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诺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技艺历经千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日本、东南亚等国园林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贝聿铭、王澍等建筑大师一再强调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我们首要就是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中汲取精华为当代设计提供灵感来源和文化根基。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分成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和成熟期等四个时期。
中国园林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帝王和贵族们所建的园囿,以及普通老百姓住宅旁边的农田和菜圃。早期帝王园囿是园林的主流,利用天然的山水,挖水池再筑高台而形成的一种生活的境遇,主要供帝王们狩猎和游憩之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产功能。代表性园林有商朝末期纣王所建的鹿台;周文王所建的灵台;以及秦汉时期所开辟的上林苑,建章宫等等。其共同特点为面积极大,以未加工的自然风光为主,园林中包含部分宫室建筑,苑的主要功能是供帝王射猎行乐,故养百兽于其中,以至于有汉武帝苑中遇熊而妃子挺身而出之事。开始形成“一池三山”的定制。
当时中国在绝大多数时间正处于分裂动荡的局面,园林艺术也走向了一种多元化的倾向;私家园林地位日益重要,而且反过来对皇家园林产生了重要影响。皇家园林以洛阳、建康、邺城三地所修建的华林园为最高代表,私家园林以西晋时石崇在洛阳郊外所建的金谷园,南北朝时谢灵运在会稽山所建的山居等为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发展的审美观以玄学为基础,受汉代流行黄老之术的影响,讲究思辨,清淡之风开始盛行,尚庄子之说,追求返璞归真,追求自然,甚者肆意而行,流于放浪。园林受当时艺术的影响,例如顾恺之传神写意的绘画,王羲之的书法形式美对园林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园林成就主要有: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园林由再现自然演进为表现自然,由单纯模仿自然山水演进为适当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游赏内容主要是追求视觉景观美的感受。私家园林作为独立典型而出现,并出现两种明显的趋向:一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丰富的倾向,另一种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隐逸表现,追求山林泉石来畅情怡性的倾向,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规划之中,御苑成为都城中心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寺院园林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此后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皇家,私家,寺院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该时期园林类型更加丰富,手法更加高超,并且充分地与诗画等姊妹艺术相交融。代表性园林有皇家园林以唐长安的大明宫、华清池,北宋东京的艮岳。私家园林以唐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所建草堂,北宋司马光洛阳独乐园为代表。文人寄情山水,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写意,创造了意境深远、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的写意山水园林形式。
古典园林数量比前代有所增多,明末造园的风尚又出现新的转折,高度强调人工化,建筑密度有所增大而假山和山系的塑造方法也比之前更加巧妙。以北京为核心的北方地区,皇家园林盛极一时,而以江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同样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岭南、闽台、巴蜀、徽州等地区都曾经修建了大量的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最后一个鼎盛期。
皇家园林相比其他园林规模更加宏大,功能更加复杂,需满足帝王举行仪式处理朝政,生活居住,拜佛求仙及游观宴乐等。功能比私家园林多得多,建筑形式也比较多变,山和水的尺度比较宽阔,植物种类也更加地多样化,甚至会违反地域的特性,专门种植一些来自南方地区的奇花异草,造景手法博采众长,既能继承历史上很多的经典题材,又能借鉴同期其他地区的山水名胜,园林寺庙的特色,融会贯通,移天缩地,所以它的景观效果最为包罗万象。
私家园林一般属于私人家族所拥有,全家生活起居以及游赏的地方,与其他园林类型相比,一般和人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能更加深刻反映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私家园林中成就最高的是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等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气候湿润,富有水泉,文化昌盛,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江南地区的空间相比其他地域来讲最为复杂和多变。大多数情况下会以水池为中心,以湖山和黄石来堆叠假山,建筑造型偏于灵巧,喜欢用粉墙漏窗,整体色彩偏于素雅。植物种类喜欢松竹梅,梧桐等特殊文化含义的品种。
岭南指五岭以南区域,广西,广东地区,也包含云南和福建的某些区域,其共同特征为气候比较湿润,具有亚热带的特点。清朝时期岭南地区私家造园之风大为兴盛,相比其他地区而言,岭南地区私家园林特点主要有:1)建筑密度偏大,有“广厦连屋”的视觉效果;2)水池大多情况下喜欢采用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3)假山常常会使用本地特产的大块花岗岩;4)植物种类往往包含这个地区特产的水松、榕树、荔枝等品种。
北方地区曾经是古代主要建都的区域,在重大几大都城周边,比如长安、洛阳、开封、北京都曾兴建过很多私家花园,明清山东,山西等地区也同样具有比较兴盛的私家造园之风,相比南方来说,北方的私家园林的布局相对比较端庄,变化不是特别丰富,而且水系比南方要缺少,故更重视假山,而假山的采料又缺少南方特有的湖石,所以一般拿造型比较硬朗的青石来代替,如果得到湖石,就会特别崇尚,把它放在显要的位置。总体上北方私家园林风格偏干雄健,建筑物也比较喜欢用灰砖墙和比较鲜明的彩画,主要受北方地方气候的影响,因北方风沙较多,这些灰色的墙面和鲜艳的彩画相对比较耐脏和江南地区的白粉墙和相对比较素雅的建筑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主要分为: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是综合性的艺术,里面包含内容远比一组单纯的建筑群要复杂的多,除亭台,阁等建筑物外,还包含假山木景各种植物,以及匾额、楹联、小品等等,故其表现出来的东西包罗万象。中国古代造园目的是希望打造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自然。所有手法都可以模拟自然作为它的最高宗旨,这种自然并不是未经雕琢的那种纯天然,而是指中国文化人心目当中,那种经过高度浓缩的最美好的一种自然状态。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和游览者之间的互动。我们去游览一座古典园林,很像是欣赏一幅长画卷,所有景观都不是一下子呈现在你的面前的,而是随着人的脚步的移动而逐步展开,所以它具有移步换景的特色。往往不大的园林空间也十分复杂,它需要通过游者的路线,把各种不同画面串联在一起,各种各样的手法都是为了塑造出这种美轮美奂的空间,空间塑造手法不仅仅通过人的视觉来感受,它有时候还要借助人的听觉,嗅觉,触觉来强化这些艺术特征。
最后,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非常复合的文化载体。其中会包含多重文化含义,讲究境界的升华,所谓的意境是希望游览者在眼前的景物外能够产生更多的联想,从空间、时空两个方面来拓展园林的欣赏范围,再达到一种更高的艺术层次。