分构成。首先,通过理论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每个模块的知识要点。其次,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同学们了解品牌的类型、发展历史、设计特征、品牌风格及营销策略,掌握品牌分析的内容及方法,具有一定评价和辨识能力。然后,在以上基础上,给同学们布置品牌赏析作业,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加强和检验同学们对理论的吸收和知识要点的掌握,培养学生对时尚、品牌的认知和审美分析能力。最后,在每个模块结束后,会布置小组大作业,充分体现对本土品牌发展、国家复兴的思考和讨论。例如,设计品牌模块的大作业,会让同学们对我国设计师品牌如何挖掘本民族文化而走向世界进行思考。又如,奢侈品品牌模块中,会让同学们基于奢侈品的理解,对我国发展奢侈品服饰品牌可能性进行论述。小组成员自由组合,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提交,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以上每个模块和每个环节,皆渗透民族文化和家国情怀,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内涵和价值引领作用。
通过服饰品牌解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建设,作为任课教师深切意识到,专业课中思政元素本来就有,只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就能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当然,要充分发挥该课程在教学中的育人作用,除了教学内容的建设,还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及考核方式等方方面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本课程将继续以推动课程思政为目标开展教学建设活动,努力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具有民族复兴大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